北境的战报一封接一封传回京城。起初,萧景的军队进展缓慢,与蛮族周旋了月余,互有胜负。朝中便有大臣议论,说他果然不堪大用。
萧彻每日处理朝政之余,都会仔细研究战报,见萧景并未占到便宜,稍稍放下心来。他与沈清辞的联系依旧密切,有时是在听雨轩交换消息,有时是借着处理公务的名义在吏部碰面。
沈清辞将柳云溪的事告知萧彻后,他也颇为意外,随即道:“萧景此人,向来擅长利用人心。柳小姐怕是被他蒙骗了。你且看好她,莫让她成为萧景的棋子。”
“我已经禁足了云溪,只是……”沈清辞忧心忡忡,“怕她性子执拗,会偷偷跑出去。”
“我会让苏掌柜派人暗中盯着别院,若有异动,立刻禀报。”萧彻道,“你不必过于担心,此事我会处理。”
有了萧彻的承诺,沈清辞稍稍安心。她每日派人去别院探望柳云溪,送去衣物食物,却绝不让她出门。柳云溪起初哭闹不止,后来见沈清辞态度坚决,便也渐渐安静下来,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股郁色。
就在众人以为萧景会无功而返时,北境传来了大捷的消息——萧景设下埋伏,大败蛮族主力,斩杀蛮族首领,夺回了三座边城,还缴获了大量牛羊马匹。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嘉奖萧景,解除了他的圈禁之罚,恢复了他的皇子身份,虽未复立太子,却也让他搬回了原来的东宫偏殿居住。
朝中风向再次转变,不少曾见风使舵的大臣又开始向萧景示好。萧景归来那日,竟有不少官员自发前往城门口迎接,场面比当初萧彻抗洪归来还要热闹。
萧景身着银甲,骑在马上,面容冷峻,眼神却带着一丝得意。他在城门口翻身下马,接受众人的恭维,目光扫过人群,似乎在寻找什么。
沈清辞站在街角,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萧景的归来,意味着京城的平静又将被打破。
萧彻得知萧景大胜归来,且被恢复皇子身份,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苏掌柜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他怎么可能赢这么轻松?”萧彻冷声道,“我派去的人呢?北境边将是怎么配合的?”
“回殿下,”苏掌柜低声道,“据北境传来的消息,萧景此次是真的打了场硬仗,他亲率三百精兵突袭蛮族大营,身中两箭仍不退却,才一举击溃敌军。边将想插手都来不及。”
萧彻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萧景竟有如此狠劲。
“看来,是我小看他了。”萧彻沉声道,“恢复皇子身份只是开始,他接下来,怕是要图谋监国之权了。”
果不其然,萧景回朝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哭诉自己在北境的艰辛,又痛陈自己过去的过错,言辞恳切,声泪俱下。皇帝被他说得颇为动容。
随后,萧景又联合几位老臣,上书皇帝,称萧彻监国期间,行事过于激进,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建议由他与萧彻共同监国,相互制衡。
皇帝犹豫不决。他既欣赏萧彻的才干,又念及萧景立了大功,想给他一个机会。
就在这时,沈清辞再次收到了春桃的禀报——柳云溪趁着看守的人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别院,又去了城西的巷子。
沈清辞心中一紧,知道不能再坐视不理。她立刻前往听雨轩,将此事告知苏掌柜。
“萧景刚回京城,就迫不及待与柳小姐私会,恐怕不仅仅是私情那么简单。”沈清辞道,“他会不会想利用柳家,或者通过云溪来影响我们沈家?”
苏掌柜点头:“极有可能。前太子向来擅长拉拢人心,柳小姐单纯,怕是早已被他哄得团团转。”
“那我们该怎么办?”沈清辞问道。
“此事必须尽快禀报殿下。”苏掌柜道,“柳小姐是沈府的人,若被人抓住把柄,确实会对沈尚书和殿下不利。”
沈清辞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些犹豫。她不想因为柳云溪的过错,让萧彻对沈家产生嫌隙。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苏掌柜忽然道:“沈小姐,殿下让属下转告您,监国之事他自有办法应对,让您不必担心。另外,他说……很感谢您及时告知柳小姐的事,这对他很重要。”
沈清辞心中一暖,点了点头:“替我谢过殿下。”
她走出听雨轩,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萧彻能度过这次危机,也希望柳云溪能早日醒悟,不要再执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