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太平砥柱

大明华章

长江南岸的土地,浸润着梅雨时节的湿气,与北岸的干爽截然不同。泥土是黏腻的赭红色,踩上去会留下深深的印记,仿佛这片土地本身就饱含着过多的历史与血泪。

采石矶大捷的兴奋,如同夏日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疾。当朱部大军踏上南岸,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目标,而是一个复杂、陌生且充满敌意的世界。语言略有差异,风俗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人心隔阂,疑虑重重。

太平路(今安徽当涂),这座紧邻采石矶的城池,成了朱重八过江后的第一个试金石。城中的元廷官吏早已闻风而逃,留下的是一座惶惶不安的空城,以及少数被遗弃的、面带菜色的守军和大量惊惧的百姓。

朱重八没有选择耀武扬威地入城,他下令大军在城外扎营,只带了徐达、李善长、李承泽以及少量亲兵,策马缓缓行至城门下。城门洞开,里面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一些胆大的百姓,从门缝、窗棂后投来惊恐和审视的目光。

“传令下去,”朱重八勒住马缰,声音在空旷的城门洞前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擅入民宅者,斩!擅取民物者,斩!惊扰百姓者,斩!有违此令,无论官兵,立斩不赦!”

三条铁律,如同三记重锤,敲在跟随的将领心上,也通过那些窥探的眼睛和耳朵,迅速传遍了太平路的大街小巷。

李承泽立刻下马,就在城门旁临时征用的一处废弃衙署前,摆开桌案,将早已准备好的安民告示张贴出去。告示以朱重八的名义发布,言辞恳切,痛陈元廷无道,申明义军乃为吊民伐罪而来,承诺废除元朝苛捐杂税,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明确表示将录用有才德之士,共安地方。

同时,李善长亲自带人,清点府库,将部分缴获的粮食取出,在城中设立粥棚,赈济那些面有饥色的贫民。

这些举措,如同春风化雨,开始一点点消融南岸百姓心中的坚冰。城中的紧张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探马接连传回急报:元廷中丞蛮子海牙虽在采石矶水战失利,但其陆军主力尚存,此刻正收拢溃兵,并联合另一元将阿鲁灰所部,集结于江宁镇(今南京江宁区),兵力数倍于朱部,意图反扑,一举将这支胆敢过江的“叛军”歼灭于滩头。与此同时,集庆路(南京)城内的元御史大夫福寿,也紧急征调周边兵力,加固城防,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刚刚建立的太平路大营,瞬间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营中刚刚提升的士气,又开始浮动起来。一些来自北岸的军士,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优势的敌军,难免生出思乡和畏战的情绪。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气氛比在采石矶渡江前夜更加凝重。这一次,敌情明确,实力悬殊,已非单靠血勇所能弥补。

“总兵,蛮子海牙与阿鲁灰联军,号称十万,虽不足信,但四五万精锐总是有的。我军渡江人马不足两万,且连日征战,疲惫未复。若正面迎战,恐难取胜。”徐达指着舆图,冷静地分析着,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汤和性子急,但也知道形势严峻:“集庆福寿那老儿闭城不出,是想等我们和蛮子海牙拼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咱们不能上当!”

“不如……暂避锋芒,退回和州?”一名将领低声提议,立刻引来几声含糊的附和。退意,如同瘟疫,开始在一些人心中滋生。

朱重八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却落在一直沉默的李善长和李承泽身上。

“李书记,李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你们以为,此刻,当如何应对?”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的回答,关乎的不仅是战略,更是人心向背。他起身拱手,声音清晰而坚定:“总兵,万万不可后退!”

他环视众将,沉声道:“我军新得江南寸土,人心未附,根基未稳。若此时见敌势大便退,则江南士民必视我等为流寇,前番安民之策尽付东流!日后纵有百万大军,再想渡江,亦难获信任!此乃自绝于江南也!”

他顿了顿,继续道:“蛮子海牙新败,其部士气虽复,然心有余悸。阿鲁灰与之联合,必各怀心思,难以同心。我军虽疲,然新胜之威犹在,将士用命,更兼总兵坐镇,上下一心。岂不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可一战!”

李善长引经据典,从政治影响和士气角度,力主迎战。

朱重八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李承泽:“李先生,你以为呢?”

李承泽感到心跳加速,他知道自己的话可能无足轻重,但这却是一个表达立场、展现价值的关键时刻。他想起渡江前朱重八对争取士绅的考量,想起太平路上那些逐渐从惊恐变为好奇,甚至带上一丝期盼的百姓目光。

他站起身,向朱重八和在座将领行了一礼,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干涩,却努力保持镇定:“承泽赞同李书记之言。退则前功尽弃,进则尚有一线生机。然则,学生以为,此刻之战,非独在沙场,更在人心。”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太平路周边区域:“太平路初定,然周边乡野,大小寨堡林立,多由地方豪强或元廷旧吏控制,其态度摇摆,或观望,或敌视。总兵若能一面整军备战,一面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安民告示与檄文,前往这些寨堡,陈说利害,许以保全,即便不能使其立刻归附,亦可令其中立,至少,不能让他们为蛮子海牙所用,从侧后袭扰我军!”

他又指向集庆方向:“集庆城高池深,强攻不易。然福寿所能倚仗者,除城内守军,便是周边如陈兆先等部。若能设法离间,或招降纳叛,动摇其根基,则集庆虽坚,亦非不可图。此乃攻心为上,分化瓦解之策。”

李承泽的话,将视角从单纯的军事对抗,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政治和人心层面。这并非他凭空想象,而是基于连日来对江南情报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朱重八战略思想的理解。

帐内一片寂静。众将有的沉思,有的不以为然。徐达看着李承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

朱重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李承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没有说话,但那动作已表明了一切。

“李先生所言,深合吾意!”朱重八转身,面对众将,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蛮子海牙,败军之将,何足言勇?!阿鲁灰,碌碌之辈,岂堪与谋?!彼等联合,正是一举歼之,震慑江南的大好时机!”

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徐达、汤和!”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锐,明日拂晓,主动出击,寻机与蛮子海牙、阿鲁灰联军决战!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战,许胜不许败!”

“得令!”徐达、汤和轰然应诺,战意被彻底点燃。

“周德兴!”

“末将在!”

“加固太平城防,确保我军根基无忧!同时,派出小队,清剿周边不服寨堡,但有抵抗,立予剿灭!归顺者,妥善安置!”

“得令!”

“李书记,李先生!”

“在!”

“招抚、离间之事,就全权交由你二人负责!所需人手、钱帛,尽管调用!务必在决战之前,稳住后方,动摇敌胆!”

“遵命!”李善长与李承泽齐声应道。

战略已定,朱重八以太平路为砥柱,决心在这江南之地,与元军主力,硬碰硬地打一场立足之战!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政治宣言,向整个江南宣告:他朱重八,来了,就不再离开!

大帐内,紧张与兴奋交织。李承泽走出帐外,看着南方沉沉的夜空,那里,是江宁镇的方向,也是集庆的方向。他知道,一场决定未来格局的大战即将爆发,而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他已经成为了这宏大棋局中,一枚参与博弈的棋子。太平路,这块小小的砥柱,即将承受惊涛骇浪的冲击,也承载着通向未来的全部希望。

上一章 石矶惊涛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江宁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