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风暴前夜

大明华章

建文元年的盛夏,金陵城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然而,比这天气更令人窒息的,是那弥漫在朝堂之上、日益尖锐和不容置疑的削藩声浪。湘王朱柏自焚的惨剧,并未能让年轻的建文帝及其身边的文人智囊团停下脚步,反而像一剂猛药,刺激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更激烈的手段推进既定方略。

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看来,湘王之死,恰恰证明了藩王们的“桀骜不驯”与“拥兵自重”对皇权的巨大威胁,必须趁其未能完全联合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扫平。他们围绕着忧心忡忡的建文帝,不断地陈说利害,将一幅“诸王联合,天下大乱”的可怕图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陛下,湘王自绝于社稷,虽令人痛心,然亦可见藩王之跋扈!燕王在北,素有大志,若待其与宁王、谷王等联成一气,则大势去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黄子澄在文华殿的便对中,语气急切,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天气炎热,还是内心焦灼。

齐泰亦躬身道:“黄学士所言极是。如今代王、岷王罪证确凿,当立即下诏削其爵位,废为庶人,押解至京圈禁。同时,需加紧对北平的部署,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已奉密旨,可随时调动北平周边卫所兵马,监视燕王府一举一动。另,臣已与都督宋忠、徐凯等议定,可调集辽东、开平精兵,驻防于北平外围要地,形成合围之势,以防燕狗急跳墙。”

建文帝端坐在御案后,清秀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与挣扎。湘王叔父的惨死,在他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并非冷酷无情之人。但齐泰、黄子澄,还有他最敬重的方孝孺先生,都异口同声地告诉他,这是为了大明的江山永固,是为了践行三代王道,是为了铲除威胁他皇位的隐患。他想起祖父洪武帝晚年对权臣的猜忌与清洗,心中不寒而栗。他不能让那样的局面重现,尤其不能重现于自己的叔父们身上。

“便……便依卿等所议吧。”建文帝的声音有些干涩,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拿起朱笔,在早已拟好的削夺代王、岷王爵位的诏书上,颤抖地批了一个“可”字。

诏书颁下,如同两道催命符,飞向大同和云南。代王朱桂被废,岷王朱楩被废,皆禁锢于京城私第。朝廷的动作迅雷不及掩耳,显示出其削藩的决心和计划性。

消息传至北平,燕王府内的气氛已然是弓弦拉满,一触即发。

朱棣不再掩饰自己的备战。王府的工匠日夜赶工,打造兵器盔甲;张玉、朱能等人训练的护卫精锐,不再以剿匪为名,而是公然在燕王府四周的街巷设卡巡逻,与谢贵、张昺派出的官兵形成了对峙之势。北平城的百姓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火药味,市面萧条,人心惶惶。

这一日,燕王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燕王长史葛诚。葛诚是朝廷命官,虽在王府任职,实则也负有监视亲王之责。他此行,是奉了北平布政使张昺之命,前来“规劝”燕王。

葛诚被引入王府正殿,只见朱棣一身戎装,端坐于王座之上,两侧站立着道衍、张玉、朱能等心腹,个个甲胄在身,面色冷峻。殿内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殿下,”葛诚强自镇定,躬身行礼,“如今朝廷削藩,乃为巩固国本,并无他意。殿下乃陛下至亲,只要上表谢罪,交出兵权,陛下仁德,必不会为难殿下。何苦如此……如此大动干戈,致使军民不安,授人以柄啊!”

朱棣冷冷地看着他,目光如刀:“葛长史,本王问你,本王何罪之有?需上表谢罪?父皇令我就藩北平,授我兵权,乃为北御胡虏,保境安民!十余年来,本王可曾有一日懈怠?可曾有一寸土地失于敌手?如今朝廷听信奸佞谗言,骨肉相残,逼死湘王,废黜代、岷,如今又欲加罪于本王!这难道是仁德之君所为吗?!”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交出兵权?然后像湘王一样引火自焚?还是像周王、代王一样,被圈禁至死?!葛诚,你食朝廷俸禄,却不明大义,助纣为虐,有何面目来见本王!”

葛诚被斥责得面红耳赤,冷汗涔涔而下,嗫嚅着不敢再言。

道衍在一旁,适时地阴恻恻开口道:“葛长史,贫僧听闻,朝廷已密令张昺、谢贵,欲调集重兵围困王府,可是真的?”

葛诚浑身一颤,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等机密,和尚如何得知?他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只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殿下明鉴!下官……下官实在不知啊!”

朱棣厌恶地挥了挥手:“滚回去告诉张昺、谢贵,本王就在这燕王府中,等着他们!若要拿我,尽管放马过来!休要再派你这等无能之辈前来聒噪!”

葛诚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出了王府,背影狼狈不堪。

赶走葛诚,殿内气氛并未缓和。张玉上前一步,沉声道:“王爷,葛诚此来,名为规劝,实为探听虚实。朝廷动手,恐怕就在这几日了。”

朱能也道:“谢贵、张昺已暗中调动北平七卫兵马,控制了九门。宋忠率领的三万边军,也已抵达居庸关外。王爷,不能再等了!”

朱棣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外面阴沉沉的天空,仿佛在酝酿着一场暴风雨。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道衍脸上。

“大师,时机到了吗?”

道衍双手合十,眼中闪烁着与其僧袍格格不入的锐利光芒:“王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步步紧逼,已无转圜余地。如今我军虽寡,然上下同欲,将士用命。且王爷乃太祖嫡子,奉天靖难,名正言顺!当断则断!”

朱棣重重一掌拍在门框上,震得灰尘簌簌落下。

“好!传令下去!”他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在殿内回荡,“明日,七月壬申日,依计行事!先擒张昺、谢贵,控制北平九门!”

“张玉!”

“末将在!”

“你率死士埋伏于端礼门内,听我号令,擒杀张、谢二贼!”

“朱能!”

“末将在!”

“你率精锐,夺取北平城防,控制各处要道,凡有抵抗,格杀勿论!”

“丘福、火真,联络宁王旧部,务必稳住大宁方向!”

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燕王府如同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了最后的启动。风暴,已然来临。北平城的这个夜晚,注定无人入眠。建文朝廷与燕藩之间那层最后的窗户纸,即将被彻底捅破,一场席卷整个帝国、决定未来命运的内战,拉开了它血色的序幕。

上一章 藩王之忧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靖难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