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漠北尘烟

大明华章

就在郑和的宝船舰队劈波斩浪,将大明的威仪与友谊洒向西洋诸国之时,帝国的北疆,阴山脚下,却再次升起了告急的狼烟。自洪武末年便不断北窜的蒙古鞑靼部,在首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统领下,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势力复炽,屡屡寇边,劫掠人畜,严重威胁着大明北部边境的安宁,也挑战着朱棣“天子守国门”的权威。

永乐七年的春天,北京城的营建工程正如火如荼,但紫禁城谨身殿内的气氛,却比北地的寒风更加凛冽。朱棣将一份来自大同前线的紧急军报重重摔在御案上,脸色阴沉如水。

“本雅失里,阿鲁台!跳梁小丑,安敢屡犯天威!”他的声音如同闷雷,在殿内回荡,“朕登基以来,怀柔远人,然此辈冥顽不灵,视大明仁德为软弱可欺!若不断然予以痛击,北疆永无宁日,朕迁都北京,‘守国门’之志亦成空谈!”

殿下,武将行列中以淇国公丘福、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等人为首,个个摩拳擦掌,战意高昂。文臣这边,夏原吉、蹇义等人则面露忧色。

夏原吉出班奏道:“陛下,北征之事,关乎国本。如今北京营建、运河疏浚、下西洋诸事并举,国库耗费甚巨。若再兴数十万大军远征漠北,粮饷转运,民夫征发,恐民力不堪重负啊!是否……暂缓图之,以守为主,待国力稍复……”

“待国力稍复?”朱棣冷哼一声,打断了夏原吉,“待国力复时,鞑靼早已坐大,与瓦剌勾结,则北方危矣!昔年父皇五征漠北,方有数十年边境粗安。朕岂能坐视胡虏猖獗,毁我大明屏障?!”

他目光扫过跃跃欲试的丘福等人:“丘福!”

“臣在!”丘福声如洪钟,踏步出列。

“朕命你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王聪、火真为左右副将军,率精骑十万,出塞北伐,寻鞑靼主力决战!务必要擒获本雅失里、阿鲁台,扬我国威!”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丘福等人轰然应诺,信心满满。

李承泽此时已因年迈和并非核心决策成员,未在谨身殿内参与此次决议。但他通过官场往来和儿子的信息,很快得知了朝廷即将大举北伐的消息。他站在自己在金陵的宅邸庭院中,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不祥的预感。他经历过洪武朝的北征,深知大漠用兵之难,补给之艰,以及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丘福虽勇,然性情刚愎,能否胜任主帅之职?

丘福率领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塞而去。初期,明军进展顺利,一些小股的蒙古部落望风而遁。胜利的消息传回,朝野一片乐观。然而,丘福却被这初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求功心切,轻敌冒进,不顾部将王聪、火真等人“敌军示弱,恐有埋伏,宜稳扎稳打”的劝谏,亲率轻骑,脱离主力,深入漠北,企图一举擒获鞑靼首领。

悲剧,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流域上演了。丘福所率的先锋,果然陷入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精心设置的包围圈。蒙古骑兵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四面八方发起猛烈攻击。明军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士卒疲惫,在人数占优、以逸待劳的蒙古军围攻下,很快便陷入了混乱。

战斗异常惨烈。丘福、王聪、火真等高级将领奋力拼杀,但寡不敌众,最终皆力战而死,其所率先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回,后续明军主力震动,士气崩溃,仓皇南撤。

第一次北征,以明军的惨败告终!

败报传至北京,朱棣震怒!他不仅痛心于十万精锐的损失,更愤怒于丘福的轻敌误国。他下令追夺丘福爵位,将其家眷流放海南。然而,愤怒之后,是更深的决绝。此战之败,不仅未能打击鞑靼气焰,反而助长了其嚣张气焰,若不能挽回,则大明北疆将永无宁日,他朱棣的威望也将受损。

“朕,要亲征!”朱棣在谨身殿内,对着惶恐的群臣,斩钉截铁地宣布。

“陛下!万乘之尊,岂可轻蹈险地!”群臣纷纷跪谏。

“险地?”朱棣目光如炬,扫视众人,“父皇当年,亦曾亲冒矢石,方有今日之基业!如今将士新败,士气低迷,非朕亲临,不足以振军心,慑胡虏!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永乐八年二月,尽管夏原吉等人依旧忧心忡忡于庞大的军费开支,但无人能阻挡皇帝的意志。朱棣留下太子朱高炽监国,自己亲率五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出居庸关,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御驾亲征。

李承泽在金陵,通过官方塘报和往来商旅的描述,密切关注着北方的战事。当他得知皇帝亲征的消息时,心中不由一紧。他仿佛看到了当年洪武帝征战四方的身影,但朱棣此次亲征,其意义更为复杂,既有巩固边防的现实需要,更有洗刷前败之耻、彰显个人武略的强烈意图。

皇帝的銮驾与大军同行,旌旗蔽日,辎重连绵数百里。朱棣并非安坐于銮驾之中,他时常骑马与士卒同行,视察营地,亲自过问粮草转运。他吸取了丘福失败的教训,行军谨慎,步步为营,广派斥候,严密搜索敌军踪迹。

大军深入漠北,环境极其艰苦。水源匮乏,风沙肆虐,粮草转运困难。但朱棣以惊人的意志力统御着这支庞大的军队,士气逐渐恢复。

五月,明军前锋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流域追上了鞑靼主力。本雅失里闻听大明皇帝亲征,军容鼎盛,心胆俱裂,不敢接战,率部分精锐西逃,投奔瓦剌。阿鲁台则率领余部与明军周旋。

朱棣指挥大军,发挥兵力优势,多路并进,对阿鲁台部进行挤压和追击。在飞云壑一带,明军与阿鲁台部发生激战。尽管阿鲁台利用骑兵机动性进行顽抗,但在明军绝对优势兵力和皇帝亲临带来的高昂士气面前,最终溃败,阿鲁台仅率少数随从逃脱。

此战,明军虽未擒获鞑靼首要,但重创其主力,缴获大量牛羊马匹。朱棣在斡难河畔,当年成吉思汗兴起之地,举行盛大阅兵,祭祀天地,刻石纪功,宣示大明王朝对漠北的统治权威。

第一次亲征,以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宣示告终。当凯旋的消息传回,举国欢腾。然而,李承泽却从儿子信中得知,大军回师途中,因粮草不继,许多士卒冻饿而死,损失亦不小。他明白,漠北的尘烟并未完全散去,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依然存在。这位永乐皇帝,为了他的帝国梦想和边境安宁,注定还要多次踏上这片广袤而残酷的土地。北征的号角,仅仅吹响了第一次。

上一章 宝船启航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交趾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