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交趾风云

大明华章

永乐四年的南京城,郑和首次下西洋的船队尚未归航,北京新都的营建也才刚刚拉开序幕,帝国的南方边陲却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安南国(今越南北部)政局动荡,权臣黎季犛(后改名胡一元)弑主篡位,建立胡朝,并对周边大明册封的土司进行侵扰,甚至扣押大明使臣。

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动。安南自汉唐以来,长期为中国郡县,虽五代后独立,但一直作为藩属国,奉大明正朔。如今竟发生如此悖逆之事,无疑是对天朝权威的严重挑衅。

武英殿内,朱棣面色冷峻,听着兵部官员的详细禀报。殿内文武分列,气氛凝重。

“黎季犛弑君篡国,囚禁天使,侵我疆土,罪不容诛!”朱棣的声音带着凛冽的杀意,“若放任不管,则西南诸藩必将效仿,天朝颜面何存?朕意已决,当兴问罪之师,平定交趾,复立陈氏之后!”

此言一出,文臣队列中立刻有人出班反对。户部尚书夏原吉忧心忡忡地奏道:“陛下,安南地处烟瘴,山川险阻,用兵不易。且如今北京营建、下西洋、北边防务皆需巨资,若再兴大军南征,恐国库难以支撑,民力不堪重负啊!”

都察院亦有御史进言:“陛下,安南虽悖逆,然其地僻远,得其地不足以富国,得其民不足以强兵。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不如遣使斥责,令其悔过,方为上策。”

这些反对声音,主要基于现实的财政困难和对于南方湿热环境的畏惧。

然而,朱棣的决心并未动摇。他扫视群臣,沉声道:“尔等只知计较钱粮,却不知维护纲常、震慑四夷乃国之根本!黎氏篡逆,若不明正典刑,则天下藩属谁还尊奉大明?今日安南可叛,明日滇黔亦可乱!此风绝不可长!”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武将行列:“成国公朱能!”

“臣在!”一位身材魁梧、神色刚毅的将领应声出列,正是靖难名将朱能。

“朕命你为征夷将军,挂印总兵官,统兵八十万(实际兵力约二十余万),与左副将军张辅、右副将军沐晟,即日南下,征讨安南逆胡!务必犁庭扫穴,擒获元凶!”

“臣领旨!必荡平丑类,扬陛下天威于南疆!”朱能慨然领命,信心十足。张辅乃名将张玉之子,年轻有为;沐晟世代镇守云南,熟悉西南情况。此阵容堪称豪华。

李承泽在礼部,也感受到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南征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他负责一部分与安南陈朝旧臣联络、以及准备平定后的安抚诏书等工作。翻阅着关于安南地理气候、风俗民情的卷宗,他心中不禁为远征的将士感到担忧。那是一片陌生的、充满瘴疠和未知风险的土地。

永乐四年秋,明军誓师南征。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朱能、张辅率领,自广西凭祥进入安南;另一路由沐晟率领,自云南蒙自进军,约定在白鹤江会师。

战争初期,明军进展顺利。朱能虽在途中不幸病逝(一说中瘴气),但张辅临危受命,接掌帅印,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明军凭借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连破隘留、鸡陵等关隘,击溃胡军主力,于次年五月攻占安东都——升龙(今河内)。胡氏父子仓皇逃窜。

明军占领升龙后,张辅并未急于追击残敌,而是首先致力于稳定秩序。他张贴安民告示,严禁士卒抢掠,寻访陈氏宗室后裔。然而,在胡朝的刻意掩盖和战乱影响下,陈氏宗室竟“无一存者”。

消息传回南京,朱棣召集重臣商议。文华殿内,气氛微妙。

“陛下,”张辅的奏报由兵部官员朗读,“陈氏已绝,安南本汉唐旧地,百姓翘首以盼王化。臣等以为,当顺应民心,郡县其地,复归中华版图!”

此言一出,文臣中不少持保留态度者再次提出异议。夏原吉道:“陛下,交趾地远民贫,设流官治理,需常年派驻大军镇守,耗费钱粮无数,恐成朝廷沉重负担。不如另立贤明之人为安南国王,仍为藩属,则省事多矣。”

姚广孝(道衍)则持不同看法:“陛下,昔日汉武帝通西南夷,虽一时劳费,然终开疆拓土,功在千秋。今安南逆胡已平,陈氏已绝,此乃天赐良机,使其重归王化。若弃之不顾,或另立他姓,恐数十年后,又生祸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棣沉吟良久。他内心深处,有着超越其父的开拓雄心。将这片脱离中原数百年的土地重新纳入直接统治,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功业,能极大地彰显他的文治武功。

“姚少师所言甚是!”朱棣最终拍板,“安南本中国故地,岂容长期沦于外域?传旨张辅,即于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置三司衙门,划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选派官吏,推行教化,使其永为大明南疆!”

永乐五年六月,大明正式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布政使司,标志着其成为明朝的一个行省。张辅留镇交趾,着手进行行政建设,清丈土地,编制黄册,推行儒学。

然而,征服容易,治理却难。明军虽击败了胡氏主力,但安南地区的反抗势力并未完全肃清。许多当地豪强和忠于旧主的势力转入山林,不断发动袭击。明朝派往交趾的官吏,有些急于求成,推行政策过急,加之文化差异和部分官吏的贪腐,逐渐激化了与当地民众的矛盾。

李承泽在南京,处理着从交趾传来的各种文书。他看到了张辅报捷的奏疏,也看到了请求增兵、增饷的紧急公文,更看到了一些御史弹劾交趾官员“苛敛”、“激变”的奏章。他隐隐感到,这片新归附的土地,就像一个炽热的炭盆,表面似乎被控制,底下却暗火涌动。郡县安南的决策,固然彰显了帝国的强盛与皇帝的魄力,但其背后隐藏的治理困境和长期消耗,或许才刚刚开始。南方的风云,并未因胡朝的覆灭而平息,反而酝酿着更大的波澜。

上一章 漠北尘烟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龙舟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