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石亨骄横

大明华章

天顺二年的春天,北京城的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忠国公石亨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微闭着双眼,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轿子外,开道的锣声震天响,行人纷纷避让,唯恐冲撞了这位当朝第一权贵的仪仗。

"国公爷,到府了。"轿帘外传来管家石福谄媚的声音。

石亨缓缓睁开眼,在仆人的搀扶下走出轿子。眼前的府邸朱门高墙,气派非凡,门楣上"忠国公府"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天顺帝特赐的宅邸,原是前朝一位亲王的王府。

"今日都有谁来了?"石亨一边往府里走,一边问道。

石福躬身回答:"兵部右侍郎陈汝言、都督张靺、还有几个京营的将领,都在花厅等候多时了。"

石亨满意地点点头。自从徐有贞倒台、曹吉祥失势后,他在朝中的权势如日中天。每日前来拜见的官员络绎不绝,府门前车水马龙,比皇宫还要热闹几分。

花厅内,一众官员见石亨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都坐吧。"石亨大马金刀地在主位坐下,"今日有什么新鲜事?"

陈汝言抢先道:"国公爷,今日朝会上,李贤那老儿又跟您唱反调了。陛下要增设江淮盐税,您主张加税三分,李贤却说百姓困苦,只肯加一分。"

石亨冷哼一声:"这个李贤,仗着陛下宠信,越来越不把本国公放在眼里了。"

张靺讨好地说:"国公爷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如今京营都在您掌控之中,朝中大事,还不是您说了算?"

这话说到了石亨的心坎上。他得意地捋了捋胡须:"话虽如此,但李贤毕竟是内阁首辅,在文官中颇有威望。咱们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

"国公爷宽宏大量!"众人齐声奉承。

这时,石亨的侄子石彪大步走进花厅。他刚从大同回京述职,一身戎装还未换下。

"叔父!"石彪躬身行礼,"侄儿回来了。"

石亨见到这个最疼爱的侄子,脸上露出笑容:"大同那边情况如何?"

"一切都好。"石彪得意地说,"那些蒙古鞑子听到侄儿的名字,吓得屁滚尿流。最近又打了几个胜仗,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说着,他命随从抬进来几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珍贵皮毛。

"这些都是侄儿孝敬叔父的。"石彪谄媚地说。

石亨满意地点点头,随手拿起一柄镶嵌着宝石的弯刀把玩:"不错,有长进。不过你要记住,守边关不仅要会打仗,更要会做人。那些文官最是讨厌武将贪功,你要学会打点。"

"侄儿明白。"石彪道,"已经给兵部和户部的官员都送过礼了。"

"很好。"石亨站起身,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走,陪叔父去后花园走走。"

石府的后花园占地数十亩,假山流水,亭台楼阁,极尽奢华。石亨带着石彪在园中漫步,来到一处僻静的凉亭。

"彪儿,"石亨的神色突然严肃起来,"你在边关,可曾听说过陛下对我们石家有什么看法?"

石彪愣了一下:"陛下对叔父恩宠有加,还能有什么看法?"

石亨摇摇头:"你呀,还是太年轻。陛下最近对我是越来越疏远了。前几日我推荐几个人出任要职,都被李贤拦了下来。"

"那李贤算什么东西!"石彪怒道,"要不是叔父,陛下能复位吗?他敢跟叔父作对,简直是忘恩负义!"

"嘘!小声点!"石亨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这种话以后不许再说。陛下毕竟是陛下,咱们做臣子的,要懂得分寸。"

话虽如此,但石亨脸上的不满却显而易见。

这时,石福匆匆走来:"国公爷,宫里的牛公公来了。"

石亨精神一振:"快请!"

司礼太监牛玉是石亨在宫中的重要眼线。他每次来,都会带来宫中的最新消息。

牛玉小心翼翼地走进凉亭,先行了个大礼:"给国公爷请安。"

"牛公公不必多礼。"石亨亲自扶起他,"可是宫中有什么消息?"

牛玉压低声音:"今日陛下在文华殿召见李贤,谈了很久。老奴隐约听到...听到陛下提到了'骄纵'二字。"

石亨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陛下还说了什么?"

"具体的老奴也没听清。"牛玉道,"不过最近陛下确实经常单独召见李贤,而且每次谈话后,看国公爷的眼神都不太对劲。"

石彪忍不住插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过河拆桥?"

"住口!"石亨厉声喝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是你能说的?"

石彪悻悻地低下头。

石亨沉思片刻,对牛玉说:"有劳公公了。石福,带牛公公去账房支一千两银子。"

牛玉千恩万谢地退下了。

待牛玉走后,石亨对石彪说:"你立即回大同去,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回京。"

"叔父,这是为何?"

"陛下既然开始猜忌我们,你手握重兵在外,反而更安全。"石亨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记住,在大同要好生经营,那里是我们石家最后的退路。"

石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送走石彪后,石亨独自在花园中踱步。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武将,此刻却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他想起天顺帝复位之初,对他何等信任,几乎言听计从。可如今,皇帝明显在疏远他,重用李贤等文官。这种变化,让他既愤怒又恐惧。

"国公爷,"陈汝言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下官有要事禀报。"

"说。"

"今日下官在通政司看到几份奏章,都是弹劾国公爷的。"陈汝言忧心忡忡地说,"有的说国公爷擅权,有的说石彪在边关贪虐,还有的说...说国公爷私蓄死士,图谋不轨。"

石亨勃然大怒:"都是哪些人上的折子?"

"主要是都察院的几个御史,还有...还有李贤的门生。"

"李贤!"石亨咬牙切齿,"我与他势不两立!"

"国公爷息怒。"陈汝言劝道,"如今陛下明显偏向文官,咱们不宜硬碰硬。不如暂时低调些,等风头过去再说。"

石亨冷笑道:"低调?本国公若是低调,那些人更要得寸进尺!"

第二天朝会,石亨称病未到。这是他第一次故意缺席朝会,想要试探皇帝的反应。

果然,天顺帝特意问起:"石爱卿今日为何未到?"

李贤出列回道:"石国公遣人来说感染风寒,需要休养几日。"

天顺帝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

退朝后,天顺帝单独留下李贤。

"李爱卿,你觉得石亨是真病还是假病?"

李贤谨慎地回答:"臣不敢妄加猜测。"

天顺帝叹了口气:"朕知道你们文官对石亨多有不满。但他毕竟有功于社稷,朕不忍苛责。"

"陛下仁德。"李贤道,"然石亨近日确实有些骄纵。臣听说他府中每日车马盈门,官员争相拜见,这...这实在有失大臣体统。"

天顺帝沉默不语。这些情况,他早有耳闻。更让他不安的是,锦衣卫密报,石亨最近频繁与京营将领密会,不知在谋划什么。

"朕记得,"天顺帝突然道,"当年王振也是这般,先是结交外臣,继而干预朝政..."

李贤心中一惊,知道皇帝已经对石亨起了疑心。

石亨称病在家,本以为皇帝会派人来慰问,谁知等了几日,只等来一道例行公事的问候旨意。这让他更加确信,皇帝确实在疏远他。

"好你个朱祁镇!"石亨在书房中暴跳如雷,"若不是我石亨,你能有今天?现在坐稳了江山,就想卸磨杀驴?"

"国公爷慎言!"陈汝言慌忙劝阻,"隔墙有耳啊!"

石亨这才意识到失言,强压怒火坐下:"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陈汝言低声道:"为今之计,唯有以退为进。国公爷不妨上书请求致仕,试探陛下心意。"

"致仕?"石亨瞪大眼睛,"那不是正中李贤下怀?"

"非也。"陈汝言解释道,"陛下若真心要动国公爷,必会准奏;若只是试探,定会挽留。如此,我们便知道陛下的真实想法了。"

石亨沉思良久,觉得有理,便让陈汝言代笔写了一份请求致仕的奏章。

奏章递上去后,石亨忐忑不安地等了三天。终于,宫中来人了。

来的不是传旨太监,而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牛玉。

"国公爷,"牛玉满面笑容,"陛下看了您的奏章,很是关切。特命老奴前来慰问,并赐下人参、鹿茸等补品。陛下说,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望国公爷好生休养,早日康复回朝。"

石亨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看来皇帝还是需要他的。

送走牛玉后,石亨得意地对陈汝言说:"看来陛下还是念旧情的。"

陈汝言却忧心忡忡:"国公爷,陛下虽然挽留,但并未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承诺。下官觉得,这事还没完。"

果然,几天后,天顺帝下旨改组京营,石亨的几个亲信被调离要害职位。虽然石亨仍然是京营总督,但实权已经被大大削弱。

石亨这才恍然大悟,皇帝这是在明升暗降,逐步削他的兵权。

"好个朱祁镇!"石亨在府中大发雷霆,"竟敢如此戏弄于我!"

盛怒之下,他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再次称病不朝,而且这次连奏章都不上了。

这个消息传到宫中,天顺帝终于动了真怒。

"这个石亨,真是给脸不要脸!"天顺帝对李贤说,"朕念他有功,一再宽容,他却得寸进尺!"

李贤知道时机已到,便道:"陛下,石亨骄纵已非一日。若再纵容,恐成第二个王振。"

天顺帝沉吟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都察院御史杨瑄突然上奏,弹劾石亨私占民田、贪赃枉法。紧接着,又有几个官员接连上奏,揭发石亨的种种不法行为。

石亨在府中得知消息,又惊又怒。他明白,这是皇帝要对他下手了。

"备轿!"石亨厉声道,"我要进宫面圣!"

然而,当他来到东华门时,却被守卫拦住了。

"国公爷恕罪,"守卫统领躬身道,"陛下有旨,石亨骄纵不法,即日起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入宫!"

石亨如遭雷击,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望着眼前巍峨的宫墙,石亨突然想起于谦临刑前对他说的话:"徐有贞,你今日所为,他日必遭报应。"

当时他还在嘲笑于谦死到临头还嘴硬,如今才明白,那竟是一语成谶。

夕阳西下,将石亨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夺门功臣",如今却成了宫门外的孤家寡人。

而此刻的乾清宫内,天顺帝正对李贤说:"石亨之事,给朕提了个醒。权臣不可纵,纵则生变。从今往后,朕当亲揽大权,绝不假手于人。"

李贤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窗外,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天际,夜幕降临。大明朝的又一场权力更迭,就这样在夕阳中悄然完成。

上一章 天顺复辟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曹吉祥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