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五年的夏天,北京城闷热得如同蒸笼。司礼监太监曹吉祥坐在自家府邸的冰窖改建的密室里,尽管四周摆满了冰块,他的额头上仍然不断渗出冷汗。
"叔父,"曹钦压低声音,"石亨已经死在诏狱里了,下一个恐怕就轮到我们了。"
曹吉祥擦了一把汗,尖细的嗓音带着颤抖:"陛下这是要赶尽杀绝啊!我们这些夺门功臣,徐有贞流放,石亨惨死,就剩下咱家了..."
曹钦是曹吉祥的侄儿,现任昭武伯,掌管着一部分京营兵马。他年轻气盛,远不如叔父老谋深算。
"叔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曹钦做了个砍杀的手势。
"住口!"曹吉祥厉声喝道,"这种话也是能随便说的?"
但他颤抖的手暴露了内心的动摇。密室里烛光摇曳,映照着叔侄二人阴晴不定的脸。
曹吉祥起身踱步,脑海中飞速盘算着。自从石亨倒台后,他在宫中的眼线接连被清除,皇帝明显在收紧对宦官的管制。更让他不安的是,最近皇帝频繁召见文官,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钦儿,"曹吉祥突然停下脚步,"你在京营中,还能调动多少人马?"
曹钦精神一振:"侄儿麾下有三四千人,都是心腹。若是起事,还能说动其他几个将领。"
"三四千..."曹吉祥沉吟道,"太少了。皇宫侍卫就有上万人,更别说其他京营部队。"
"那怎么办?难道等死吗?"
曹吉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当然不能等死。但要成事,需要时机和借口。"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曹吉祥警觉地问:"谁?"
"干爹,是孩儿。"门外是曹吉祥的干儿子、锦衣卫指挥使曹铎。
曹吉祥打开门,曹铎闪身进来,神色慌张:"干爹,大事不好!今日陛下召见李贤,说要整顿京营,清查吃空饷的问题。"
曹吉祥脸色大变。京营吃空饷是公开的秘密,也是他们这些宦官和武将的重要财源。一旦清查,不仅财路断绝,很多见不得光的事也会暴露。
"陛下还说了什么?"曹吉祥急问。
"陛下说...说内官不得干预军政,要恢复祖制。"曹铎的声音带着哭腔,"干爹,这是要断我们的生路啊!"
曹吉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他终于明白,皇帝这是要彻底清算夺门之变的旧账了。
"叔父,不能再犹豫了!"曹钦急切地说。
曹吉祥深吸一口气,眼中终于露出决绝的神色:"好!既然陛下不仁,就休怪我们不义!"
他站起身,对曹铎说:"你立即去联络我们在锦衣卫的人,准备好起事信号。"
又对曹钦说:"你去联络京营中可靠的将领,许以高官厚禄。记住,要秘密进行,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何时动手?"曹钦问。
曹吉祥想了想:"七月初二,是陛下例行祭天的日子。那时陛下会出宫前往天坛,我们在途中设伏。"
"妙啊!"曹钦拍案叫好,"届时皇宫守卫空虚,我们可一举控制皇宫,然后假传圣旨..."
"住口!"曹吉祥打断他,"这种事,心里明白就好,何必说出来?"
叔侄三人又密谋良久,直到东方发白才各自散去。
然而,曹吉祥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密谋早已被皇帝知晓。
乾清宫内,天顺帝正在听锦衣卫指挥使逯杲的密报。
"陛下,曹吉祥最近活动频繁,其侄曹钦频繁与京营将领密会,恐有不轨之心。"
天顺帝冷笑:"这个曹吉祥,朕念他是老臣,一再宽容,他却不知死活!"
李贤在一旁忧心忡忡:"陛下,曹吉祥在宫中经营多年,党羽甚多。若其真有不轨,恐生大变。"
"朕自有主张。"天顺帝道,"逯杲,你继续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朕要看看,他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遵旨!"
逯杲退下后,天顺帝对李贤说:"爱卿,你说这些宦官,为何总是不知满足?"
李贤叹道:"宦官无后,故贪权;出身卑微,故重利。这是他们的本性啊。"
天顺帝若有所思:"当年王振如此,如今曹吉祥又是如此。看来,祖宗立下内官不得干政的规矩,实在是明智之举。"
就在皇帝与大臣商议对策之时,曹吉祥的密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七月初一深夜,曹府密室中,几个核心成员再次聚首。
"都安排好了吗?"曹吉祥问。
曹钦回道:"京营中我们的人已经准备就绪,明早陛下出宫后立即行动。"
曹铎道:"锦衣卫中我们也安排好了人手,可以控制皇宫各门。"
"好!"曹吉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明日此时,这紫禁城就要换主人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密会刚刚结束,就有人偷偷向锦衣卫告密。
告密者是曹钦的一个部下,因为不满曹钦克扣军饷,早就心怀怨恨。他听到曹钦等人的密谋后,意识到这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立即向逯杲告密。
逯杲得到消息,连夜进宫面圣。
"陛下,曹吉祥定于明早作乱!这是他们详细的行动计划。"逯杲呈上一份密报。
天顺帝看完密报,勃然大怒:"好个曹吉祥!真是狗胆包天!"
李贤急忙劝道:"陛下息怒。既然已知其阴谋,可从容应对。"
天顺帝冷静下来,沉吟片刻:"逯杲,你立即调集可靠兵马,暗中控制曹府周边。但先不要动手,朕要等他们自己跳出来。"
"遵旨!"
第二天清晨,天顺帝按照原计划出宫祭天。曹吉祥在府中得知消息,大喜过望。
"陛下已经出宫,立即行动!"曹吉祥下令。
曹钦立即带领亲兵冲出曹府,准备按照计划控制京营。然而,他们刚出府门,就被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官兵团团围住。
"曹钦!你涉嫌谋反,还不束手就擒!"逯杲骑在马上,厉声喝道。
曹钦大惊失色,知道计划已经败露。但他不甘心失败,拔出佩刀大喊:"弟兄们,跟他们拼了!"
一场混战在曹府门前展开。曹钦的亲兵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很快就被镇压下去。曹钦本人被生擒。
与此同时,曹吉祥在府中听到外面的喊杀声,知道大事不妙。他慌忙换上一身普通太监的衣服,想要从后门溜走。
然而,后门也被官兵堵住。曹吉祥绝望地退回府中。
"干爹,怎么办?"曹铎惊慌地问。
曹吉祥面如死灰,长叹一声:"天亡我也!"
这时,前门被撞开,逯杲带领官兵冲了进来。
"曹吉祥,你阴谋造反,罪该万死!还不跪下受缚!"
曹吉祥突然哈哈大笑:"咱家伺候陛下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日既然事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逯杲一挥手,官兵一拥而上,将曹吉祥和曹铎捆绑起来。
这场未遂的政变,在开始前就被彻底粉碎。
天顺帝祭天回宫后,立即下令审理此案。证据确凿,曹吉祥叔侄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陛下,"李贤奏道,"曹吉祥大逆不道,当处极刑,以儆效尤。"
天顺帝却有些犹豫:"曹吉祥毕竟是老臣,而且...而且当年夺门之变,他确实有功。"
这时,太监牛玉跪地哭诉:"皇爷,曹吉祥在宫中多年,结党营私,陷害忠良。老奴这里有一份他这些年的罪证..."
牛玉呈上一本厚厚的账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曹吉祥收受贿赂、陷害大臣的种种罪行。
天顺帝越看越怒,最后将账册狠狠摔在地上:"如此奸佞,留之何用!传旨:曹吉祥凌迟处死,曹钦、曹铎等斩首示众!"
七月初十,曹吉祥被押赴刑场。沿途百姓纷纷唾骂,石块如雨点般砸在他身上。
"奸宦!"
"祸国殃民的狗东西!"
曹吉祥面无表情,仿佛已经麻木。直到刽子手开始行刑,他才发出凄厉的惨叫。
曹吉祥的死,标志着"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全部覆灭。天顺帝借此机会,开始大力整顿朝纲。
他首先下旨严禁宦官干政,恢复洪武祖制。同时重用李贤等文官,改革弊政。
一天,天顺帝与李贤在御花园中散步。
"李爱卿,经过这些事,朕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天顺帝感慨地说,"权臣、宦官,都是国家祸乱的根源。为君者,当亲贤臣,远小人。"
李贤躬身道:"陛下圣明。若能持之以恒,必能开创盛世。"
天顺帝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朕这些年的作为,恐怕要在史书上留下骂名了。"
李贤沉默片刻,道:"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天顺帝望着远处的宫墙,久久不语。
曹吉祥之乱虽然被迅速平定,但它暴露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一个太监,何以能够积蓄如此大的能量?朝政制度中存在哪些漏洞?这些问题,将成为后世君臣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
而这场未遂的政变,也成了明朝宦官干政史上的一個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明朝皇帝对宦官的管制明显加强,直到数十年后另一个权势更大的太监——汪直的出现。
历史总是这样循环往复,教训不断重演。曹吉祥的覆灭,并没有终结宦官干政的历史,只是为下一场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