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西厂肆虐

大明华章

成化十三年的春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西厂衙门设在灵济宫前,黑色的旗幡在风中猎猎作响,门前站立着面无表情的番子,过往行人无不绕道而行,生怕惹祸上身。

汪直坐在大堂之上,把玩着一枚象牙腰牌。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太监,如今已是令朝野闻风丧胆的西厂提督。他的目光扫过堂下跪着的几个官员,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诸位大人,"汪直尖细的嗓音在大堂中回荡,"咱家最近接到密报,说你们几个在背后非议朝政,可有此事?"

跪在最前面的礼部郎中李应麟浑身颤抖:"厂公明鉴!下官等从未..."

"闭嘴!"汪直猛地一拍惊堂木,"咱家说有,就是有!来人啊,带下去好好'伺候'!"

几个如狼似虎的番子一拥而上,将哭喊求饶的官员拖了下去。大堂内顿时鸦雀无声,其他官员面如土色,冷汗直流。

汪直满意地看着这一幕。自从成化皇帝特许他设立西厂以来,他的权势与日俱增。西厂不仅可以监视百官,还能不经司法程序直接逮捕、刑讯甚至处决人犯。朝中大臣见到西厂的人,无不胆战心惊。

"厂公,"西厂理刑官韦瑛谄媚地上前,"刚刚收到消息,兵部侍郎马文升前日在府中宴客,席间似乎对厂公有所非议。"

汪直眼中寒光一闪:"马文升?就是那个总跟咱家作对的老东西?"

"正是。"韦瑛低声道,"要不要..."

汪直摆摆手:"马文升是朝中老臣,动他要找个合适的借口。你先派人盯着,收集证据。"

"属下明白。"

这时,一个番子匆匆进来,在汪直耳边低语几句。汪直脸色微变,立即起身:"备轿,咱家要进宫面圣。"

紫禁城内的御花园中,朱见深正在与万贵妃赏花。春光明媚,百花争艳,但皇帝的脸上却带着几分烦躁。

"陛下为何事烦恼?"万贵妃柔声问道。

朱见深叹了口气:"还不是那些大臣,整日上书说西厂权力过大,要求裁撤。这个汪直,也确实有些过分了。"

万贵妃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陛下,汪直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那些大臣是因为西厂查到了他们的不法之事,所以才恶人先告状。"

正说着,太监来报:"陛下,汪直求见。"

"让他过来吧。"

汪直小步快走到御前,跪地行礼:"奴婢参见陛下,参见贵妃娘娘。"

"平身吧。"朱见深淡淡道,"你来得正好,朕正要问你,近日朝中对西厂非议甚多,你怎么说?"

汪直不慌不忙:"陛下明鉴。西厂设立以来,查获贪腐案件数十起,为国家挽回损失无数。那些大臣之所以非议西厂,是因为西厂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哦?都有哪些案件?"

汪直从袖中取出一本奏章:"这是近日查获的几个案子。礼部侍郎尹旻收受科举考生贿赂,兵部郎中张海克扣军饷,工部主事陈峻在修建陵寝时以次充好...这些都是铁证如山的案子。"

朱见深翻看着奏章,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蛀虫!朕平日里待他们不满,他们竟敢如此!"

万贵妃趁机道:"陛下您看,若不是西厂,这些蛀虫还在逍遥法外呢。"

朱见深点点头:"汪直,你做得对。继续查,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

"奴婢遵旨!"汪直心中暗喜。

从宫中出来,汪直立即回到西厂衙门。韦瑛迎上来:"厂公,情况如何?"

汪直冷笑道:"陛下已经明确支持我们。传令下去,加大侦查力度,特别是那些经常上书反对我们的人,重点关照!"

"属下明白!"

随着汪直的一声令下,西厂的恐怖统治达到了顶峰。京城中到处是西厂的耳目,茶楼酒肆中无人敢议论朝政,生怕隔墙有耳。朝中大臣人人自危,许多正直的官员被迫辞官回乡。

然而,西厂的暴行终于激起了反抗。

一天深夜,大学士商辂的府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他神色慌张,一进门就跪倒在地。

"商阁老,救救下官吧!"李宾泣不成声。

商辂连忙扶起他:"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西厂...西厂要对我下手了。"李宾颤抖着说,"他们罗织罪名,说我收受贿赂,结党营私。厂卫已经在我府外监视多日了。"

商辂长叹一声:"西厂肆虐,朝纲败坏。老夫已经多次上书陛下,请求裁撤西厂,可是..."

"商阁老,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李宾急切地说,"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上书。否则,朝中正直之士都要被西厂赶尽杀绝了!"

商辂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好!老夫明日就联络其他大臣,联名上书!"

第二天,以商辂为首,包括兵部尚书项忠、吏部尚书尹旻等十几位重臣联名上书,请求裁撤西厂,严惩汪直。

奏章递上去后,朱见深勃然大怒。

"反了!都反了!"皇帝在乾清宫内大发雷霆,"这些大臣结党营私,还敢联合起来对抗朕!"

万贵妃在一旁煽风点火:"陛下,这是明摆着要架空您啊。若是依了他们,以后陛下还如何治理天下?"

朱见深越想越怒,当即下旨将商辂等人罢官下狱。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更多的大臣上书为商辂等人求情,但都被朱见深驳回。

汪直见皇帝如此支持自己,更加肆无忌惮。他指使西厂罗织罪名,将商辂等人的家产抄没,家人流放。朝中再也无人敢公开反对西厂。

然而,西厂的暴行终于引起了边境军方的反感。

成化十四年秋天,汪直以巡视边防为名,前往大同。大同总兵官许宁早就对西厂的所作所为不满,但碍于汪直的权势,只得率众出城迎接。

"厂公远道而来,末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许宁强压怒火,躬身行礼。

汪直骑在马上,倨傲地扬着下巴:"许总兵,咱家听说你最近和朝中某些人来往密切,可有此事?"

许宁心中一惊:"厂公明鉴,末将一向忠于陛下,从不敢结党营私。"

"最好如此。"汪直冷笑道,"带咱家去看看你的军营。"

在许宁的陪同下,汪直巡视了大同驻军。看到军容整齐,装备精良,汪直心中既欣赏又忌惮。

"许总兵治军有方啊。"汪直皮笑肉不笑地说,"不过咱家听说,你最近克扣军饷,可有此事?"

许宁勃然变色:"厂公!这话从何说起?末将一向爱兵如子,从未克扣过一文军饷!"

"哦?"汪直阴冷地说,"那为什么有士兵向咱家告状?"

许宁知道这是汪直在故意找茬,强忍怒火:"厂公若是不信,可以查账。"

"查账?"汪直哈哈大笑,"咱家当然要查!不仅要查账,还要查查你和其他将领的关系!"

当晚,汪直住在总兵府中。许宁召集几个心腹将领密议。

"总兵大人,"副将刘宁愤愤不平,"这个阉人欺人太甚!分明是要置我们于死地!"

另一个将领说:"不如我们..."他做了个砍杀的手势。

许宁摇头:"不可。杀了他,我们都要陪葬。"

"那怎么办?难道任他宰割?"

许宁沉吟片刻:"我有一计..."

第二天,汪直正要开始"查账",突然接到紧急军情:蒙古骑兵犯边!

许宁立即请命:"厂公,军情紧急,末将请求立即率军迎敌!"

汪直虽然专横,但也知道军情要紧,只得同意:"去吧,咱家在这里等你凯旋。"

许宁率军出城,果然遭遇蒙古骑兵。双方激战一日,明军大获全胜。

当晚庆功宴上,许宁频频向汪直敬酒。酒过三巡,许宁突然跪地:"厂公,末将有一事相求。"

"说吧。"汪直醉醺醺地说。

"厂公也看到了,边关将士用命,保家卫国。然而朝中却有人诬陷边将,实在令人寒心。"许宁声泪俱下,"末将恳请厂公在陛下面前为边关将士美言几句。"

其他将领也纷纷跪地:"恳请厂公为边关将士做主!"

汪直被这阵势唬住了,加上酒意上头,当即拍胸脯保证:"诸位将军放心!有咱家在,绝不会让忠臣受屈!"

从大同回来后,汪直果然在朱见深面前为许宁等人说了不少好话。边关将士因此对汪直的印象有所改观。

然而,西厂的暴行仍在继续。成化十五年,汪直甚至把手伸向了皇室宗亲。

这年春天,汪直诬告晋王朱钟铉谋反。朱见深信以为真,下令将晋王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高墙之内。

这件事引起了朝野的极大震动。连万贵妃都觉得汪直做得太过分了。

"陛下,"万贵妃劝道,"晋王毕竟是皇室宗亲,汪直如此行事,恐引起宗室不安啊。"

朱见深不以为然:"若是晋王真有谋反之心,岂能姑息?"

"可是..."

"爱妃不必多言。"朱见深打断她,"汪直对朕忠心耿耿,朕信得过他。"

然而,这一次连皇帝的支持也救不了汪直了。晋王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朝中残余的正直大臣再次联合起来,这次连一些宦官也加入了反对汪直的行列。

司礼太监怀恩秘密求见朱见深:"皇爷,老奴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朱见深对这个老太监还是比较尊重的。

"汪直近年来权势过大,已经引起公愤。"怀恩跪地泣诉,"老奴听说,边关将士、皇室宗亲、朝中大臣,无不对他恨之入骨。长此以往,恐生大变啊!"

朱见深皱眉:"连你也这么说?"

"皇爷!"怀恩叩首,"老奴伺候皇爷多年,从无二心。今日之言,句句发自肺腑啊!"

朱见深沉思良久,终于动摇了。

成化十八年春天,朱见深下旨裁撤西厂,将汪直贬往南京。消息传出,京城百姓欢欣鼓舞,大臣们额手称庆。

然而,西厂虽然被裁撤,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特务政治的阴影已经笼罩在明朝上空,为后来的厂卫专政埋下了伏笔。

汪直的倒台,并没有终结宦官干政的历史。相反,它预示着更加黑暗的时代即将到来。而这一切,都要从成化皇帝对宦官的宠信开始说起。

历史总是这样循环往复。一个权阉倒下了,很快又会有新的权阉崛起。西厂的肆虐,只是明朝宦官专权史上的一个章节,而非终结。

上一章 万妃专宠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荆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