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甲申国变

大明华章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上空阴云密布。从黎明时分开始,城外就传来了震天的炮火声,大顺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每一声炮响都让他的心跳加速一分。这位在位十七年的天子,如今已是山穷水尽。

"陛下,闯贼已经开始攻城了!"司礼监太监王承恩连滚带爬地跑进来,声音颤抖。

崇祯猛地转身:"守城将士情况如何?"

"京营...京营已经三个月没有发饷,将士们怨声载道。太监曹化淳负责防守的彰义门,已经...已经开门迎贼了!"

崇祯如遭雷击,踉跄后退,幸得王承恩及时扶住。

"连太监都背叛了朕..."崇祯喃喃自语,面色惨白。

这时,首辅魏藻德带着几位大臣匆匆入宫。众人跪倒在地,魏藻德泣奏:"陛下,大势已去,为今之计,唯有...唯有..."

"唯有什么?"崇祯冷冷问道。

"唯有请陛下暂避锋芒,迁都南京..."

"住口!"崇祯勃然大怒,"朕乃天下之主,岂可效仿宋高宗南渡?!"

众臣不敢再言。崇祯看着这些平日高谈阔论的大臣,如今个个束手无策,心中既悲且怒。

"你们都退下吧。"他无力地挥手。

待众人退去后,崇祯独自登上煤山。从山顶望去,北京城外烽火连天,大顺军的营寨密密麻麻,将这座千年古都围得水泄不通。

"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不肖子孙朱由检,无能守住江山..."崇祯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此时,城外大顺军大营中,李自成也在眺望北京城。这座他只在传说中听过的帝王之都,如今近在眼前。

"陛下,明日必可破城。"刘宗敏信心满满地说。

李自成却眉头紧锁:"传令下去,破城之后,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奸淫掳掠。"

"陛下仁慈。"牛金星躬身道,"然明朝宗室、官员该如何处置?"

李自成沉吟片刻:"愿降者录用,顽抗者...杀无赦。"

三月十八日,战斗进入白热化。大顺军攻势如潮,守军节节败退。崇祯在宫中听着越来越近的喊杀声,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

傍晚,他召来周皇后和袁贵妃。

"大势已去,"崇祯声音沙哑,"你们...自行了断吧。"

周皇后跪地叩首:"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今日得全节义,死而无憾。"说罢,她转身走入内室,自缢身亡。

袁贵妃也随之自尽。

看着结发妻子和爱妃的尸体,崇祯泪如雨下。他提起剑,走向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的寝宫。

"父皇!"十六岁的长平公主惊恐地看着持剑的崇祯。

"你为何生在帝王家!"崇祯痛哭失声,挥剑砍向女儿。长平公主左臂被斩断,昏死过去。他又转向六岁的昭仁公主,一剑毙命。

完成这惨烈的一幕后,崇祯召来三位皇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

"儿啊,"崇祯抱着三个儿子,"今日国破,你们速换民服,混出城去。他日若得机会,当为父报仇,光复大明!"

三位皇子泣不成声。在太监的护送下,他们匆匆离去。

此时,大顺军已经攻入外城。崇祯听着宫外的喊杀声,知道时间不多了。

"王承恩。"

"老奴在。"

"陪朕走最后一程吧。"

主仆二人再次登上煤山。此时已是三月十九日凌晨。

崇祯脱下龙袍,在衣襟上写下最后一道诏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罢,他将诏书揣入怀中,在一棵老槐树下自缢身亡。王承恩随后也自缢殉主。

天明时分,大顺军完全控制了北京城。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进入紫禁城。

当他踏上金銮殿的台阶时,心中百感交集。这个他曾经只能仰望的地方,如今就在脚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降官们的朝贺声在殿中回荡。

李自成坐上龙椅,俯视群臣,忽然问道:"崇祯何在?"

很快,崇祯的死讯传来。李自成亲自前往煤山,看到崇祯遗体后,久久不语。

"以帝王礼安葬。"他最终下令。

然而,大顺政权在北京的统治从一开始就危机四伏。将士们以为入京后可以尽情享乐,却发现库府空虚,根本无法兑现承诺的赏赐。

"陛下,"刘宗敏奏道,"既然库府无银,不如向明朝官员追赃助饷。"

李自成犹豫片刻,点头同意。

这道命令一下,北京城顿时陷入恐怖之中。刘宗敏设立"比饷镇抚司",对明朝官员严刑拷打,追逼银两。短短数日,就有上千官员被折磨致死。

更严重的是,大顺军纪开始败坏。将士们以搜捕余孽为名,在城中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这些情况很快传到了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原本已经决定投降大顺,但当他得知父亲吴襄被拷打、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后,勃然大怒。

"李自成!我与你势不两立!"吴三桂拔剑斩断案几,当即决定转而投降清军。

四月二十一,李自成亲率大军征讨吴三桂。两军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展开激战。

正当战事胶着之时,清军突然出现。多尔衮亲率八旗精锐,从侧翼突袭大顺军。大顺军措手不及,全线溃败。

李自成仓皇退回北京,而吴三桂已经剃发易服,引领清军入关。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位,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但仅仅一天后,他就不得不撤离北京。

临行前,大顺军纵火焚烧紫禁城和各城门楼,这座千年古都陷入一片火海。

五月初二,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他立即宣布为崇祯皇帝发丧,并打出"为君父报仇"的旗号,招降明朝官员。

历史的车轮在这里发生了关键的转折。原本有望统一天下的李自成,因为一时的失误,将江山拱手让给了关外的清军。

而在南京,明朝的残余势力正在集结。史可法、马士英等大臣得知北京陷落、崇祯殉国的消息后,立即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延续明祚。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篇章:清朝开始入主中原,而南明政权则在江南苦苦支撑。甲申之变,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终结,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巨变中,最悲惨的莫过于普通百姓。他们先是遭受明朝的横征暴敛,接着是大顺的追饷拷打,现在又要面对清军的铁蹄。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正如后来一位诗人所写:"痛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而李自成,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在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最终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他短暂的大顺王朝,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

甲申年发生的这一切,被后人称为"甲申国变"。这是一个王朝的悲歌,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上一章 自成称帝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煤山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