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杂灵启途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二十七章

杂灵启途

转眼到了人间腊月,清河镇的年味越来越浓。街上的小贩开始卖春联、福字,家家户户都在晒腊肉、灌香肠,孩子们穿着新做的棉袄,在巷口放着小鞭炮,笑声此起彼伏。李栖松几人也忙着收拾小院,吴老怪早早就扎好了红灯笼,林阿蛮跟着镇上的妇人学包饺子,周小山和赵蕊则去集市上买了红纸、香烛,连苏凝都难得放下平日里的沉静,跟着赵蕊一起剪窗花。

除夕这天清晨,李栖松和周小山踩着梯子,把红灯笼挂在院门口的槐树上,灯笼一挂,整个小院瞬间就有了年味。吴老怪拿着毛笔,在红纸上写春联,他的字虽不算工整,却透着一股子热闹劲儿,上联写“小院和睦添福寿”,下联配“邻里安康庆新春”,横批是“岁岁平安”,贴在院门上,看着格外喜庆。

“李大哥,快来帮我调饺子馅!”厨房里传来林阿蛮的喊声。李栖松擦了擦手上的灰,走进厨房,见案板上摆着白菜、猪肉,还有从镇上买的虾米。他挽起袖子,帮着林阿蛮剁馅,苏凝则在一旁擀饺子皮,擀好的皮大小均匀,边缘带着好看的花纹——她学东西快,不过半日,就比林阿蛮擀得还利落。

赵蕊端着洗好的水果走进来,笑着说:“吴伯在院里架了炉子,说晚上要烤红薯,还说要给咱们煮一锅甜酒汤圆!”几人说说笑笑,厨房里的烟火气混着饺子馅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小院,比起在青华山时清冷的日子,不知热闹了多少。

傍晚时分,饺子下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浮在水面上,一个个圆鼓鼓的。李栖松盛了一碗递给苏凝,笑着说:“尝尝,阿蛮调的馅,比镇上饺子铺的还香。”苏凝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她忍不住点了点头:“好吃,比我在三秋山吃的辟谷丹强多了。”

饭后,吴老怪在院里点了篝火,几人围坐在火堆旁,烤着红薯,喝着甜酒汤圆。周小山和赵蕊拿出白天买的小鞭炮,在院角放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林阿蛮捂起耳朵,却又忍不住偷偷从指缝里看。苏凝望着篝火,手里拿着一个烤得金黄的红薯,忽然说:“我小时候在三秋山,从未过过这样的节,那时只知道修炼、练剑,连除夕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李栖松递给她一块糖,轻声道:“以后每年除夕,咱们都一起过。”吴老怪也笑着说:“是啊,咱们这就算是一家人了,往后的日子,就得热热闹闹的!”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敲门声,林阿蛮跑去开门,见是隔壁的王婶,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年糕:“听说你们是外地来的,第一次在镇上过年,这是我家蒸的年糕,甜滋滋的,你们尝尝!”林阿蛮连忙道谢,接过年糕,又回屋拿了几串糖葫芦递给王婶的孙子,孩子接过糖葫芦,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送走王婶,几人继续围坐在篝火旁,吴老怪讲起了他年轻时在凡间的趣事,李栖松和苏凝听着,偶尔插几句话,林阿蛮、周小山和赵蕊则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篝火映着几人的脸,温暖又平和,没有修仙界的恩怨纠葛,没有魔修身份的束缚,只有凡间最朴素的团圆与欢喜。

夜深了,鞭炮声渐渐稀疏,李栖松起身,把院门口的灯笼调亮了些——灯笼的光透过红纸,洒在院门上的春联上,“岁岁平安”四个大字,在夜色里格外醒目。苏凝走到他身边,望着远处镇上的灯火,轻声问:“你后悔吗?放弃修仙界的传承,在这里过这样的日子。”

李栖松回头,看着院内围坐在篝火旁的几人,吴老怪正给赵蕊讲着纸扎的技巧,林阿蛮和周小山在逗着王婶家的孙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心的笑容。他摇了摇头,笑着说:“不后悔。以前总想着突破修为,拿到传承,可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安稳,不是筑基成婴,而是身边有想护的人,有这样一盏为你亮着的灯,有一口热饭,一句家常。”

苏凝望着他,眼底泛起温柔的光,轻轻点了点头。院外的夜色渐深,院内的篝火依旧温暖,灯笼的光映着几人的身影,在这凡间的除夕夜里,他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稳与归宿——没有惊天动地的修为,没有叱咤风云的传奇,只有一家人围坐的烟火气,和岁岁平安的简单心愿。

上一章 第二十六章 杂灵启途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