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六点,社区食堂的人渐渐散去,林晚星抱着绘本文件夹站在后门时,就看见江彻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
抽油烟机的声响刚停,他转身就扬起笑,手里端着个白瓷碗:“刚炒好的茄汁虾仁,没放葱,你尝尝。”
林晚星凑过去闻,酸甜的香气裹着刚出锅的热气扑进鼻腔。
她是隔壁“星芽绘本馆”的阅读指导师,每天下班都要绕到食堂来——不是为了蹭饭,是江彻总说“外面的菜油太重,我给你留了清淡的”。
三个月前她带社区留守儿童来食堂做手工,江彻特意给孩子做了卡通造型的饭团,还悄悄给她留了碗当归蛋,说“看你总熬夜改教案,补补气血”。
白瓷碗底下垫着隔热垫,是她上次画的绘本主角“小狐狸”图案。
江彻擦着手解释:“食堂阿姨说这个防滑,我就一直用着。”
林晚星咬着虾仁,忽然发现碗边卧着颗雕成星星的胡萝卜——上周她给孩子讲《星星掉进饭碗里》的故事,随口说“要是菜里有星星就好啦”。
江彻的食堂从不是冷冰冰的后厨。
墙角摆着孩子送的手工画,窗口贴着手写的“老人窗口免排队”提示,每周三还会给独居老人送热乎的粥。
林晚星见过他蹲在台阶上,给放学来蹭零食的小男孩剥橘子,也见过他冒雨给行动不便的张奶奶送饺子,裤脚沾满泥水却笑得踏实。
“对了,下周绘本馆有‘美食故事会’,”林晚星放下碗,从文件夹里抽出张策划案,“想请你当嘉宾,教孩子们做简单的三明治,你看行吗?”
江彻眼睛亮了亮,立刻翻出笔记本:“我早想好了,用全麦面包,夹煎蛋和生菜,再用海苔剪上小眼睛,孩子们肯定喜欢。”
笔记本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字,最后一页画着个小狐狸,旁边写着“晚星喜欢的口味:不吃葱蒜,爱甜口,早餐要喝温豆浆”。
筹备故事会的那几天,江彻每天提前半小时下班,来绘本馆帮着搭小灶台。
他把边角料的木板拼成迷你操作台,还在边缘贴了林晚星画的卡通贴纸。
林晚星则没闲着,把江彻做的菜编成小故事,画成插画贴在食堂窗口——《会跳舞的茄汁虾仁》《饭团宝宝的旅行》,引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打卡,说“吃江师傅的菜,还能听故事”。
故事会当天格外热闹。
江彻系着印着小狐狸的围裙,教孩子们给三明治贴海苔眼睛;林晚星坐在小椅子上,给围过来的孩子讲《厨房里的魔法》。
有个小女孩举着三明治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江叔叔的菜和林老师的故事一样甜!”
江彻耳尖微红,悄悄往林晚星手里塞了颗水果糖,是她最喜欢的橘子味。
活动结束后,两人收拾残局。
江彻擦桌子时,发现林晚星留在桌上的绘本,翻开扉页,是幅新画的插画:穿围裙的男生在灶台前炒菜,扎马尾的女生举着故事书,旁边围着一群举着三明治的孩子,背景是冒着热气的食堂窗口。
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最好的时光,是烟火暖,故事甜。”
“我画得不好……”林晚星刚要收起,就被江彻按住。
他从储物柜里拿出个铁盒子,打开是本泛黄的食谱,每页都夹着便签:“2024.3.15,晚星来食堂,说茄汁虾仁要多放番茄”
“2024.4.2,她给孩子讲星星的故事,下次菜里要加胡萝卜星星”。
最后一页是张照片,是她上次帮江彻贴卡通贴纸时,被孩子偷拍的,两人都笑着,阳光落在肩头。
“我一直想跟你说,”江彻合上食谱,声音有点发紧,“以后绘本馆的孩子想吃什么,我都来做;你熬夜改教案,我给你留夜宵。咱们……一起把社区的日子过得更暖点,好不好?”
林晚星看着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颠勺、切菜磨出来的,却在递过糖的时候格外轻。她点头时,发梢扫过他的手腕,带起一阵橘子糖的甜香。
傍晚的风带着食堂的烟火气,吹过绘本馆的窗户。
林晚星抱着江彻给的保温桶,里面是明天的早餐:温豆浆和印着小狐狸的豆沙包。
江彻帮她拎着绘本文件夹,路过花坛时,摘了朵开得正好的月季,别在她的发间:“明天食堂做桂花糕,我给你留最上面那层带蜜的。”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
林晚星忽然想起今天讲的故事结尾:“最好的魔法不是咒语,是有人把你的喜好记在心里,把烟火酿成甜,把日子过成故事。”
她侧头看江彻,他正低头踢着小石子,耳尖还带着红,手里却牢牢牵着她的文件夹,生怕她累着。
保温桶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和他的指尖一样暖。
林晚星知道,往后的日子里,会有热乎的饭菜,会有读不完的故事,更会有身边这个人,把每一顿饭都做成惊喜,把每一个黄昏都过成最甜的时光——这就是人间最踏实的浪漫,藏在烟火里,写在故事书里,更落在彼此的心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