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胤煜
本书标签: 古代 

双生(3)

胤煜

汴河的春水涨起来时,赵匡胤在御舟上闻见了金陵的杏花香。那气味缥缈如纱,缠绕着龙涎香沉郁的尾调,竟是从他袖中渗出——昨日李煜醉酒时倚过的袍袖,今晨无端凝出露水般的芬芳。

“官家又走神了。”内侍轻声提醒时,帝王才发觉朱笔滴落的墨汁,已在奏疏上晕开成江南烟雨的轮廓。批阅的“准”字末尾,莫名添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笔迹。

悬镜司暗卫呈上密报那日,杏花正好落满侯府的青石阶。赵匡胤展开绢帛时,指尖忽然刺痛——李煜正在窗下绣一方帕子,银针扎进指腹的血珠,竟穿越街巷印上帝王指尖。

“荒唐!”帝王摔碎镇纸,碎片却自动拼合成金陵地图。他看见李煜笑着拭去血珠,将染血的丝帕埋进院中梅树下。当夜宫中彻宴,赵匡胤醉中挥剑起舞,剑尖挑落的宫灯竟化作无数发光词稿,绕着太液池飞向城南。

晋王入宫谏言时,带进了终南山道士。鹤氅老者凝视帝王眉间良久,忽然伏地颤声道:“紫微星旁有文曲缠绕,此乃双魂共曜之象...然凶星犯界,恐伤灵犀。”

赵匡胤冷笑挥退众人,独坐至三更天。烛泪堆成红山时,他忽然听见琵琶声——不是通过耳膜,而是直接响在颅腔深处。那是李煜在弹奏《霓裳》残谱,弦音里带着金陵宫阙坍塌的轰鸣。

“从嘉!”帝王对着虚空伸手,案头地图无风自动。汴京与金陵之间浮现半透明丝线,如月老红绳般微微发亮。他顺着丝线走向殿外,守夜宫人皆垂首屏息——他们看见天子赤足披发,瞳中映出两个月亮。

侯府的墙头杏花正在夜雨中零落。赵匡胤推开门时,李煜正将词稿投入药炉。蓝火焰蹿起的刹那,两人同时踉跄——那些焚烧的文字化作热流,竟在血脉间奔涌交汇。

“陛下都知道了。”李煜咳嗽着指向炉灰,“光义送来的毒,臣借词稿传了三日...”他掀开衣襟,心口处浮现与帝王相同的青黑纹路,“终究是...同命了。”

雨丝穿过廊下灯笼,在青砖上洒出星图般的湿痕。赵匡胤忽然扯开龙袍,心口纹路与对方恰好拼合成完整太极。他握住李煜冰凉的手按上去,肌肤相贴处迸发金陵城的夏夜萤火。

“朕已下旨改封吴王。”帝王咬破指尖,血珠滴入药炉激起青烟,“三日后的春祭,你要站在朕身边。”

祭祀钟声撞破春雾时,晋王的弓弩手已埋伏在圜丘台下。赵匡胤牵着李煜踏上祭坛玉阶,察觉掌心渗出细汗——不是他的恐惧,是身边人在颤栗。

“别看。”帝王轻声道,袖中滑出半阙新词塞进对方手心。李煜低头瞥见“愿为泰山磐石,永护江南柳”的句子,忽然轻笑出声。

这声笑惊动了暗处的箭矢。

弩机响动的刹那,赵匡胤旋身将人护在怀中。羽箭穿透龙纹锦袍时,李煜的惊呼化作实体金光,竟将后续箭雨震碎成杏花瓣。百官骇然注视中,两位帝王心口浮现交织的光晕,太极图凌空旋转着吸尽落花。

“妖术!”晋王拔剑高呼,却被满地突然生长的梅枝缠住双足——那些昨夜焚毁的词稿,竟从灰烬中生出带刺的枝条。

赵匡胤咳着血笑道:“史官可记下了?今日天显异象,乃祖宗护佑大宋。”

他借搀扶之势将李煜搂得更紧,咽下喉间腥甜轻声道:“你我又多件秘辛要藏了。”怀中人忽然仰头,当着重臣的面吻去他唇角血渍。

夜宴的葡萄酒染红白玉杯时,赵匡胤正在偏殿换药。太医拆开绷带惊呼——箭创已然愈合,皮肤下浮现墨字纹身,细看竟是李煜今日悄悄写就的新词:

“血铸同心结,魂销连理枝。”

更鼓声里,帝王踏着月光走向侯府。见李煜散着长发坐在门廊,正将萤火虫封入琉璃瓶。那些光点聚成江南地图,汴京与金陵之间缀满流星轨迹。

“今日之后,再也藏不住了。”李煜将琉璃瓶递来时,眼中盛着整条银河。

赵匡胤拔下金簪挑破指尖,血珠滴入瓶中的刹那,万千萤火突然炸裂。光芒散尽后,瓶底凝出颗红豆般的玉石,内里流转着双星缠绕的光晕。

“不必再藏。”帝王将红豆系上对方手腕,“从今往后,朕要你正大光明地——与朕同看这江山。”

宫墙外忽然飘来百姓的祈天歌,声浪如春潮涌过汴京。他们在歌声中额头相抵,听见彼此心跳渐次同步。檐角铁马叮当响时,赵匡胤轻笑:“你听,这是我们在金陵初见的那场雨。”

李煜闭眼倾听,忽然落下泪来。那些雨声穿过二十年光阴,原是命运早早谱就的序曲。

上一章 双生(2) 胤煜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双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