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朝雪录:秦莞破诡案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第四章:旧铃音

朝雪录:秦莞破诡案

一更三点,雪下得密了。沈府灵堂外,白幡被风刮得猎猎作响,像无数只手在黑暗里招魂。秦莞负手立在廊下,面前石阶铺了薄雪,雪上却有一行极浅的脚印——自灵堂左槅窗起,至西墙根终,步幅二尺一寸,比先前「鬼衣」留下的那行还长半寸,鞋底花纹却是京城常见的「回」字纹。

「凶手折回来了。」阿梨低声道,「他放心不下某样东西。」

秦莞「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灵堂窗棂——槅扇半阖,缝里正对着柳如烟的棺材。她推门而入,灯火被寒气压得只剩豆大。棺盖重新阖紧,四角钉了封棺钉,却少了一根,缺口处木屑新鲜。

「有人想开棺,被惊退了。」秦莞以指度量钉孔,「时间不超过两刻。」

阿梨举灯照向地面,见几滴极细血珠,迤逦至佛龛前。佛龛供着沈家先祖牌位,龛下铺红毯,毯边微卷。秦莞探手一摸,指间多了一枚小指甲盖大的银铃——铃壁熏黑,却隐约可见一个「绡」字,与三年前红绡腕上那串同模同样,只是铃舌被折断,再也发不出声响。

「旧铃重现。」秦莞眸色沉如墨,「他冒险回来,就为放这个?」

「或许是想警告我们别再查。」

「不。」秦莞摇头,「他在催我们——催我尽快找到‘头’,否则下一个无头的就是沈如晦。」

阿梨倒吸一口凉气。

---

二更鼓罢,徐敬之押着沈如晦暂禁沈府西偏院,外加十二名兵丁轮守。秦莞却请徐敬之把「鬼衣」、猪首、麻绳、血书一并移交,另要一间静室、一炉细炭、十斤白醋、三盏琉璃灯。徐敬之虽不解,也只得照办。

静室原是沈家绣楼,入冬后闲置,窗小壁厚,最隔音。秦莞将血书悬于炭火上方,以酒醋蒸熏,淡红血字渐渐发暗,却于右下角浮出一层浅青——她迅速以白绢拓下,只见青痕是一枚小小花押:五瓣梅,中心一点朱,正是沈家绣坊惯用的「玉梅印」。

「血书所用绢布,出自沈家。」秦莞轻声道,「凶手连布料都懒得外寻,真把沈府当自己后院。」

阿梨皱眉:「沈府绣坊百十号人,如何锁定?」

「看针脚。」秦莞翻过血书背面,以灯照之,「双线回锁,起脚重、收脚轻,是左撇子;绣地用‘满地绣’,专做戏衣、幡帐,普通丫鬟不擅此艺。」

阿梨眼睛一亮:「戏衣?沈家还养戏班?」

「不养,却常给‘玉笙班’供绣活。」秦莞将白绢折起,「而玉笙班,三年前与红绡交情最深的,便是那个唱小生的——柳寒烟。」

「柳寒烟?名字倒与红绡像姊妹。」

「本就是同乡,一道被卖进乐籍。」秦莞声音发冷,「更巧的是,柳寒烟半月前回京,如今正借宿在——普济寺。」

阿梨惊悟:「哑婆的地盘!」

---

翌日卯正,雪霁天明。秦莞主仆换作男装,乘青篷小车出西城。普济寺外,哑婆的矮屋门锁被撬,灶灰尚温,人却不见。屋后那座荒坟被掘开,焦骨散乱,头骨不翼而飞。

「有人抢在我们前头。」阿梨切齿。

秦莞蹲身检视土痕,「回脚锨,口宽背薄,是官差制式——京兆尹衙门的人昨夜来过。」

话音未落,巷口传来脚步,一名青衣衙役探头探脑。秦莞袖中铜钱暗扣,却听那人低声道:「可是秦姑娘?徐大人有急信。」

衙役递上一封油纸包,内有一枚折皱的梅花花钿,并一张匆匆草笺:

「哑婆死于西水门枯井,头骨被换,慎行!」

秦莞心头一沉——凶手再次灭口,还把哑婆的头当成「红绡」去顶包,制造「无头女尸」便是当年乐籍贱婢的假象,妄图坐实「冤鬼索命」。

「回城!」她当即吩咐,「去西水门。」

---

西水门偏郊,枯井四周杂草成墙,雪上脚印杂乱。衙役已围绳,徐敬之面色铁青迎上来:「井底女尸,无头,手骨纤细,腕有银铃痕,却少了一截指骨——与你手中那枚焦骨吻合。」

秦莞俯身看尸:衣袍是哑婆昨夜所穿,肩颈刀口平整,血染雪凝成冰珠;再看腕间,皮肤虽皱,却有一圈新旧不一的灼痕,显是常年佩铃。她心头闪过一个念头:哑婆并非「被灭口」,而是自愿做「替身」——以自身无头尸,替红绡完成「冤魂归来」的最后一步。

「她知情,也参与。」秦莞低声道,「甚至,她可能是帮凶。」

徐敬之皱眉:「那指骨为何又被取下?」

「因为指骨里藏着真凶的最后一个秘密。」秦莞抬眼,眸色清明,「有人怕我们从骨缝的红线里,找出第三个人的血。」

她抽出袖中那截最初在梅树下得到的焦黑指骨,与哑婆缺失的指节一比,长度、弧度完全吻合——两段骨头,本属同一人:红绡。

「红绡的指骨,被分成两截;一截埋在梅树下,一截被哑婆随身珍藏。」秦莞声音轻得像雪落,「她们都在等,等一个替她们说话的人。」

徐敬之沉默半晌,道:「接下来如何?」

秦莞望向远处京城轮廓,缓缓吐出两个字:

「开戏。」

---

第四章:完

上一章 第三章:鬼嫁衣 朝雪录:秦莞破诡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玉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