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钓尽天下
本书标签: 脑洞 

第八十五章

钓尽天下

接下来的几天,林渊一边协助政府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一边继续监测实验区的变化。

小海湾的水质改善速度超出了预期。

短短五天时间,水的透明度就提高了一倍多,原本浑浊的水体变得清澈起来。

更令人惊喜的是,水中开始出现各种小生物——水蚤、虾米、螺蛳,甚至还有几只小螃蟹。

"这些都是水质改善的标志。"林渊对大家说,"有了这些小生物,整个食物链就活起来了。"

阿鹏蹲在岸边,看着水里游来游去的小虾:"太神奇了!才几天时间,这里就变得这么有生气。"

"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林渊说,"只要给它一个恢复的机会,它会用自己的方式疗愈自己。"

苏婉在旁边记录数据:"按这个速度,再过十天,这里的水质应该就能达到二类水标准了。"

"嗯。"林渊点头,"到时候可以增加鱼苗的投放量,让生态系统更丰富。"

正说着,赵大海急匆匆跑过来:"林先生,有个老渔民想见你,说有重要的事。"

"老渔民?"林渊有些疑惑,"在哪?"

"在渔家乐门口。"

林渊跟着赵大海来到门口,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蓝布衣服,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您好,老人家。"林渊走上前,"听说您找我?"

老人打量着林渊,半晌才开口:"你就是那个用古法治理洱海的年轻人?"

"是我。"林渊说,"请问您是?"

"我姓杨,在湖边住了一辈子,打了五十多年鱼。"老人说,"听说你在找铜鱼?"

林渊心中一动:"您知道铜鱼?"

"不光知道。"老人说,"我见过。"

这话让林渊兴奋起来:"您在哪里见到的?什么时候?"

"别急。"老人摆摆手,"这事说来话长,找个地方坐下慢慢说。"

林渊赶紧把老人请进渔家乐,让赵大海泡了茶。

苏婉、老韩、阿豹他们也都围了过来。

老人喝了口茶,慢慢开口:"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洱海的水还很清,能见度有三四米深。我们这些老渔民,都知道湖底有些奇怪的地方。"

"什么奇怪的地方?"林渊问。

"古城。"老人说,"湖底有座古城。"

众人都愣住了。

"湖底古城?"老韩不敢相信,"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老人说,"不止我一个人见过,很多老渔民都见过。"

"那座古城在湖的西南方向,大概水深二十多米的地方。城墙、房子、街道,都还在,只是都被水淹没了。"

林渊激动起来:"那铜鱼呢?您在那里见到的?"

"对。"老人点头,"有一次我潜下去捞螺蛳,游到一座祠堂前,看到供桌上放着一条铜鱼。"

"当时光线不太好,我也不敢多待,就匆匆上来了。后来想再去,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为什么找不到?"苏婉问。

"因为水变浑了。"老人叹气,"后来洱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下什么都看不清了。那座古城,也就再没人见过。"

林渊沉思起来。

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铜鱼"其五"很可能就在那座水下古城中。

"杨老,您能带我们去那个地方吗?"林渊问。

老人摇摇头:"我年纪大了,下不了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大概的位置。"

他在桌上铺开一张洱海地图,指着西南方向的一片水域:"就在这一带,具体位置我也记不太清了。"

"但有个特征。"老人说,"古城附近有个很深的坑,当地人叫它'龙潭'。传说那里是龙住的地方,水深有四五十米。"

"龙潭!"阿鹏突然说,"我知道那个地方!阿爸说过,月圆之夜,龙潭会发光。"

林渊眼睛一亮:"月圆之夜发光?阿鹏,你确定?"

"确定。"阿鹏点头,"阿爸说他年轻时见过一次,说水底会泛出青色的光,特别神秘。"

"青色的光..."林渊想起《钓经》中的记载:"'月圆之夜,龙门大开,青光引路'。"

"看来那个龙潭,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老韩激动道:"那还等什么?咱们赶紧去啊!"

"不行。"林渊说,"现在去什么都看不到。要等到月圆之夜,才能找到具体位置。"

"那还有几天?"阿豹问。

苏婉看看日历:"三天后就是月圆。"

"好。"林渊说,"那我们就准备三天,月圆之夜去探龙潭!"

杨老临走时,拉着林渊的手说:"年轻人,湖底那个地方很危险,你们一定要小心。"

"我们会小心的,谢谢您。"林渊说。

送走杨老,大家开始准备探险的装备。

"需要潜水装备。"苏婉说,"至少要能下到二十米深。"

"还要水下照明。"老韩说,"湖底光线肯定不好。"

"防水相机也要带上。"阿豹说,"得记录下古城的样子。"

林渊列了个清单,让阿豹去大理市区采购。

同时,他自己继续研究《钓经》中关于"龙门"的记载。

书上说:"龙门者,水中之密室也。非月圆不开,非铜鱼不入。"

"密室..."林渊思索,"会不会是指古城中的某个密室?"

苏婉在旁边说:"如果古城真的存在,它会是什么时候沉入水底的?"

"应该是很久以前了。"林渊说,"洱海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和洪水,有些沿湖的村落被淹没也不奇怪。"

"那座古城,可能是大理国时期的。"

老韩惊讶道:"大理国?就是段誉他们那个大理国?"

"对。"林渊笑了,"不过那是小说。真实的大理国,是公元937年到1253年存在的一个地方政权,定都大理。"

"大理国重视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如果湖底那座古城有祠堂,很可能是大理国时期的建筑。"

"那铜鱼为什么会在祠堂里?"苏婉问。

"这就是谜团所在。"林渊说,"也许这条铜鱼,和大理国有某种联系。"

"或者说,把铜鱼藏在那里的人,知道大理国的秘密。"

接下来三天,大家都在紧张地准备。

阿豹买回了专业的潜水装备——潜水服、氧气瓶、潜水镜、脚蹼,还有强光手电和防水相机。

林渊每天都要练习潜水,虽然他小时候学过游泳,但深水潜水还是头一次。

苏婉在网上查了很多水下考古的资料,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注意事项。

老韩则负责后勤保障,准备了一艘橡皮艇,以防万一。

阿鹏也在做准备,她是白族人,从小在湖边长大,水性很好。

"林先生,我跟你一起下去。"她说,"我熟悉水下环境,能帮上忙。"

"会不会太危险?"林渊有些犹豫。

"不会。"阿鹏说,"而且我答应过要带你找龙门,怎么能食言?"

林渊看着她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那我们一起。"

终于,月圆之夜到了。

这天傍晚,天气格外晴朗,一轮圆月早早地挂在天边。

林渊他们吃过晚饭,就开始往龙潭的方向出发。

赵大海开着他的渔船,载着众人和装备,在暮色中向湖心驶去。

"就是前面那一带。"阿鹏指着远处说,"阿爸说过,龙潭在两座小岛之间。"

果然,前方水面上有两座小岛,相距大约一公里。

船慢慢驶入两岛之间的水域,这里的水明显比其他地方深,颜色呈现出深蓝色。

"就是这里了。"赵大海停下船,"下面就是龙潭。"

天色渐渐暗下来,月亮越升越高。

大家都盯着水面,等待着那传说中的"青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月亮升到正中,银色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快看!"苏婉突然指着水面。

只见水下隐隐约约泛起一片青色的光芒,朦胧而神秘。

"真的有光!"老韩兴奋地说。

青光越来越亮,渐渐在水下形成一个光圈。

"就是现在!"林渊说,"准备下水!"

他和阿鹏迅速穿好潜水服,戴上装备,检查了氧气和照明。

"你们小心!"苏婉叮嘱道。

"放心。"林渊对她笑了笑,然后和阿鹏一起跳入水中。

水很凉,但潜水服隔绝了大部分寒意。

林渊打开强光手电,和阿鹏一起向下游去。

随着下潜,周围越来越暗,只有手电的光束照亮前方一小片区域。

那片青光就在下方,像是在指引方向。

下潜了大约十五米,前方突然出现一片朦胧的建筑轮廓。

古城!

真的有一座水下古城!

城墙、城门、街道、房屋,虽然都覆盖着厚厚的水藻和泥沙,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规模。

林渊激动得心跳加速,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和阿鹏沿着街道向前游,两边的房屋已经坍塌大半,只剩下断壁残垣。

鱼群在废墟间穿梭,像是这座古城的居民。

青光越来越近了,似乎来自前方一座较大的建筑。

游近了,林渊看清楚,那是一座祠堂,屋顶已经塌了,但墙壁和门柱还完整地立着。

门楣上依稀能看到几个字,被水藻遮住了。

林渊小心地拨开水藻,露出三个古字:"龙王庙"。

龙王庙!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祠堂,而是供奉龙王的庙宇。

青光就是从庙里发出的。

林渊和阿鹏对视一眼,一起游进庙门。

庙内的情景让他们震惊。

大殿中央,一尊巨大的龙王石像依然矗立,虽然表面长满了藻类,但依然威严。

而在石像前的供桌上,正放着一条铜鱼。

铜鱼通体青铜色,长约一尺,在水中泛着幽幽的青光——正是这光吸引他们来到这里。

找到了!

林渊激动地游向供桌。

但就在他伸手要去拿铜鱼时,突然感到身后一阵水流涌动。

他回头一看,心中一惊。

一条巨大的鱼从殿外游进来,身长至少两米,通体银白,鳞片在手电光下闪闪发光。

那双眼睛,又大又圆,正盯着他们。

阿鹏抓住林渊的手臂,显然也被吓到了。

但很快,林渊镇定下来。

他仔细看那条鱼,发现它的嘴部和身形特征,应该是一条大理裂腹鱼——洱海的土著鱼类。

只是个头大得出奇,可能是因为在这深水区生活,很少被打扰,所以长成了"鱼王"。

大鱼在他们身边游了一圈,似乎在打量这两个闯入者。

林渊没有做出威胁性的动作,只是静静地漂浮在水中。

《钓经》中说过:"遇大鱼,勿惊扰,静则安,动则凶。"

果然,大鱼看他们没有威胁,渐渐放松警惕,游到一边,趴在地上休息了。

林渊松了口气,再次向供桌游去。

这次没有意外,他顺利拿起了铜鱼。

铜鱼入手,比想象中重,大约有两三斤。

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鳞片纹路,栩栩如生。

林渊翻过来,看到底部刻着一个字:"五"。

果然是"其五"!

他小心地把铜鱼放进防水包,然后示意阿鹏可以离开了。

但阿鹏却指了指大殿深处,意思是要再探

上一章 第八十四章 钓尽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