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晨雾还未散尽,朝会已进行到一半。御座上的皇帝听着户部奏报各地春耕进度,眉头微蹙——虽有红薯缓解灾情,可农具落后,耕种效率终究有限,亩产难有大的起色。
忽闻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手捧一卷图纸,几乎是小跑着进殿:“陛下!青石镇李知县八百里加急!献上‘曲辕犁’图样,言其可省力过半,翻地速增三倍,亩产或能翻倍!”
“呈上来!”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图纸展开在龙案上,那弯曲的辕木、精巧的犁盘、可调节的犁箭,样样透着从未有过的巧思。旁边附着的文字详细说明了其用法:“辕曲则省力,刃利则土松,深浅可调,牛不疲,人不累……”
皇帝越看越激动,猛地将图纸推到众臣面前:“都看看!都看看!这便是青石镇那个叶丫头画的!”
大臣们传阅着图纸,起初是寂静,随即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惊叹。
“这辕竟是弯的!以往直辕笨重,需二牛三人方可拉动,这曲辕……怕一牛一人便足够了!”工部尚书抚着图纸边缘,指尖微微颤抖。
“犁铧角度精妙,翻出的土块细碎,最利作物扎根!”一位出身农家的老臣凑近细看,声音哽咽,“老臣幼年时见父亲扶犁,一日下来,腰都直不起……若早有此物,多少农人能少受些罪啊!”
最年长的户部老臣捧着图纸,忽然老泪纵横,对着皇帝深深一揖:“陛下!此乃神物!是救万民于饥寒的神物啊!”他抹了把眼泪,声音发颤,“这些年,各地报上来的饿殍名册,老臣每看一页都心如刀绞。有了这曲辕犁,耕种快了,产粮多了,百姓就不用再啃树皮、挖草根,就不会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满殿的泪意。几位曾亲历灾荒的大臣想起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想起路边堆积的白骨,无不红了眼眶,泪珠顺着苍老的脸颊滚落。
皇帝望着阶下泣不成声的臣子,再看向那幅看似简单却重逾千钧的图纸,只觉得眼眶发烫。他执掌江山这些年,最痛的便是百姓饥寒,如今这小小的犁具,竟藏着让万民温饱的希望。
“好!好!”皇帝站起身,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坚定,“传朕旨意!令工部即刻依图打造,发往各州府!令各州府务必教会农人使用!凡推广得力者,加官进爵!”
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又望向窗外——那里,晨光正穿透云层,照亮了宫墙上的琉璃瓦。
“叶冰荷……”皇帝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里是掩不住的动容,“一个六岁女童,心怀天下苍生,我朝诸卿,当愧之,更当学之!”
满殿大臣齐齐躬身,泪水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振奋。他们知道,这曲辕犁翻起的不只是泥土,更是一个王朝重焕生机的希望,是万千百姓不再挨饿的明天。
晨风吹进太和殿,带着一丝暖意,仿佛已吹过千里之外的田野,吹起了农人扶着新犁时,脸上舒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