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军事战争小说 > 凉山之战1979
本书标签: 军事战争 

第二章 家书与遗言(下)

凉山之战1979

没有人交谈。极度的安静,与车外那喧闹的集结声形成了诡异的反差。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有人闭着眼睛,嘴唇微微翕动,像是在默默祈祷,又像是在背诵作战条例;有人则瞪大了眼睛,茫然地盯着头顶那不断晃动的绿色篷布,仿佛能看穿它,看到外面那未知的、凶险的前路;还有人,则像李庆才一样,下意识地用手紧紧捂着胸口或者衣袋,那里装着或许是他们与这个世界、与过往和平生活最后的、脆弱的联系——家书,照片,或者某个心爱姑娘送的小物件。

李庆才也忍不住,再次将手伸进怀里,摸了摸那封家书坚硬的棱角。他透过篷布被风吹起的一角缝隙,拼命向外张望。车队已经开动,行驶在一条泥泞不堪、坑洼起伏的简易公路上。路两旁,是黑黢黢的、仿佛没有尽头的亚热带丛林,茂密的植被张牙舞爪地向着道路中间挤压过来,给人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和压迫感。偶尔,车队会经过一些被炮火摧毁的村庄废墟,断壁残垣在越来越暗淡的天光下,露出惨白狰狞的骨架,像一片片触目惊心的伤疤,烙印在这片原本宁静的土地上。空气中,除了湿土和草木的味道,开始隐约混杂进一丝若有若无的、像是什么东西烧焦后又混合了其他难以名状物质的怪异气味。

更令人心悸的是,那原本只是隐约可闻的、沉闷如远方闷雷的轰鸣声,此刻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不再是单一的声响,而是能分辨出不同层次:有重型炮弹划破长空时发出的、令人牙酸的尖啸,有落地爆炸时传来的、沉闷而有力的巨响,甚至偶尔还能听到一阵阵如同爆豆般急促、但距离尚远的机枪点射声。

距离前线,越来越近了。

李庆才感到自己的手心冰凉,全是黏腻的冷汗。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动,像一面被胡乱敲击的战鼓,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他偷偷侧过头,看了一眼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名叫张卫国的老兵。张卫国是东北人,入伍三年,是班里经验最丰富的战士之一。此刻,他背靠着车厢,闭着眼睛,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呼吸平稳,仿佛不是坐在一辆奔赴血肉战场的卡车上,而是坐在一列通往家乡的、摇晃的火车里睡着了。

这种异样的、近乎漠然的平静,非但没有让李庆才感到安心,反而让他更加紧张和困惑。他不明白,一个人如何能在这样的时刻,保持如此的镇定。难道他们不害怕吗?不担心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吗?

车队在一个较为开阔的山坳处缓缓停下,这里似乎是一个临时设立的、规模更大的前进集结地。各种车辆更多,人员也更加密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一触即发的临战气氛。

“下车!全体下车!以连为单位集合!” 连长的声音嘶哑着,穿透了引擎的轰鸣和远方的炮声。

士兵们像下饺子一样,从卡车上跳下来,迅速在泥地上按建制排成并不算特别整齐的队列。脚下的土地,因为大量车辆和人员的碾压践踏,已经变成了一片泥沼。连长站在队伍前面,他的脸色在暮色中显得异常严峻,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又紧张的脸庞。

“同志们!”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力气吼道,试图压过周遭的嘈杂和远方的炮火交响,“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光荣的五十五军一六三师的兵!是英雄部队的传人!现在,全军都在看着我们!祖国和人民在看着我们!凉山,必须拿下来!这是我们军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任务!有没有信心?!”

“有!!!” 士兵们几乎是本能地、用尽全力从胸腔里挤压出回应。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短暂的、悲壮的气浪,在山坳间回荡,但很快就被更庞大的、来自远方的战争轰鸣所吞没。

然而,就在这回应声的余音尚未完全消散的瞬间——

“咻——”

“砰!砰!砰!”

“哒哒哒……哒哒……”

一阵急促而尖锐的枪声,夹杂着几声手榴弹爆炸的闷响,突然从集结地侧翼不远处的丛林边缘爆响!距离近得仿佛就在耳边!子弹划破空气发出的尖啸,清晰可辨,甚至能听到弹头钻入泥土或击中岩石时发出的“噗噗”声和跳弹声!

“敌袭!越南特工队!小股渗透!全体卧倒!” 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同一时间,前面就传来了警戒哨兵凄厉的呼喊和指挥员们声嘶力竭的命令!

原本整齐的队列瞬间炸开!士兵们条件反射般地扑向地面,寻找着任何可以充当掩体的物体——车轮后面、土坎下面、弹坑里……动作快的,已经“哗啦”一声拉动了枪栓,将冰冷的枪口指向那片刚刚吐出火舌的、黑暗而危险的丛林。

李庆才的大脑在那一瞬间是一片空白的。巨大的、突如其来的恐惧,像一只冰冷的巨手,攫住了他的心脏,让他几乎停止了呼吸。他完全是凭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跟着身边的人一起,重重地趴倒在冰冷的、混杂着碎石和泥水的土地上。脸颊贴上地面,那冰冷的触感和浓重的土腥味,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子弹从头顶上空“嗖嗖”飞过时带起的微弱气流,能听到身边战友因为紧张而粗重如风箱的喘息声,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来的、更加浓烈的硝烟味道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像是铁锈般的血腥气。

他笨拙地、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想要移动,想要像训练时那样,据枪,瞄准。但他的手臂像是被灌满了铅,僵硬得不听使唤,手指也在不受控制地颤抖。他试图去拉那平时无比熟悉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枪栓,却感觉那小小的金属部件重若千钧,几次都滑脱了手。恐惧,纯粹的、原始的恐惧,已经暂时剥夺了他身体的控制权。他只能像一只受惊的鸵鸟,将头深深埋进臂弯里,徒劳地试图躲避那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

就在这时,一只粗糙有力的大手,猛地在他肩膀上推了一把,力量大得让他几乎侧翻过去。同时,一个低沉而急促、带着明显怒意的吼声在他耳边炸响:“李庆才!你他娘的愣着干什么!等死吗?!瞄准!给老子瞄准林子那边火光闪的地方打!”

是老兵张卫国!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匍匐到了李庆才的身边,此刻正半蹲着身子,手中的冲锋枪已经指向了丛林方向,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在卡车上的那种平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豹般的警惕和凶狠。

这一推,一吼,像一道电流,瞬间击穿了李庆才被恐惧冻结的神经。他猛地抬起头,看到了张卫国那双在黑暗中闪烁着凌厉光芒的眼睛,也看到了周围其他战友,虽然同样脸色煞白,但都已经据枪在手,紧张地注视着前方,不时有零星的枪声从己方阵地响起,向着丛林还击。

一股混杂着羞愧和求生的本能,猛地涌上心头。他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尖,剧烈的疼痛让他混乱的思绪为之一清。“我不能当孬种!不能!” 他在心里对自己狂吼。他用尽全身力气,克服着手臂的颤抖,终于“咔嚓”一声,成功地拉动了枪栓,将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推上了膛。然后,他学着张卫国的样子,将颤抖的枪口,指向那片吞噬了光线、不断有枪口焰闪烁的、黑暗而危险的丛林深处。

他没有立即开枪,只是死死地瞄着那个方向,手指扣在冰冷的扳机上,感受着那金属的弧度。心脏依旧在狂跳,但不再是无序的恐慌,而是变成了一种带着决绝意味的、沉重的搏动。

渗透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只有十几分钟。在警卫排从左翼包抄,加上正面火力的压制下,那几名负责骚扰和侦察的越军特工,在造成了轻微的混乱和可能个位数的伤亡后,便如同鬼魅般消失在茂密的丛林里,只留下几具被击毙的尸体和空气中更加浓烈的硝烟与血腥气味。

枪声渐渐停歇,但集结地上的紧张气氛并未立刻解除。指挥员们大声呼喝着,清点人数,救治伤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更深层次的、对战争残酷性的直观认知。

李庆才和其他士兵一样,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他的军装前襟已经彻底被泥水浸透,脸上也沾满了泥点,样子狼狈不堪。但他似乎完全没有在意这些。他站在原地,微微喘息着,感受着肾上腺素消退后,身体传来的微微颤抖和虚脱感。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到了他的身边。是团长周天驰。他显然是在战斗发生后,就从指挥车位置赶了过来视察情况。他没有看那片刚刚发生交火的丛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眼前这些刚刚经历了第一次实战洗礼的年轻士兵们。

周天驰走到李庆才身边,停下脚步。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那只布满老茧、骨节粗大的手,用力地在李庆才沾满泥土的肩膀上按了一下。动作很沉,很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李庆才下意识地抬起头,迎上了团长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因为他刚才可能的失措而流露出丝毫的责备或轻视,也没有空洞的安慰。里面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他此刻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和承载的东西——那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无言的期许,一种属于军人、属于即将共同踏入炼狱的同行者之间,才能读懂的责任与担当。

周天驰的目光在李庆才脸上停留了大约两秒钟,然后移开,扫过周围其他惊魂未定的年轻面孔,随即转身,大步向着指挥车走去,他的声音清晰地传来:“各连清点情况,抢救伤员,加固警戒!车队准备继续前进!按原定序列,出发!”

命令下达,钢铁的洪流再次开始蠕动。士兵们沉默地、更加迅速地重新登车。没有人再交谈,但某种东西,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发生了改变。

李庆才爬回卡车车厢,再次挤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依旧能闻到硝烟和淡淡的血腥气,依旧能听到远方那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战争轰鸣。但这一次,他没有再下意识地去摸胸口那封家书。他只是紧紧握住了手中那支冰冷的、沉甸甸的钢枪,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再次泛白。

车队启动,更加义无反顾地,向着那片被炮火映照得忽明忽暗的入口隆隆驶去。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二章 家书与遗言(上) 凉山之战1979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铁流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