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军事战争小说 > 凉山之战1979
本书标签: 军事战争 

第六章 血色隘口(下)

凉山之战1979

三名战士组成一个爆破组,每人携带一根爆破筒,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交替向前跃进。第一名战士冲出去约二十米,就被暗堡侧翼的一个隐蔽火力点击中,倒在血泊中。第二名战士继续前进,在距离暗堡约三十米处投出手榴弹,试图利用爆炸产生的烟雾接近,但越军机枪手经验老道,一阵扫射后,他也倒下了。

第三名战士是刘大勇,那个在弹坑中判断出越军使用82迫击炮的老兵。他没有直线前进,而是利用地形迂回,时而匍匐,时而快速跃进,成功地接近到距离暗堡仅有二十多米的一个弹坑内。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李庆才紧紧盯着刘大勇的身影,手中满是汗水。

刘大勇从弹坑中观察了一会儿,然后猛地跃出,以之字形路线冲向暗堡。暗堡内的机枪立刻锁定了他,子弹在他身边溅起一串串泥土。在距离暗堡仅有十米左右时,他突然一个踉跄,右腿中弹,扑倒在地。

“完了...”李庆才心中一片冰凉。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大勇并没有放弃。他拖着受伤的腿,艰难地继续向前爬行,身后留下一道鲜红的血痕。暗堡内的机枪继续向他射击,子弹不断落在他身边,最近的一发几乎擦着他的后背飞过。

五米、三米、一米...刘大勇终于爬到了暗堡下方,那是机枪的死角。他艰难地支起身子,将爆破筒塞进射击孔,然后猛地拉燃导火索。

就在这一瞬间,暗堡内伸出一只手,试图将爆破筒推出来。刘大勇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胸膛死死顶住爆破筒,回头对着战友们的方向大喊了一声什么,但声音被枪声和爆炸声淹没。

“轰!!!”

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机枪哑火了。硝烟散去后,那里只剩下一个扭曲的废墟和刘大勇残缺不全的遗体。

“老刘!!!”几个与他相熟的老兵红着眼睛嘶吼着。

李庆才呆呆地看着这一幕,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与脸上的泥水混合在一起。他认识刘大勇才不到两个月,这个河北老兵平时沉默寡言,但总是在训练间隙把自己的水壶递给年轻士兵,教他们如何在野外辨别可食用植物。就在昨天,刘大勇还检查过李庆才的装具,帮他调整了背包带。

而现在,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冲啊!为老刘报仇!”张建国第一个跳出掩体,挥舞着手枪向前冲去。

被刘大勇的牺牲所激励,战士们发出愤怒的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向已经被炸毁的暗堡。李庆才也跟在人群中,此刻他心中的恐惧被一种原始的愤怒和复仇的欲望所取代。

他们冲过暗堡废墟时,李庆才瞥见了里面的景象:三具越军尸体被炸得血肉模糊,一挺苏制PKM机枪扭曲变形,旁边散落着黄铜弹壳。浓重的血腥味和火药味几乎令人窒息。

越过暗堡后,地形开始上升,这是通往440高地的最后一段斜坡。越军在这里构筑了数道防线,各种明暗火力点组成交叉火网,层层阻击。

战斗变得更加残酷和混乱。枪声、爆炸声、呐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地狱交响乐。子弹在空中呼啸,不时有人中弹倒地。李庆才已经完全失去了时间概念,他的世界缩小到眼前几米的距离,跟着前面的战友,射击、隐蔽、再前进。

在一个被炸毁的交通壕里,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面对面的杀戮。一个越南士兵突然从拐角处闪出,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面目狰狞地扑来。距离太近,开枪已来不及。

李庆才甚至来不及思考,纯粹是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他下意识地挺枪、突刺!一股巨大的、令人牙酸的阻力从枪身传来,伴随着一声短促的惨嚎。温热的液体溅了他一脸。

他愣愣地看着对方瘫软下去,看着自己刺刀上淋漓的鲜血,大脑一片空白。那是个看起来比他还要年轻的越南士兵,可能只有十七八岁,瘦小的身躯在56式步枪的刺刀下微微抽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恐和不解。鲜红的血液从他的伤口汩汩流出,浸透了那身略显宽大的军装。

刚才同乡张志强的死是震撼,是恐惧;而现在,是他亲手终结了一个生命。一种冰冷的、令人作呕的感觉瞬间攫住了他。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胃部剧烈痉挛,终于忍不住弯腰呕吐起来,将早上勉强咽下的压缩饼干全都吐了出来。

“愣着等死啊!”旁边的老兵一把将他推开,举枪打倒了另一个试图冲过来的越军。

子弹从李庆才耳边呼啸而过,将他从短暂的失神中惊醒。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他抬起袖子擦了擦嘴,继续跟随部队前进。

战斗在每一米土地上激烈进行。越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即使阵地被突破,残存的士兵也会利用每一个弹坑、每一处废墟继续射击,直到战死。有些越军士兵身上绑着手榴弹,突然从隐蔽处跃出,扑向中国士兵人群中最密集的地方,与他们同归于尽。

李庆才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浑身是血的越军士兵突然从一堆尸体中站起,手中举着正在冒烟的手榴弹,扑向正在指挥作战的排长张建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班长王卫东猛地将排长推开,自己却被越军士兵死死抱住。

“轰!”手榴弹爆炸了,王卫东和那个越军士兵同时被炸得血肉模糊。

“班长!!!”李庆才和其他几名战士嘶吼着冲过去。

王卫东躺在血泊中,胸口一片血肉模糊,但竟然还有一丝气息。他艰难地转动眼珠,看向冲过来的李庆才,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头一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张建国从地上爬起来,左臂被弹片划伤,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他看着王卫东的遗体,眼睛红得像是要滴出血来。这个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山东汉子,这个在训练时对他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却像兄长一样照顾他们的老兵,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医务兵!医务兵!”李庆才抱着王卫东尚有余温的身体,徒劳地呼喊着。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伤势,已经回天乏术。

张建国一把拉起李庆才,声音嘶哑而冷酷:“记住班长是怎么死的!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完成任务,拿下高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部队继续向前推进,但每个人都憋着一股怒火和悲愤。越军的抵抗依然顽强,战斗进入了一种残酷的拉锯状态。中国军队依靠兵力优势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步步蚕食越军的阵地;而越军则凭借精良的枪法和熟悉的地形,给进攻部队造成重大杀伤。

李庆才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台机器,装弹、瞄准、射击、隐蔽、前进...周而复始。恐惧依然存在,但已经被麻木所覆盖。他看到太多死亡,也造成了死亡,神经已经变得迟钝。唯一支撑他继续前进的,是为战友报仇的念头和活下去的本能。

下午三时左右,天空突然阴沉下来,紧接着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水混合着鲜血,使地面变得泥泞不堪,给进攻带来了更多困难,但也稍微压制了战场上的硝烟和灰尘。

借着雨幕的掩护,李庆才所在的三排终于迂回到了440高地主峰侧翼的一个支撑点。这里有几个土木结构的火力点,由约一个班的越军防守。

“手榴弹准备!”张建国低声下令。

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拧开底盖,拉出拉火环。

“投!”

十几枚手榴弹划破雨幕,落在越军阵地中。连续的爆炸声后,三排发起了冲锋。

李庆才跟着战友们冲进越军阵地,这里的战斗变成了近距离的枪战和肉搏。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泞的地面使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枪声、呐喊声、金属碰撞声和垂死者的呻吟声混杂在一起。

在一个掩体里,李庆才与一个越军士兵狭路相逢。两人几乎同时举枪,但李庆才的扳机扣动得更快一些。一个点射,三发子弹全部命中对方胸口。越军士兵向后倒去,眼中充满惊愕和不甘。

这一次,李庆才没有犹豫,没有恶心,甚至没有太多感觉。他迅速检查了一下掩体,确认没有其他敌人,然后继续向前推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已经完成了从新兵到老兵的心理蜕变——不是不再恐惧,而是学会了在恐惧中继续战斗。

下午五时二十分,经过近十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440高地的主峰终于被攻克。阵地上飘扬起了红旗,但那面旗帜上已经布满了弹孔和血迹。

李庆才瘫坐在泥泞中,背靠着一个沙袋工事,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他的作战服破烂不堪,身上多处擦伤,左耳因长时间暴露在枪炮声中而暂时失聪。他的目光扫过阵地:到处是尸体和残肢断臂,有越军的,也有战友的。雨水冲刷着血迹,形成一道道淡红色的溪流,汇入弹坑中。

一名卫生兵正在不远处为一个重伤员包扎,但那伤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喷出一口鲜血,然后头一歪,再也不动了。卫生兵默默地为他合上眼睛,拿起药箱走向下一个伤员。

李庆才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被雨水和血水浸透的香烟,颤抖着取出一支,试图点燃,但火柴多次被雨水打湿。最终,他放弃了,将未点燃的香烟叼在嘴里,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任凭雨水打在脸上。

他想起了战前写的那封遗书,想起了家乡的父母,想起了死去的同乡张志强、班长王卫东、老兵刘大勇,还有那个死在他刺刀下的年轻越南士兵...太多的死亡,太快的转变,太重的负担。这个年仅十九岁的青年,在一天之内被迫长大了十岁。

远处,凉山的方向依然不时传来炮声,更残酷的战斗还在等待着他们。但此刻,在这个刚刚经历血战的高地上,只有雨水冲刷血迹的声音和伤员们压抑的呻吟,构成一曲无声的悲歌。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六章 血色隘口(上) 凉山之战1979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 无声的开拓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