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再度漫过听潮湾时,林野发现海蓝的出现变得频繁了。
不再是每月一次的短暂露面,而是常常在清晨或黄昏,安静地浮在外海的海面上,尾鳍上的白云状印记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阿福驾船载着林野靠近时,它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绕船游弋,更多时候只是静静漂浮,偶尔喷起一道矮矮的水柱,像是在呼吸,又像是在守护着什么。
“你有没有觉得,海蓝最近有点不一样?”阿福掌舵的手顿了顿,目光落在海蓝庞大的身躯旁,“它身边好像总跟着个小东西,之前风浪大没看清,今天看着像是……一头小鲸鱼?”
林野猛地握紧望远镜,焦距调到最大。果然,在海蓝的鳍下,藏着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大约只有海蓝的三分之一大,皮肤是浅灰色的,尾鳍边缘带着一圈淡淡的白边,像镶了层银线。小家伙似乎有些怕生,只要渔船再靠近一点,就立刻钻到海蓝的身体下方,只露出一小截背鳍。
“是幼鲸!”林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指尖都有些发颤,“海蓝有宝宝了!”
这个发现像一阵春风,吹遍了整个听潮湾。老周拄着拐杖来到书屋时,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亮:“阿芸要是知道了,肯定要笑出声。她当年总说,海蓝是听潮湾的孩子,现在它真的有自己的孩子了。”阿珠则连夜做了一篮糯米糕,说是要“庆祝小海蓝降临”,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最兴奋的还是书屋的孩子们。小宇一听说海蓝有了宝宝,立刻拉着伙伴们跑到书屋,围着林野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林野哥,小鲸鱼叫什么名字呀?”“它会像海蓝一样喷彩虹吗?”“我们能去看看它吗?”
林野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忽然想起母亲笔记本里的一句话:“大海的馈赠,值得被认真记录。”他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摞崭新的笔记本,分给每个孩子:“我们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建立‘幼鲸守护日记’。”
他给每个笔记本封面都贴上了小小的幼鲸贴纸,扉页写下“听潮湾守护者”:“从今天起,我们轮流跟着阿福叔出海,观察小鲸鱼的动向,记录它的样子、活动的时间、喜欢待的海域,还有海蓝是怎么照顾它的。等以后小鲸鱼长大了,这就是最珍贵的纪念。”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小宇第一个举手:“我要当第一个记录者!明天我就和阿福叔出海!”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小宇就背着笔记本,揣着望远镜,兴冲冲地跟着林野和阿福上了船。渔船驶向外海时,海蓝已经带着幼鲸浮在水面上了。或许是感受到了善意,这次小家伙没有躲藏,只是紧紧贴着海蓝的身体,好奇地转动着眼睛,打量着船上的人们。
“它的眼睛好圆啊!像黑葡萄!”小宇趴在船舷上,一边观察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画画,“尾鳍有白边,背鳍小小的,还不太会喷水呢!”
林野坐在一旁,也拿出笔记本记录:“2025年3月18日,首次清晰观察到海蓝幼鲸。体长约3米,性格腼腆,依赖母鲸,暂未观察到独立捕食行为。”他抬头看向海面,海蓝正用鳍轻轻推着幼鲸,教它如何摆动尾鳍,如何调整呼吸节奏。阳光洒在母子俩身上,海面泛着温柔的光晕,像一幅流动的画。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轮流跟着出海,“幼鲸守护日记”也渐渐丰富起来。有人记录下小鲸鱼第一次尝试喷水,水柱只有半米高,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海蓝的皮肤;有人发现小鲸鱼喜欢追逐海面的浮游生物,常常追着追着就偏离了海蓝身边,引得海蓝发出低沉的鸣叫,它便立刻乖乖游回来;还有人画下了母子俩同游的画面,海蓝的身体像一座小山,幼鲸像个小小的影子,始终依偎在它身旁。
林野把孩子们的日记整理好,贴在书屋的“海洋观察角”,旁边配上他拍下的照片。游客们看到后,都忍不住驻足赞叹,有人还会拿出手机拍照,说要把这份“海洋温情”分享给更多人。有位来自海洋研究所的教授,看到日记后特意找到林野,称赞道:“你们的记录太有价值了,这是野生蓝鲸育儿行为的珍贵资料。”
教授的话给了林野新的启发。他联系上这位教授,把孩子们的日记和自己拍摄的视频整理成资料发过去,还约定好等幼鲸再长大一些,邀请教授来听潮湾做更专业的观测。“我们不仅要守护它们,还要让更多人了解它们,重视海洋生态保护。”林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时,窗外的海面上,海蓝正带着幼鲸跃出水面,溅起的浪花像珍珠一样散落。
这天午后,林野正在书屋整理孩子们的日记,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上次来寻找外婆回忆的女孩苏晓,她身边还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素雅的旗袍,眼神温和,正是苏敏。
“林野,我们又来打扰了。”苏晓笑着说,“外婆身体好多了,一定要来看看海蓝,还有……海蓝的宝宝。”
苏敏走到“海洋观察角”前,看着幼鲸的照片和孩子们的日记,眼眶渐渐湿润了。“阿芸总说,大海是有灵性的,只要我们用心守护,它就会回馈我们温柔。”她转头看向林野,声音带着哽咽,“当年我们约定,要一起看遍听潮湾的鲸鱼,现在我来了,虽然她不在了,但看到海蓝和它的宝宝,看到这些守护大海的孩子,我知道,她的心愿已经实现了。”
林野拿出母亲的笔记本,翻到1998年的那一页,递给苏敏:“这是我妈妈写的,她说认识你是她在听潮湾最幸运的事。”
苏敏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老友的字迹,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贝壳手链,上面串着一颗和海蓝尾鳍印记相似的贝壳:“这是当年我和阿芸一起捡的贝壳做的,一人一串。她走后,我一直好好收着,现在我想把它送给你。”
林野接过手链,贝壳的触感温润,带着淡淡的海腥味。“谢谢苏阿姨。”他轻声说。
“应该是我谢谢你。”苏敏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你把阿芸的书屋守得这么好,把她的爱延续得这么好。以后,我每年都会来听潮湾,看看海蓝母子,看看这间充满回忆的书屋。”
那天傍晚,林野带着苏敏和苏晓,坐上阿福的渔船出海。海蓝像是知道有故人来访,带着幼鲸主动游了过来。幼鲸已经比初见时大胆了许多,居然绕着渔船游了半圈,还喷起了一道小小的水柱,惹得苏敏笑出了眼泪。
“阿芸,你看,海蓝当妈妈了,你的书屋也越来越好。”苏敏对着海面轻声说,海风带着她的话语,飘向远方的大海,“我们的约定,从来没有过期。”
林野站在船头,看着海蓝母子在夕阳下的剪影,手腕上的贝壳手链轻轻晃动。他忽然明白,生命的美好,不仅在于守护,更在于传承。海蓝守护着幼鲸,他守护着书屋和这片海,孩子们守护着对海洋的热爱,而母亲和苏敏的约定,海蓝与听潮湾的约定,都在这一代代的守护中,变成了永恒的涟漪,在时光的海面上,久久不散。
回到书屋时,夜色已经降临。林野点亮桌上的台灯,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写下:“今日,海蓝幼鲸与我们更近了一步。它的出现,是大海的馈赠,也是约定的延续。未来,我们会继续守护这份美好,让听潮湾的海,永远清澈,让鲸落的温柔,永远传递。”
窗外,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像是温柔的催眠曲。书架上的鲸鱼贴纸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回应着这份不变的守护与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