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室的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光与声,唯有电脑屏幕散发的幽蓝光芒映照着林芷那专注却略显苍白的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专注,旧纸张与仪器金属的微凉气息交织其中。
她未曾触碰任何被封存的证物,所有推演都在她的大脑与电脑模拟程序中进行。屏幕上,复杂的有机分子三维模型缓缓旋转,键位、原子、电子云以精确的数据流形式呈现。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整参数,构建着一个又一个可能作用于“深渊”核心酯键的化合物结构。
这活儿耗神得很。她得靠着对那缕冰冷甜香气味的超常记忆,逆向还原其精确的化学构型,特别是那个被刻意设计得脆弱的酯键周围的电子分布和空间位阻。然后,再按着化学原理,设计出能像钥匙开锁那样,精准“撬开”这个酯键的小分子。
时间在寂静里一点点溜走,失败的模型一个个被排除。有的结构太稳,打不动目标;有的活性太猛,可能引发失控的副反应;还有的合成路子复杂得要命,根本没法实际操作。
疲惫像潮水似的阵阵袭来,太阳穴突突跳个不停。林芷揉了揉眉心,端起旁边早已冰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儿让她精神稍微振作了一点。
她想起顾云深调制香水时的模样,那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啊。他搞出“深渊”,不光是为了致幻赚钱,更是在实践他那扭曲的“秩序”美学。这么个控制狂,会容忍自己的“杰作”有个随机、不可控的缺陷?
除非……这个“缺陷”本身就是他设计的一部分,是个隐藏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激活的“保险丝”或者“升级程序”?
这个念头让她再次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关键酯键上。要是它不是意外脆弱,而是被精心算计好的“反应活性位点”呢?那能触发它的,就不只是特定的催化剂,还可能是某种普遍存在于环境里、但需要达到特定阈值或组合才能生效的因子?
像是……pH值的剧烈变化?某些常见的金属离子?甚至是……特定频率的声波或者光线?
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她不再死磕着找一种单一的、强大的“解药”,而是开始找可能降低触发门槛的“敏感剂”!
她重新调整方向,在模拟程序里筛选那些结构简单、容易弄到、且可能对酯键周围小环境有影响的常见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某些氨基酸?甚至……维生素C?
就在她把一种特别普通的、常用在食品添加剂里的有机酸结构导入模拟程序,并设定在弱酸性环境下做反应模拟时,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有了异常波动!
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常见的有机酸在特定的pH范围内,竟然能明显降低那个关键酯键的活化能,让它变得特别不稳定,甚至可能发生自己就断开的水解反应!虽说速度慢,但方向很明确!
这表明,或许不需要复杂又昂贵的特效药,只要有种简单、安全、到处都有的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就能慢慢瓦解“深渊”的化学结构,让它失去活性!
这个发现让林芷的心脏砰砰乱跳。她马上记下模拟数据和化合物结构,开始算在人体内或者环境里实现这种反应大概需要的条件和时间。
这只是理论上的突破,离实际应用还有老长一段路。得做大量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最后才能考虑临床的事儿。而且,怎么把这种“敏感剂”精准送到需要的地方,也是个难题。
但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是一条可能绕开顾云深精心布置的化学迷宫,直击核心的捷径!
她压住激动的心情,把初步模拟结果和推论加密存在一个私人的离线设备里。这不是官方的报告,只是她个人的研究笔记。就现在这形势,她没法,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这个发现说出来。
与此同时,在支队长办公室里,陆烬看似在处理一些无关痛痒的文书工作,面前电脑屏幕上却显示着一份经过加密处理的人员通讯记录分析报告。这是周野从非正式渠道弄来的,是关于张天华在位期间,和一些境外虚拟号码的异常联系时间点分析。
其中有一个频繁联系的时间段,刚好和“海螺号”几次关键航线的确定时间高度吻合。
陆烬目光冷得像冰。张天华不只是泄露行动信息,他很可能更深地插手了顾云深网络的一些核心环节,比如……国际物流与资金调度。
这条藏在内部腐败背后的国际线,也许不会因为张天华被抓就彻底断了。“灰隼”警告别碰的名单上的名字,会不会就和这条国际线有关?
他关掉报告,删掉痕迹。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面。
明面上的调查被卡住了,可水底下暗流涌动从来没停过。林芷在化学的密码里找摧毁“深渊”的钥匙,他则在人事的迷宫里,探寻通往更大阴影的路。
他们都沉默着,在各自的领域,跟那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静默,只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而下一次,他们得保证,不会再有任何力量,能轻易按下他们的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