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昭雪案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双男主  古代     

第六章边境烽烟再起

昭雪案

太傅府的宴饮未散,院外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周捧着一封染了墨渍的急报,神色慌张地推门而入,打破了厅内的暖意。“太傅、国公、沈郎中,边境八百里加急!”他将急报递到张太傅手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北境藩王拓跋烈,以‘清君侧、诛奸佞’为名,已率三万铁骑南下,如今已攻破雁门关,直逼太原府!”

“什么?!”李默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砸在桌上,酒液溅湿了衣袍也浑然不觉。他猛地站起身,眼中怒火复燃:“好个拓跋烈!柳成刚伏法,他竟就迫不及待地反了!这是早就算计好的,要趁朝堂刚稳的空隙发难!”

张太傅展开急报,烛火下,密信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每一句都透着拓跋烈的嚣张。他指尖抚过“清君侧”三字,冷笑一声:“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柳成是他的同党,如今柳成被斩,他怕夜长梦多,索性撕破脸皮谋反。太原府乃北境重镇,若失守,拓跋烈的铁骑不出十日便能抵达京城外围,后果不堪设想。”

沈砚放下酒杯,神色凝重地开口:“晚辈在边关巡查时,曾听闻拓跋烈暗中与漠北的匈奴部落往来密切。此次他敢率三万铁骑南下,说不定已与匈奴达成盟约,若匈奴从西侧出兵牵制我军,我大明将陷入两面夹击之境。”

这话让厅内的气氛愈发沉重。张太傅沉默片刻,抬眼看向沈砚:“沈郎中曾在边关待过半年,熟悉北境地形与拓跋烈的兵力部署,此次前往边境平叛,你愿不愿再担重任?”

沈砚毫不犹豫地起身,拱手道:“为保大明江山,为护天下百姓,晚辈万死不辞!只是拓跋烈兵力强盛,且熟悉北境气候,若只派常规兵力前往,恐难与之抗衡。”

“你放心。”李默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朕已命我掌管的禁军精锐整装待发,明日一早我便亲自率军出征,与你一同赶赴太原府。京畿防务则交由副将林忠负责,他是我一手提拔的忠勇之士,定能守住京城。”

张太傅点头赞同:“李国公亲征,可稳定军心;沈郎中熟悉边关,可出谋划策,二人联手,定能挫败拓跋烈的阴谋。不过,你们此去需谨记两点:其一,务必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持久战,以防匈奴趁机偷袭;其二,拓跋烈军中或许有柳成的旧部充当内应,行军途中需严加防范,切莫中了埋伏。”

三人又连夜商议了行军路线与作战策略,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各自散去准备。沈砚回到住处,将兵部的防务图与北境的地形册仔细打包,又换上轻便的铠甲,腰间佩上先帝赏赐的青锋剑——那是他当年在边关立下战功时,先帝亲自赐予的,如今剑未锈,志更坚。

次日清晨,京城外的校场上,五万禁军精锐整齐列队,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皇帝亲自前来送行,他走到李默与沈砚面前,将象征兵权的虎符递到李默手中:“李国公、沈郎中,朕将这五万将士托付给你们,望你们早日平定叛乱,凯旋归来,护我大明周全!”

“臣遵旨!”李默与沈砚齐声跪地接旨,声音响彻校场。随后,李默翻身上马,高举虎符:“将士们!拓跋烈谋反,犯我疆土,杀我百姓!今日我等出征,定要将逆贼斩于马下,以报家国!”

“斩逆贼!报家国!”五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沈砚也翻身上马,与李默并驾齐驱,朝着北境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军行至中途,沈砚忽然勒住马绳,对李默道:“国公,前方三十里便是野狼谷,此谷两侧山势陡峭,谷内道路狭窄,易守难攻,恐有埋伏。拓跋烈素来擅长用兵,说不定会在此处设下伏兵,拦截我军。”

李默勒住马,皱眉思索片刻:“你说得有道理。这样,你率三千轻骑先行探查,若遇埋伏,便以烟火为号,我率大军随后支援。切记,不可贸然深入,安全为重。”

“是!”沈砚领命,率领三千轻骑朝着野狼谷疾驰而去。刚进入谷口,便听到两侧山坡上传来“咻咻”的箭声,密集的箭矢如同暴雨般射下。沈砚反应迅速,大喊:“举盾!列阵!”

轻骑们立刻举起盾牌,形成一道坚固的盾墙,箭矢撞在盾牌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沈砚抬头望去,只见山坡上站满了拓跋烈的士兵,为首的将领正是柳成的旧部——前京畿卫副统领孙虎。

“沈砚!你这奸贼,害死了国舅爷,今日我定要为他报仇!”孙虎手持大刀,大声喊道。

沈砚冷笑一声:“孙虎!柳成勾结藩王,意图谋反,乃是罪有应得!你助纣为虐,也难逃一死!”说着,他拔出青锋剑,“将士们,随我冲!拿下孙虎,扫清障碍!”

三千轻骑跟着沈砚,朝着山坡上的伏兵冲去。孙虎没想到沈砚的军队如此勇猛,一时竟有些慌乱。就在这时,谷外传来马蹄声——李默率领大军赶到了!

李默见谷内交战,立刻下令:“左右两翼包抄!中路突破!务必将伏兵一网打尽!”五万大军分成三路,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野狼谷。孙虎的伏兵本就只有五千人,在禁军的夹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孙虎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沈砚追上,一剑斩于马下。

清理完野狼谷的伏兵后,大军继续北上。一路上,沈砚凭借对北境的熟悉,避开了拓跋烈设下的多处陷阱,短短五日便抵达了太原府外围。此时,太原府已被拓跋烈的大军围困了三日,城内粮草短缺,守军伤亡惨重,情况危急。

李默与沈砚在距离太原府十里外的山头上观察敌情,只见拓跋烈的军营连绵数里,营门处戒备森严,时不时有骑兵巡逻。沈砚指着拓跋烈的中军大营,对李默道:“国公你看,拓跋烈的中军大营设在高处,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易守难攻。不过,他的粮草营却设在西侧的低洼处,且防守相对薄弱。我们若能烧毁他的粮草,拓跋烈的大军必乱。”

李默点头:“好计策!今夜三更,你率五千轻骑,绕到粮草营后方,纵火焚烧粮草。我则率领大军在正面牵制拓跋烈的兵力,待他发现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时,我们再趁机攻城,内外夹击,定能解太原府之围。”

夜幕降临,北境的寒风刺骨。沈砚率领五千轻骑,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绕到拓跋烈的粮草营后方。粮草营的守军果然松懈,大多蜷缩在帐篷里取暖。沈砚一声令下,士兵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扔向粮草堆,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不好!粮草被烧了!”粮草营的守军惊呼起来,纷纷拿起武器想要灭火,却被沈砚的轻骑斩杀殆尽。拓跋烈在中军大营听到动静,看到西侧火光冲天,顿时大怒:“不好!中了敌人的奸计!快,传我命令,全军出击,夺回粮草营!”

可就在拓跋烈的大军朝着粮草营奔去时,李默率领的五万禁军突然从正面发起进攻。拓跋烈的大军本就因粮草被烧而军心大乱,面对禁军的猛攻,更是不堪一击。太原府内的守军见援军到来,也打开城门,率军冲出,与禁军夹击拓跋烈的大军。

拓跋烈见大势已去,想要率领残部突围,却被沈砚拦住。“拓跋烈!束手就擒吧!”沈砚手持青锋剑,目光冷厉。

拓跋烈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举起大刀,朝着沈砚砍去:“我拓跋烈就算死,也绝不会投降!”沈砚侧身避开,手中的青锋剑直刺拓跋烈的胸口。拓跋烈惨叫一声,倒在马下。

随着拓跋烈的战死,他的残部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太原府之围解除,北境的危机暂时得以缓解。沈砚与李默站在太原府的城楼上,看着下方欢庆的士兵与百姓,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然而,他们都知道,这并非结束。沈砚从俘虏口中得知,拓跋烈与匈奴的盟约已达成,匈奴的三万骑兵已在三日前出发,朝着西境的凉州而去。李默立刻派人将消息传回京城,张太傅接到消息后,连忙奏请皇帝,派西境守将马雄率军抵御匈奴,同时命沈砚与李默在平定北境残部后,即刻率军驰援西境。

沈砚与李默不敢耽搁,在安抚好太原府的百姓,安排好北境的防务后,便率领大军朝着西境进发。一路上,他们加快行军速度,日夜兼程,只为能赶在匈奴攻破凉州前抵达。

西境的风沙比北境更烈,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沈砚与李默率领大军行至凉州外围时,远远便看到凉州城上插着匈奴的旗帜——凉州已被攻破!

“可恶!还是来晚了一步!”李默一拳砸在旁边的石头上,眼中满是怒火。

沈砚看着凉州城内的火光,深吸一口气:“国公,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凉州城虽破,但马雄将军定还在率军抵抗。我们若能从城外发起进攻,与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或许还能夺回凉州城,将匈奴赶出西境。”

李默点头,立刻下令:“全军听令!分为四路,从凉州城的东西南北四门同时发起进攻!沈郎中,你率军攻打东门,我攻打西门,务必在日落前夺回凉州城!”

“是!”沈砚领命,率领一万大军朝着凉州东门而去。东门的匈奴守军见明军到来,立刻拉弓射箭。沈砚命士兵们举盾前进,同时让弓箭手反击。双方激战许久,明军终于攻破东门,冲入凉州城内。

城内,马雄正率领残余的守军与匈奴展开巷战。看到沈砚率军到来,马雄大喜:“沈郎中!你们可算来了!”

“马将军,辛苦你了!”沈砚翻身下马,与马雄握手,“现在不是寒暄的时候,我们快率军前往西门,支援国公!”

马雄点头,率领残余守军与沈砚的大军汇合,朝着西门而去。此时,李默也已攻破西门,正在与匈奴的主力部队激战。沈砚与马雄率军赶到,加入战斗。匈奴腹背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朝着城外逃去。

明军乘胜追击,将匈奴的大军赶出了西境,夺回了凉州城。这场战役,明军虽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五万禁军精锐,只剩下三万余人,马雄的西境守军更是伤亡过半。

沈砚与李默站在凉州城的城楼上,看着西境的天空,心中满是感慨。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而大明的江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忠勇之士,才能一次次度过危机,屹立不倒。

几日后,京城的捷报传来——皇帝得知北境与西境的叛乱均已平定,龙颜大悦,下旨封李默为镇国大将军,沈砚为兵部侍郎,马雄为西境总兵,同时追封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安抚他们的家属。

沈砚与李默在凉州城休整了半个月,待西境的防务稳定后,便率领大军班师回朝。京城的百姓早已在城外等候,看到他们率军归来,纷纷欢呼雀跃,将鲜花与美酒递到将士们手中。

皇帝亲自在太和殿设宴,宴请李默、沈砚与马雄。宴会上,皇帝举起酒杯,对三人道:“三位爱卿,此次平定北境与西境的叛乱,你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朕敬你们一杯!有你们这样的忠臣良将,朕相信,大明的江山定会长治久安!”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齐声举杯,将酒一饮而尽。

宴后,沈砚独自来到皇宫外的护城河旁。月光洒在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他想起了在边关牺牲的将士,想起了那些为了守护大明而付出生命的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还很重,大明的江山,还需要他与更多的忠勇之士一同守护。

这时,张太傅与李默走了过来。张太傅拍了拍沈砚的肩膀,笑道:“沈侍郎,如今朝堂安定,边境太平,你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沈砚摇头,眼中满是坚定:“太傅,边境虽暂时太平,但天下仍有隐患。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时刻警惕,才能让大明的百姓永远安居乐业。”

李默点头赞同:“沈侍郎说得对!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守护好这大明江山,定能让先帝的嘱托得以实现,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人并肩站在护城河旁,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心中充满了希望。一场场危机虽已过去,但他们知道,守护大明的道路还很长。而他们,将永远坚守在这条道路上,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天下的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上一章 第五章密证背后的暗流 昭雪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