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这天,太阳早早地就爬上了天空,把青溪镇照得一片光明。镇上的人们都说,这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天变短。苏清和站在百草堂的门口,看着太阳升高,心里想着,夏至阳气最盛,养生的重点就是养阳防暑。
百草堂里,林伯庸正在用艾草制作艾条。他把艾草揉碎,卷成条状,用棉线捆好,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清和,把这些艾条收起来,夏至之后,蚊虫多了,用艾条熏一熏,能驱蚊,还能消毒。”
“师父,夏至是不是该吃点夏至面?”苏清和一边收艾条,一边问道。夏至吃面是青溪镇的习俗,说是吃了面,能强健身体,平安度过夏天。
林伯庸点点头:“已经让你张婶去买面粉了,等会儿就在厨房做凉面,放些黄瓜丝、豆芽,再浇上麻酱,好吃又爽口。”他顿了顿,又道,“对了,昨日镇西的孙大爷派人来说,他这几日总觉得心烦、失眠,你下午过去看看吧。”
孙大爷是镇上的退休老教师,平日里喜欢读书看报,性子比较急躁。苏清和想了想,说道:“夏至阳气盛,孙大爷怕是心火太旺了。”
午后,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都变得燥热起来。苏清和提着药箱往镇西走,路过一家茶馆时,看到里面坐满了人,大家都在喝茶聊天,享受着茶馆里的阴凉。她停下脚步,听了听里面的谈话,都是关于夏至防暑的法子。
到了孙大爷家,老人正坐在书房里看书,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却还是不停地擦着额头的汗。“清和丫头,你可算来了,我这心啊,烦得很,晚上总睡不着觉。”
苏清和让孙大爷伸出手腕,搭脉片刻,说道:“孙大爷,您这脉象洪数,是心火上炎之象。夏至阳气盛,心火容易旺,您又性子急躁,难怪会心烦失眠。”
她打开药箱,取出一些药材,说道:“我给您开一副导赤散,能清心泻火。另外,您可以用莲子心、竹叶泡水喝,能清心安神。还有,您要少动怒,保持心情平静,这样才能睡得好。”
孙大爷点点头:“好,好,都听你的。我这老脾气,是该改改了。”
从孙大爷家出来,苏清和感觉天气更加炎热了,她买了一块冰糕,一边吃一边往回走。冰糕甜甜的,凉凉的,吃在嘴里,感觉舒服多了。
回到百草堂时,张婶已经把夏至面做好了,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苏清和洗了洗手,坐下来吃面。凉面滑爽可口,黄瓜丝和豆芽清脆爽口,麻酱的香味浓郁,让人胃口大开。
林伯庸坐在苏清和对面,看着她吃面,笑着说:“清和,你可知夏至为何要养阳?”
苏清和想了想,说道:“夏至阳气最盛,之后阳气就会逐渐减弱,所以要抓住这个时机养阳,为秋冬储备阳气。”
“不错,”林伯庸点点头,“夏至养阳,重在‘静养’。要避免在高温下劳作,保持心情平静,这样才能顺应天时,养护阳气。就像这院子里的花草,在中午最热的时候,都会把叶子卷起来,减少水分蒸发,这就是它们的静养之道。”
苏清和恍然大悟:“师父,我明白了。人也像花草一样,在炎热的夏天要学会静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林伯庸笑了笑:“你能明白就好。这夏至只是夏天的一个节气,后面还有小暑、大暑,天气会更加炎热,你要多注意学习防暑养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镇上的人们服务。”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斜,天气稍微凉快了一些。镇上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街道上散步聊天。苏清和站在百草堂的门口,看着人们悠闲的身影,心里想着,夏至的炎热虽然让人难耐,但只要做好养阳防暑,保持心情平静,总能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