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杨广的“重赏”
山寨那边,人口膨胀,管理架构初成,各项事务在一种忙乱而充满希望的节奏中铺开。
杨昭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系统出品”的知识(如简易阵法),硬是在这片混乱中,维持着山寨向前发展的势头。
然而,他深知这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应对未来的军事威胁,还是实现更宏大的目标,都需要更强大的、合法的力量作为支撑和掩护。
仿佛是感应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或者说,是他在朝堂之上那番“剿抚并用、澄清吏治”的高论和近期“兢兢业业”调查匪患(实则是自己调查自己)的表现,终于结出了意料之外的硕果。
这一日,杨昭正在东宫“带病”审阅那份由他主导、实则充满私货的“清河县试点条陈”最终版,一名内侍满面红光地前来宣旨,言道陛下召见。
甘露殿内,熏香依旧浓郁,但今日杨广的脸色却比往日和煦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欣赏?
“昭儿,你前番所奏,关于匪患根源及剿抚并用之策,朕深以为然。”杨广开门见山,声音虽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严,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冰冷,“近日览各地奏报,虽匪患未靖,但你能洞察吏治根本,提出长远之策,而非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朕心甚慰。”
杨昭连忙躬身,脸上适时地露出“受宠若惊”和“虚弱”的坚持:“儿臣愚见,能得父皇认可,儿臣……儿臣惶恐。只愿能为父皇分忧,为大隋社稷尽绵薄之力。”
“嗯,”杨广微微颔首,手指拂过御案上的一份奏章(正是杨昭那份条陈),“你这份条陈,虽略显稚嫩,但条理清晰,颇有见地。更难得的是,你于军事一道,似也颇有天分。”
杨昭心中一动,面上却愈发“谦恭”:“父皇谬赞,儿臣只是多读了几本兵书,纸上谈兵而已。近日调查‘一阵风’等匪情,更觉实务艰难,绝非兵书所能囊括。”
“知道实务艰难是好事。”杨广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杨昭,“纸上得来终觉浅。朕观你气色,比之以往似有好转,可是那‘修行’之法见效了?”
杨昭心头一凛,知道这是对自己“病愈”程度的试探,连忙更加“虚弱”地咳嗽两声,脸上挤出几分血色(纯粹是憋气憋的):“回父皇,略……略有好转,但……咳咳……元气未复,仍需静养。”
杨广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似乎也不打算深究,终于抛出了今日召见的真正目的:“既如此,光读书静养也是不行。朕赏你些东西,助你‘修行’。”
他顿了顿,缓缓道:“赏东宫珠玉十斛,锦缎百匹,良马五十骑。另,准你于东宫属官、勋贵子弟及京畿良家子中,遴选健勇,组建一支东宫卫率,员额……不超过五百。一应甲胄兵器,由武库拨付。由你亲自统领,日常操练,也算是……锻炼军事,为国储才。”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在杨昭耳边炸响!
重赏财货马匹还在其次,这允许组建五百人的东宫卫率,简直是……神助攻!天降甘霖!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培养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合法的、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
这五百人,可以成为他军事理念的试验田,可以成为未来骨干军官的摇篮,更可以成为他沟通东宫与山寨之间最便捷、最安全的桥梁!
许多之前需要偷偷摸摸做的事情,现在可以打着“操练卫率”的旗号,光明正大地进行!
强压下心中的狂喜,杨昭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激动”与“惶恐”,甚至因为“情绪波动”而引发了更剧烈的咳嗽,他伏地谢恩,声音都带着颤抖:“儿臣……儿臣何德何能,蒙父皇如此信重!儿臣……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操练卫率,不负父皇期望!咳咳咳……”
他咳得撕心裂肺,仿佛随时会背过气去,将一个“身体孱弱却深感皇恩、激动不已”的孝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杨广看着伏在地上、咳得肩膀耸动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最终只是摆了摆手:“好了,起来吧。用心去做,莫要让朕失望。退下吧。”
“儿臣……遵旨!谢父皇隆恩!”杨昭在內侍的搀扶下,“虚弱”地站起身,一步三晃地退出了甘露殿。
直到走出殿门,远离了皇帝的视线,杨昭才缓缓直起腰,虽然脸上依旧没什么血色,但那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如同暗夜中的星辰,锐利而明亮!
回到东宫,赏赐的物资很快便络绎不绝地运送过来,珠光宝气,锦缎流光,良马嘶鸣,引得东宫上下一片欢腾,所有人都觉得太子殿下圣眷正浓。
太子妃崔莺儿也欣喜异常,指挥着宫人清点入库,看向杨昭的目光中,担忧似乎也少了几分——毕竟,陛下如此厚赏,总归是好事。
然而,杨昭的心思,早已飞到了那支尚未组建的“东宫卫率”上。
他立刻以“需精心遴选卫率人选,不负圣望”为由,再次“闭关”。
书房内,他铺开纸张,开始构思卫率的组建方案。
兵源: 勋贵子弟要吸收一部分,作为掩护和联系朝堂的纽带,但绝不能让他们成为主体。重点要从京畿地区的“良家子”——其实就是那些身家清白、有一定武力基础但出身不高的青壮年中选拔,这些人更容易培养忠诚度。
他甚至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将山寨中一些背景干净、机灵可靠的年轻人,通过“良家子”的身份“洗白”塞进来。
编制与训练: 就按照五百人的规模来。装备要最好的!刀疤可以想办法调过来担任副手(需要找个合适的由头),黑塔暂时不行,目标太明显。
训练内容,除了传统的弓马骑射、刀枪格斗,更要融入他那套军训方法和简化版的“鸳鸯阵”!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不同于这个时代任何军队的、纪律严明、配合默契的新式武装!
驻地: 必须争取一个靠近城外、方便“拉练”的驻地!
就在他奋笔疾书,脑海中勾勒着未来蓝图时,书房外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张三和李四这两个活宝,听说太子殿下得了厚赏,还被允许组建卫率,觉得自己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吵着要见太子,献上“练兵妙计”。
杨昭心情正好,便让他们进来了。
张三一进来就迫不及待地表功:“殿下!殿下!组建卫率,小的有妙计!咱们可以训练猴子兵!让猴子穿着小盔甲,拿着小刀,爬到树上,等敌人来了就往他们头上扔石头、撒石灰!”
李四不甘示弱:“殿下别听他的!我的计策更好!咱们可以养一群恶犬,打仗的时候放出去,专咬敌人脚脖子!保管让他们哭爹喊娘!”
杨昭听着这俩活宝的“奇思妙想”,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他板起脸,故作严肃地训斥道:“胡闹!卫率乃国之爪牙,岂能儿戏!你们二人,若有心出力,便去帮着清点马匹,看看有无劣马充数!”
张三李四见自己的“妙计”未被采纳,有些悻悻,但听说能去清点御赐的良马,又高兴起来,屁颠屁颠地跑了。
估计到了马厩,又能闹出诸如把马尾巴编成辫子之类的笑话。
打发走这两个活宝,杨昭看着自己写下的规划,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这来自最高层的“神助攻”,来得太是时候了。
东宫卫率,将是他双面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支打着太子旗号、实则完全听命于他的精锐力量,正在悄然成型。
而这股力量,将与他山林中的“一阵风”互为表里,成为他在这大业年间,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宇文述……‘混世魔王’……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杨昭低声自语,目光锐利如刀,“游戏,现在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