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秦小说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架空  同人文   

第八章现代重新开始,融入现代的大秦大公子

大秦小说

意识像是从深海中挣扎着浮出水面,扶苏猛地睁开眼,刺骨的寒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晃悠悠的颠簸感。

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小小的、类似摇篮的竹编器物里,正随着水流轻轻漂浮。周围不是熟悉的咸阳宫,而是浑浊的河面,岸边是陌生的高楼和飞驰而过的“铁盒子”,耳边充斥着从未听过的嘈杂声响。

“这是……哪里?”扶苏心里一片茫然,那个冰冷的系统声音没有出现,只有腹中传来的强烈饥饿感,让他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哇”的哭声。

就在这时,岸边传来两道脚步声。

“老公,你看!水里好像有东西!”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

“什么?”男人的声音紧随其后,带着几分疑惑。

两人快步走到河边,当看清漂浮在水面的竹篮和里面的婴儿时,都吃了一惊。男人连忙伸手将竹篮捞了上来,见扶苏冻得小脸通红,赶紧脱下外套裹在他身上,皱着眉道:“这么冷的天,怎么会有孩子在这里?哪个父母这么不负责任?”

他四下张望,没发现任何人影,语气里满是不解:“难道是被遗弃的?”

女人蹲下身,看着扶苏因饥饿而瘪着的小嘴,眼神瞬间软了下来。她刚刚经历过一次流产,心里正空落落的,此刻看着这小小的婴儿,一股莫名的怜惜涌上心头。

“他好像饿坏了,”女人轻轻抚摸着扶苏的脸颊,抬头看向男人,声音带着一丝恳求,“老公,我们……收养他吧?”

男人愣了一下,看着妻子眼中的期待,又看了看竹篮里睁着乌溜溜大眼睛望着他们的扶苏,心里一动。他们结婚多年,一直没能有个孩子,这或许是天意。

“好。”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以后他就是我们的孩子了。”

女人惊喜地笑了,正要抱起扶苏,忽然瞥见竹篮内侧放着一块温润的玉佩,上面刻着两个古朴的字。她轻声念道:“扶苏?”

“扶苏……”男人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名字真好听。”他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自然知道这出自《诗经》的句子。

女人是教历史的,听到这个名字,也觉得格外亲切:“是啊,以后就叫他扶苏吧。”

他们小心翼翼地抱起扶苏,男人温柔地颠了颠,女人则轻声哄着:“扶苏不怕,以后爸爸妈妈会好好疼你的,给你最好的一切。”

扶苏躺在温暖的怀抱里,听着这陌生却温柔的话语,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安稳。饥饿感似乎都减轻了些,他眨了眨眼,看着眼前这对陌生的男女,心里那片因死亡而荒芜的角落,仿佛有什么东西悄然萌发。

或许,这一次,真的可以不一样。

竹篮随着水流渐渐漂远,而属于扶苏的新的人生,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悄然拉开了序幕。女人看着怀里冻得瑟瑟发抖的扶苏,心疼得不行,连忙道:“老公,我们先去买些急需的东西吧,这孩子肯定又冷又饿。”

男人点头应道:“嗯,车就在那边。正好家里之前准备的那些婴儿用品,总算能派上用场了。”他们原本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备了不少东西,虽然后来事与愿违,但那些物件一直妥善收着,没想到如今能用到扶苏身上。

两人抱着扶苏快步走向停在路边的车,男人细心地将暖气调足,女人则用外套裹紧扶苏,轻声哄着:“扶苏乖,马上就给你找吃的。”

到了附近的母婴店,男人抱着扶苏,女人则迅速挑了一小罐奶粉和一个奶瓶,又买了几套合身的婴儿服。回到车里,男人找了处安静的地方停下,女人手脚麻利地冲好奶粉,试了试温度,才小心地喂给扶苏。

温热的奶水入喉,扶苏紧绷的小身子渐渐放松下来。他饿坏了,小嘴急切地吮吸着,眼睛却睁得大大的,看着眼前这对陌生的男女。女人温柔地托着他的小脑袋,男人则在一旁看着,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

一罐奶粉很快见了底,扶苏打了个小小的饱嗝,脸上终于露出满足的神情。忽然,他对着女人露出一个浅浅的笑,眉眼弯弯,像个小天使。

“呀,他笑了!”女人惊喜地轻呼,满眼宠溺,“老公你看,他笑起来好可爱!”

男人也凑过来看,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嗯,是个漂亮的小家伙。”

女人轻轻抚摸着扶苏柔软的头发,柔声说:“你看他眉清目秀的,以后长大了,肯定是个谦谦君子,举世无双。”

男人赞同地点头:“那是自然,咱们教出来的孩子,差不了。”他看着扶苏脖子上挂着的那块玉佩,又想起《诗经》里的句子,“‘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名字好,有风骨,有灵气。”

女人抱着扶苏,靠在男人肩上,声音里满是憧憬:“以后,咱们就好好教他读书,教他做人。让他成为一个善良、正直、有担当的人。”

“好。”男人握住她们的手,目光坚定,“我们一起教。”

车缓缓驶向前方,窗外的街景不断后退,扶苏在温暖的怀抱里渐渐闭上了眼睛。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对自称“爸爸妈妈”的男女会带他走向何方,但此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稳与温暖。

或许,这就是系统说的“脱离”吧。没有权谋纷争,没有刀光剑影,只有平凡的温暖,和一句句朴实的承诺。

扶苏在柔软的触感中沉沉睡去,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属于他的新生,正伴随着车轮的转动,慢慢铺展开来。女人低头看着怀里的扶苏,小家伙吃饱喝足,小脸红扑扑的,先前的瑟缩和不安一扫而空。她指尖轻轻拂过他柔软的胎发,心里那点因流产留下的空落,正被这小小的生命一点点填满。

“你看他多乖,”女人抬头对男人笑,眼里闪着光,“刚才还饿得直哭,现在就安安静静的了。”

男人发动车子,透过后视镜看着后座的妻儿,语气里满是温柔:“咱们先回家,把他好好洗洗,换身干净衣服。家里那些小被子、小褥子都是新的,正好能用。”

车窗外的风渐渐小了,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扶苏脸上。他似乎被这暖意惊扰,睫毛颤了颤,忽然又咧开小嘴,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喉咙里发出“咿呀”的轻响。

“哎呀,又笑了!”女人的心都要化了,连忙掏出手机,“快,给我们扶苏拍张照,这可是他来到咱们家的第一张照片。”

男人配合地放慢车速,看着屏幕里那个皱巴巴却满眼灵气的小家伙,忍不住笑:“等他长大了,就告诉他,当年他可是从河里‘漂’到咱们家的,跟个小神仙似的。”

回到家,女人立刻去准备温水给扶苏擦拭,男人则翻出早已备好的婴儿服。柔软的棉质小衣服套在扶苏身上,不大不小正合适。等一切收拾妥当,女人抱着裹在小被子里的扶苏,坐在沙发上喂奶。

扶苏吃得认真,小手还无意识地抓着女人的衣襟,那依赖的模样让女人鼻子一酸——这孩子,以后就是她的命根子了。

男人端来一杯温水,坐在旁边看着,忽然想起那块玉佩:“对了,他叫扶苏,这名字真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既有草木的生机,又有诗词的雅韵。”

女人点头,轻声念着那几句诗:“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咱们扶苏可不能学那‘狂且’,得教他做个温润如玉的君子。”

“那是自然,”男人笑道,“我教他读诗,你教他学史,咱们家扶苏,将来定是个有学问、有风骨的孩子,举世无双。”

扶苏仿佛听懂了他们的话,吃饱后打了个饱嗝,在女人怀里蹭了蹭,安心地闭上了眼睛。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斑,静谧而温暖。

这个曾经在两千多年前的宫廷里挣扎求生的灵魂,此刻终于在一个陌生的时代,找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没有权谋,没有杀戮,只有一对普通夫妻的温柔以待,和一份沉甸甸的、名为“未来”的期待。

属于扶苏的新生,才刚刚开始。随着年岁渐长,扶苏在新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得益于养父母(那对大学教授)的悉心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学业上,他继承了家庭对知识的重视,从小学到大学,始终名列前茅。古籍与现代学科知识在他脑中融会贯通,既能对《诗经》《楚辞》信手拈来,也能在物理、数学的难题前游刃有余,深厚的学识让他成为校园里公认的“学霸”。

与此同时,养父母尊重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特意为他请了武术师傅。多年来,他从未间断过晨练与晚课,从基础的扎马步到复杂的拳法套路,一招一式都练得极为扎实。汗水浇灌出的不仅是矫健的身姿,更培养了他沉稳坚韧的性格。

成年后的扶苏,身形挺拔,气质温润。他继承了名字中蕴含的“草木之秀”,眉宇间既有书卷气的清雅,又有习武之人的清朗。与人相处时,他总能耐心倾听,言辞谦逊有礼,举手投足间尽显“谦谦君子”的风范。无论是课堂上与教授探讨学术问题,还是在武术馆指导学弟学妹,他都保持着平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身边人的广泛尊重。

这样的成长,无关乎前世的身份与纷扰,只在当下的生活中,活成了一个兼具学识、体魄与美德的人,真正诠释了“文武双全”与“温文儒雅”的内涵。扶苏凭借远超同龄人的学识,一路跳级,十七岁便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开学第一天,他身着一身素雅的汉服,广袖飘飘,步履从容地走进校园。刹那间,周遭的喧嚣仿佛都静止了,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有好奇,有惊艳,有惊叹。

“天呐,这是在拍古装剧吗?”

“不是吧,看他手里还拿着书,应该是学生……这汉服也太正宗了!”

“像不像史书里写的那种君子?温润又有风骨!”

议论声中,扶苏神色淡然,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注视。他穿过人群,正要往教学楼走去,却被一群穿着剑道服的学生拦住了去路。

“同学,你这打扮挺特别啊。”为首的剑社社长抱着手臂,眼中带着几分挑战的意味,“看你这气质,像是懂些门道?要不要来露一手?”

周围顿时响起起哄声。扶苏看着他们手中的竹剑,又想起自己年少时在秦宫练剑的日子,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他微微颔首:“略懂一二。”

社长眼睛一亮,立刻递过一把竹剑:“试试?”

扶苏接过剑,指尖触到熟悉的剑柄,仿佛有电流窜过。他深吸一口气,抬手、转身、挥剑——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多余的花哨,却带着一种古朴凌厉的韵味。剑光起落间,仿佛能看到金戈铁马的影子,那是属于大秦的沉雄与悍勇。

他的剑法并不像现代剑道那般讲究规范的套路,每一招都直抵要害,又带着一种收放自如的气度,正是早已失传的大秦剑法。剑社的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原本的戏谑渐渐变成了敬佩——这哪里是“略懂一二”,分明是造诣极深!

一套剑舞毕,扶苏收剑而立,气息平稳,脸上不见丝毫波澜。周围寂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太厉害了!这是什么剑法?我从没见过!”

“感觉像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一样……”

“原来汉服配剑法这么帅!”

扶苏将竹剑递还,淡淡一笑:“献丑了。”

他转身离去,广袖在风中轻轻摆动,留下身后一片惊叹。阳光下,他的身影仿佛与千年前那个身着玄端、在咸阳宫练剑的少年重叠,却又多了几分属于这个时代的从容与平和。那段扶苏舞剑的视频不知被谁拍下,一夜之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剑法也太绝了吧!行云流水,带着股说不出来的劲儿,像是从古籍里走出来的一样!”

“查了好多资料,这招式根本不在现存的武术典籍里啊,难道真是失传的古法?”

“重点是颜值!穿汉服耍剑的样子,简直是从历史书里抠出来的君子!”

“有人扒出来了,这是某大学的新生,叫扶苏!名字都这么有古韵……”

“他握剑的姿势、转身的力度,完全不像花架子,是真有功夫在身吧?”

“突然想起史书里说的‘大秦锐士,剑出必见血’,虽然风格不同,但这股劲儿有点内味儿了……”

“有没有懂行的?这到底是什么剑法?求科普!”

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惊叹于失传技艺的重现,有人沉迷于那份跨越时空的古韵,更有人翻出各种史料试图考证,热度一路飙升,连带着“扶苏”这个名字,都成了热搜上的焦点。而当事人只是平静地收起剑,仿佛刚才那惊鸿一瞥的风华,不过是寻常日子里的一段插曲。

上一章 第七章帝王雷霆之怒,大秦阴暗 大秦小说最新章节 下一章 意外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