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玄幻 

第二十六章:笔记页码隐秘排列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

第二十六章 笔记页码隐秘排列

雨丝斜斜地织着,将档案馆后巷的青石板润得发亮。沈砚之拢了拢风衣领口,指尖触到口袋里那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时,指腹仍有些发紧。三天前,他在整理已故导师周明远的旧物时,偶然从一本线装《水经注》的夹层里翻出了这本笔记——纸张泛黄发脆,边缘带着被虫蛀过的细孔,封面上没有署名,只有一个烫金的“周”字,与导师常用的私章字体如出一辙。

真正让他心头一震的,是笔记的页码。

寻常笔记的页码多是按顺序标注在右下角,可这本笔记的页码却像是被人刻意打乱了:第一页右下角标着“7”,第二页是“23”,第三页竟跳到了“5”,往后翻去,“19”“31”“11”……数字毫无规律,像是一串随机散落的珠子。更奇怪的是,页码的数字旁都带着一个极小的符号,有时是点,有时是短线,偶尔还会出现类似星号的刻痕,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沈先生?”巷口传来脚步声,带着雨伞叩击地面的轻响。

沈砚之抬眼,看见档案馆的老管理员陈叔撑着把黑布伞站在巷口,手里还提着个用牛皮纸包好的包裹。“您要的东西,我给找着了。”陈叔走近了些,把包裹递过来,“周先生当年寄存的这批资料,除了您之前调阅的那些论文手稿,就剩下这个木匣子了,一直锁在库房最里面的铁柜里。”

沈砚之接过包裹,入手比想象中沉。他解开绳结,露出一个核桃木匣子,铜锁已经生了绿锈,锁孔里积着薄薄一层灰。“当年周先生寄存时,有没有说过什么?”他摩挲着匣子表面的暗纹,那纹路像是某种简化的星图。

陈叔咂了咂嘴,回忆道:“那会儿我刚到档案馆没多久,就记得周先生特别叮嘱,这匣子得等他亲自来取,要是……要是他来不了,就交给研究‘河络古历’的学生。”他顿了顿,看向沈砚之,“您是周先生的关门弟子,研究河络古历也有十年了,这匣子自然该给您。”

沈砚之点点头,将木匣塞进随身的背包里。河络古历是导师晚年最痴迷的课题,那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老历法,据说与星象、水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师去世前半年突然中止了所有研究,把相关资料都封存在了档案馆,当时只说“时机未到”,如今想来,或许与这本笔记有关。

回到住处,沈砚之先将笔记平铺在书桌上。台灯的光线透过放大镜,将页码旁的符号看得愈发清晰:那些点和短线排列得极规整,像是某种密码。他试着将符号转化为摩尔斯电码——点是“·”,短线是“—”,可翻译出来的却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母。

“难道不是摩尔斯电码?”他皱起眉,目光落在笔记内页的内容上。笔记里大多是零碎的记录,有时是几句星象观测结果,“七月初三,荧惑守心”;有时是水文数据,“洛河水位较去年同期涨三尺七寸”;还有些像是地名,“黑石渡”“望星台”“断云崖”……这些信息孤立来看毫无关联,可结合那些错乱的页码,倒像是被刻意拆分的拼图。

他起身从背包里取出木匣,找来一把小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撬开铜锁。匣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掀开绒布,里面是一叠泛黄的宣纸,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青铜罗盘——罗盘的盘面不是常见的二十四山向,而是刻着二十八宿的名称,指针早已锈死,指向“角宿”的位置。

沈砚之拿起宣纸,发现是几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标注的地名与笔记里提到的“黑石渡”“望星台”一一对应。地图的角落画着与笔记页码旁相同的符号,只是符号旁多了数字,“·—”旁标着“3”,“··—”旁标着“5”……

“符号对应数字?”他心头一动,连忙翻出笔记,将页码旁的符号按地图上的对应关系转化为数字:标着“7”的第一页,符号是“·”,对应数字“1”;标着“23”的第二页,符号是“—”,对应数字“2”;第三页“5”旁的符号是“··”,对应数字“3”……

当他把所有符号对应的数字列出来时,呼吸骤然一滞——那是一串按顺序排列的数字:1、2、3、4、5、6……直到36。

“原来页码的数字是障眼法,真正的顺序藏在符号里。”沈砚之指尖发颤,他按符号对应的数字重新排列笔记页面:标着“7”的第一页其实是整部笔记的第1页,标着“23”的是第2页,标着“5”的是第3页……

重新排序后,笔记的内容瞬间变得连贯起来。

第1页到第7页,记录的是导师在黑石渡的观测:“戊申年夏至,月出东方,与心宿二共线,洛河水声有异,似有金石相击。”旁边画着一幅简笔画,是河面上漂浮的光点,连成一条蜿蜒的线,尽头指向北岸的山崖。

第8页到第15页,提到了望星台:“台顶石碑刻有星图,与河络古历七月图谱吻合,碑座下有凹槽,深三寸,宽二寸,似可容物。”下面附着一张拓片,石碑上的星图与木匣里青铜罗盘的盘面惊人地相似,只是多了几条连接星宿的直线。

第16页到第24页,是关于断云崖的描述:“崖壁有天然石洞,洞口被藤蔓遮掩,洞内石壁刻有‘七宿轮转,水落石出’八字,洞底积沙中埋有铁器。”这里的字迹比其他地方潦草,像是仓促间写下的,末尾还有一行被划掉的字,隐约能看出是“他们也在找……”

“他们是谁?”沈砚之盯着那行被划掉的字,眉头紧锁。导师晚年深居简出,除了几个学生,很少与人来往,会是谁在跟他争夺这些资料?

他继续往后翻,第25页到第30页,突然出现了一段关于河络古历的核心记载:“古历以七宿为一轮,每轮三百六十五日,与今历差三日。每逢轮值之宿与当年荧惑所在方位重合,洛河将有异动,水底之物现于岸。”下面标注着最近一次“轮值之宿与荧惑重合”的时间——正是三个月后。

沈砚之猛地抬头,看向墙上的日历。三个月后,正是夏至。

最后几页的内容却让他浑身发冷。那是导师的亲笔记录,字迹带着明显的颤抖:“我错了……不该碰它……望星台石碑被人动过手脚,星图遭篡改,若依此推算,异动之日将提前半月,届时恐有大祸……”后面的字迹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两个字:“速毁……”

“速毁?”沈砚之喃喃自语,指尖拂过那两个字,仿佛能感受到导师写下时的绝望。可如果真要毁掉,导师为何不直接烧掉笔记,反而费尽心机用密码排列,还将地图和罗盘藏在档案馆?

这时,窗外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有什么东西落在了窗台上。沈砚之警惕地抬头,只见窗台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上没有邮票,也没有署名,只画着一个和笔记页码旁相同的符号——“·—”。

他走到窗边,左右张望,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用打印体写着一行字:“想知道真相,明晚子时,望星台见。”

沈砚之捏紧纸条,心脏狂跳起来。是“他们”吗?是导师笔记里提到的、在找这些资料的人?

他低头看向书桌上的笔记、地图和青铜罗盘,突然明白过来。导师留下的不是“速毁”的指令,而是警告。他怕直接说出真相会引来危险,才用这种隐秘的方式,将线索留给真正懂河络古历的人——也就是他。

“望星台……”沈砚之深吸一口气,将纸条揉成一团。无论对方是谁,他都必须去一趟。他要知道导师口中的“水底之物”是什么,要弄清楚被篡改的星图会带来怎样的大祸,更要明白,这一切与导师的死,是否有关。

夜色渐深,台灯的光晕在笔记上投下淡淡的影子,那些错乱的页码在重新排列后,仿佛化作了一串指引方向的星图,指向三个月后的夏至,指向望星台,指向那个被掩盖了太久的真相。沈砚之将笔记、地图和罗盘小心收好,背包的重量仿佛陡然增加了许多——那里面装的,不仅是导师的遗物,更是一个关乎无数人命运的秘密。

他不知道前路有多少危险在等着,但他知道,从打开这本笔记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地下停车场岩层纹路 远古笔记之山经—上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尚河岸边古陶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