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王玥的生活出现了一种新的、略显奇特的规律。
她依旧上班、下班,处理日常琐事。周明在最初几天的疯狂联系无果后,似乎也终于接受了现实,不再出现。失恋的空洞感和偶尔袭来的悲伤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或路过曾经一起逛过的店铺时,心脏会像被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地捏一下,泛起细密的酸楚。
但她没有让自己沉溺其中。每当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涌上来,或者下班后不想立刻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公寓时,她总会下意识地走向那条街,推开那扇挂着风铃的玻璃门。
晨光书店成了她生活中一个稳定的锚点。
她并不总是需要倾诉,事实上,她几乎不再对邓亮提起任何关于周明或者分手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她只是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一杯茶或咖啡,有时候会从书架上拿一本书翻看,有时候就只是对着窗外发呆,任由思绪放空。
邓亮也始终保持着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他会在她进门时点头致意,会为她端上饮品,偶尔在她看书间隙,会简单交流几句对某本书的看法,或者推荐一些他觉得不错的新书。他的话题从不涉及个人生活,只是围绕着书籍、音乐,或者一些无关紧要的见闻。
这种交流让王玥感到放松。她不需要伪装坚强,也不需要解释自己的情绪,她可以只是“存在”在这里,像一个真正的顾客,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安慰的失恋者。
这天周五晚上,王玥照例来到书店。店里人比平时稍多,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阅读区写作业,一对情侣在漫画区低声说笑。邓亮似乎有些忙,正在同时应对一位想要找特定版本外国小说的客人和咖啡机的操作。
王玥自己找了个空位坐下,没有立刻去点单。她看着邓亮从容不迫地在客人和咖啡机之间周旋,语气温和,动作利落,莫名让人觉得安心。
过了一会儿,邓亮终于得空,朝她这边看了一眼。王玥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手边的咖啡壶,用口型问:“方便吗?”
邓亮点点头,很快端着一杯她常点的红茶走了过来。
“今天店里挺忙的。”王玥接过茶杯,随口说道。
“周五通常是这样。”邓亮用吧台上的毛巾擦了擦手,“很多人喜欢周末从这里借几本书回去。”
“你还经营借书业务?”
“嗯,办了会员卡就可以,不算主营,算是方便附近的老顾客。”他解释道,目光扫过她手边空无一物的桌面,“今天没找书看?”
“还没想好看什么。”王玥笑了笑,“你有什么推荐吗?随便什么类型,能让人放松的就好。”
邓亮思索了片刻,转身走向一个书架,很快拿回一本封面素雅的散文集。“这个作者的文字很平静,有点像……”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冬夜里的炉火,不炙热,但温暖。”
王玥接过书,道了谢。这个比喻让她心里微微一动。
邓亮没有多留,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王玥翻开书,第一篇写的是作者在乡下老宅度过的一个冬天,文字果然如他所说,质朴而温暖,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她渐渐沉浸进去,窗外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纷杂似乎都暂时远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有些口渴,端起茶杯时才发现已经空了。她抬起头,正准备去吧台问问能不能续杯,却看到邓亮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那个熟悉的咖啡手冲壶,壶嘴正微微冒着热气。
他见她抬头,便走了过来,很自然地将她空了的茶杯撤走,换上一个干净的马克杯,然后将壶中微烫的热水注入杯中——不是咖啡,只是单纯的热水。
“看你读得入神,就没打扰。喝点热水暖暖。”他简单地说完,便拿着空茶杯离开了。
王玥愣愣地看着眼前那杯冒着袅袅白气的热水,掌心贴合着温热的杯壁,一股暖流仿佛顺着掌心一直蔓延到了心底。这是一个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举动,却比任何刻意的关怀都更让她动容。
他注意到了她的茶杯空了,注意到了她阅读的专注,甚至体贴地没有用咖啡或茶打断她,只是给了她一杯维持温度的白水。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不着痕迹的体贴,是她从未在周明身上感受到过的。周明的“好”往往是张扬的、有目的的,而邓亮的“好”,却像是空气一样自然的存在,无声无息,却不可或缺。
她低下头,继续看着手中的书,但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
书店打烊的时间快到了,客人们陆续离开。王玥也合上书,准备去结账。
走到柜台,邓亮正在整理今天的流水。
“这本书我想借回去看,可以吗?”王玥将散文集放在柜台上。
“可以,办张会员卡就行。”邓亮从柜台下拿出一张简单的登记表。
王玥填好信息,充了值,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张印着“晨光书店”logo的浅褐色卡片。
“谢谢。”她将卡片小心地放进钱包夹层。
走出书店,清冷的空气让她精神一振。她回头看了看那扇已经熄了灯的玻璃门,心里不再是前几日那种寻求庇护的仓皇,而是多了一丝淡淡的、类似于“归属”的感觉。
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那个沉默而温柔的主人,正在以一种她未曾预料的方式,一点点填补她生命中的某些空白。
她握紧了口袋里的会员卡,迈步走向夜色。这一次,脚步似乎比来时更加轻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