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逆光之翡
本书标签: 现代 

《逆光之翡》番外二:一凿一琢,皆是光阴

逆光之翡

初夏的工坊里,刻刀与玉石碰撞的脆响此起彼伏。朴灿蹲在工作台前,眉头拧成疙瘩,手里的刻刀第三次从翡翠表面滑开,在原本该是“山河翠影”缩小版纹样的位置,留下一道歪斜的划痕。他懊恼地把刻刀拍在台面上,眼眶微微发红:“陈老,这透雕太难了,我根本做不好。”

陈老正坐在对面打磨一块和田玉,闻言抬眼看向他。老人放下工具,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过那块被划伤的翡翠——这是姜宥拉特意找来的练手料,颜色清浅,质地却与当年的帝王绿颇为相似。“你觉得难在哪里?”陈老的声音慢悠悠的,像工坊里流淌的时光。

“您看这纹路,要薄到透光还不能断,我稍微一用力就错了。”朴灿指着图谱上的山峦纹路,语气里满是沮丧,“都练了一个月了,还是这样,我是不是根本不是这块料?”

一旁整理玉料的姜宥拉停下动作,想起自己初学玉雕时,也曾因反复出错把刻刀摔在地上。她走过去,拿起朴灿的刻刀,在废料上轻轻划了一道:“我刚学透雕的时候,陈老让我先练刻纸——在宣纸上刻山水,要做到纸不破、纹不断,我练了整整三个月。”

陈老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旧木盒,里面装着几十张泛黄的宣纸。每张纸上都刻着精细的山水纹样,最底下几张边缘还留着撕裂的痕迹。“这是宥拉当年的练习稿。”老人拿起一张完整的刻纸,对着阳光举起,纸面上的镂空纹路在光影中流转,“玉雕和做人一样,急不得。你前一个月的每一刀,都在让手感变熟、让眼睛变准,就像老石匠敲石头,前几百锤看着没用,最后一锤才能裂开。”

朴灿盯着那些刻纸,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自己的练习稿,耳尖悄悄红了。金俊基恰好端着茶水进来,见状笑着把一杯蜂蜜水放在他面前:“我当年学看玉料,三个月都分不出翡翠的种水,宥拉还笑我是‘睁眼瞎’呢。”他指了指自己虎口的疤痕,“现在不也能帮着挑料了?”

那天下午,朴灿没再急着刻翡翠,而是照着姜宥拉的样子,找来了一叠宣纸练起了刻纸。手指被刻刀划破几次,他就贴上创可贴继续;纸张刻裂了,就换一张重新来。姜宥拉和陈老坐在一旁,偶尔指点两句,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做着自己的活计,工坊里只有刻刀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温柔而坚定。

半个月后的一天,朴灿突然拿着一张刻纸冲进办公室。纸上刻着一只小小的翡翠鸟,翅膀的镂空纹路细如发丝,阳光穿过时,竟能在墙上投出灵动的剪影。“宥拉姐!陈老!我刻成了!”他的声音里满是兴奋。

陈老接过刻纸,看了许久,难得露出笑容:“现在,试试玉料吧。”

这次,朴灿的动作明显沉稳了许多。他先对着图谱在玉料上画好线,再拿起最细的刻刀,屏住呼吸一点点雕琢。姜宥拉站在他身后,看着少年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始终没抬手擦一下,眼里泛起欣慰的笑意。金俊基悄悄用手机拍下这一幕,镜头里,阳光落在朴灿专注的侧脸上,也落在他手中渐渐成型的翡翠鸟上。

傍晚收工时,朴灿捧着完成的翡翠鸟摆件,跑到陈老面前。翠绿的玉料上,小鸟的羽翼层次分明,透雕的纹路里藏着细碎的光,比宣纸上的作品更添了几分温润。“陈老,您看……”他的声音还有些紧张。

陈老接过摆件,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纹路,突然转头对姜宥拉说:“这孩子,比你当年有灵气。”他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布包,递给朴灿,“这是我年轻时用的一套刻刀,现在传给你。”

布包里的刻刀磨得发亮,刀柄上还留着老匠人的温度。朴灿愣住了,眼眶瞬间红了,他接过刻刀,对着陈老深深鞠了一躬:“师父!谢谢您!”

陈老连忙扶起他,眼里闪过一丝动容:“以后啊,要记住,一凿一琢都藏着光阴,手艺要练,心更要沉。”

那天晚上,姜宥拉看着朴灿在朋友圈发的动态——照片里是那只翡翠鸟和一套旧刻刀,配文写着:“原来坚持真的会开花。”她笑着转头看向金俊基,对方正帮她揉着因久坐而发酸的肩膀。

“你看,传承就是这样吧。”姜宥拉轻声说,“我们从老一辈手里接过手艺,再传给年轻人,就像把火种递给下一个人。”

金俊基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不止是手艺,还有耐心和匠心。”他指着窗外,月光下的工坊亮着一盏灯,“说不定以后,朴灿也会带着自己的徒弟,在这工坊里刻上一整夜的玉。”

姜宥拉望着那盏灯,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陈老的话,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一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就像那些刻在翡翠上的纹路,每一刀都看似独立,合在一起才成了不朽的作品。

几天后,“翡色”的新品展柜里,多了一件特殊的展品——朴灿雕刻的翡翠鸟摆件,旁边的铭牌上写着:“师传匠心,薪火相传。”不少顾客驻足观看,听着店员讲述刻刀与少年的故事,眼里满是感动。

而工坊里,朴灿正跟着陈老学习打磨玉料。老匠人握着少年的手,调整着刻刀的角度,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将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仿佛跨越了时光的界限。一老一少,一刀一玉,在岁月里静静书写着关于传承的故事,温柔而漫长。

上一章 《逆光之翡》番外一:玉露晨光 逆光之翡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逆光之翡》番外三:方寸之间,潮起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