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逆光之翡
本书标签: 现代 

《逆光之翡》番外四:翠色公益,薪火致远

逆光之翡

“这批边角料真的要全部送去加工吗?”朴灿蹲在仓库里,看着满地大小不一的翡翠碎料,语气里满是可惜。这些都是雕刻大件作品时剩下的余料,最大的不过指甲盖大小,最小的只比沙砾略粗,以往大多直接废弃。

姜宥拉正用卡尺测量一块桃心大小的翠料,阳光透过仓库天窗落在料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别小看它们,攒起来也是宝贝。”她最近刷到玉雕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里面提到的“再生玉料利用”理念让她深受启发——与其浪费,不如把碎料变成有意义的物件。

金俊基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联系好了,钻石世家的‘蒲公英计划’愿意和我们合作。”他递过资料,“他们在广西山区建了好几所艺术中心,正缺传统工艺的教学器材和文创产品。”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上个月姜宥拉去参加行业峰会,听到老匠人抱怨优质玉料日渐稀少,又看到贫困山区孩子因缺乏工具放弃艺术梦想的新闻,便萌生了“以余料做公益”的念头。她当即决定发起“翠芽计划”:用雕刻余料制作简易玉雕教具和文创饰品,前者捐赠给山区艺术中心,后者通过义卖筹集助学基金。

消息传到工坊,老匠人李师傅第一个响应:“我年轻时学艺,连碎玉都难得见。这些料给孩子们当启蒙教具,再合适不过。”他主动牵头,带着朴灿和几个年轻匠人分拣碎料——颜色匀净的留作雕刻小挂件,质地稍粗的磨成练习用的玉牌,最细碎的则筛洗干净,装在透明罐里做“玉石标本”。

加工过程比想象中繁琐。碎料棱角锋利,打磨时容易崩裂,朴灿的手指被划了好几道口子。姜宥拉特意采购了生物降解抛光剂,替代以往含化学试剂的传统材料,“既环保,也能避免伤到孩子的手”。金俊基则设计了一套简易雕刻工具,把刀刃磨得圆润,还在木柄上刻了防滑纹路。

半个月后,第一批“翠芽教具”打包完毕。木箱里整齐码放着磨好的玉牌、带安全套的刻刀,还有朴灿设计的“玉雕入门图谱”——每页都印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李师傅录制的教学短视频,像极了抖音上流行的数字文创体验模式。同期完成的还有两百件“翠羽挂件”,用银线将小翡翠碎料串成羽毛形状,灵动又别致。

出发去广西那天,姜瑞晶特意赶来帮忙装车。她手里抱着一箱绘本,是女儿安安读过的旧书:“安安说,要把最喜欢的故事书送给山区小朋友。”这几年她开了家小花店,时常参与社区公益,整个人越发温和。

山路颠簸了六个小时,终于抵达藤县桃源小学。刚走进新建的艺术中心,就听到一阵欢呼——几十个孩子正围着陈老带来的玉雕展示架,眼睛里满是好奇。姜宥拉拿出“玉石标本罐”,孩子们立刻凑上来,小心翼翼地触摸那些不同颜色的碎玉。

“这是翡翠,从石头里变出来的宝贝。”李师傅拿起一块磨好的玉牌,手把手教孩子握刀姿势。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学得格外认真,她小声说:“我想雕一只小鸟,送给在外打工的妈妈。”姜宥拉看着她专注的模样,悄悄把一枚翠色小鸟挂件放进她的口袋。

义卖活动在“翡色”线上线下同步开启。姜宥拉邀请了几位合作过的设计师站台,还在直播间展示教具制作过程。“每卖出一件挂件,就会为山区孩子捐一套雕刻工具。”她举着“翠羽挂件”介绍,屏幕上的订单量瞬间暴涨。金俊基特意设计了捐赠公示页面,实时更新善款去向,就像宝格丽与救助儿童会的合作模式那样透明公开 。

三个月后,“翠芽计划”收到了第一封来自山区的回信。信里夹着一张照片:孩子们围着新教具练习雕刻,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磨得发亮的玉牌,背景墙上挂着他们雕的小作品——歪歪扭扭的小鸟、圆圆的太阳,还有用碎玉拼贴的笑脸。附信里写着:“谢谢叔叔阿姨,我们知道了玉石里藏着光。”

这天傍晚,姜宥拉把照片贴在工作室的“公益墙”上。旁边已经贴满了各地艺术中心的反馈:湖南凤凰的孩子用玉雕教具得了校园艺术节奖,云南普洱的老师发来孩子们雕刻的视频……朴灿拿着刚做好的新一批挂件走进来,眼里满是自豪:“宥拉姐,这次我们加了新设计,扫码能听到孩子们的感谢语音呢!”

金俊基从身后抱住她,指着窗外正在飘落的晚霞:“你看,这些碎玉不仅没浪费,还照亮了好多地方。”

姜宥拉望着墙上的照片,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玻璃。她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仅是手艺的延续,更是善意的传递;所谓珍贵,从来不是玉石的大小,而是藏在方寸之间的初心。就像那些曾经被遗弃的碎料,如今在孩子们的手中,正慢慢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

公益墙的灯光亮起,照在每一张笑脸和每一件翠色物件上,温柔而坚定。这抹由碎玉点亮的光,正顺着山路,顺着网线,流向更远的地方,照亮更多稚嫩的梦想。

上一章 《逆光之翡》番外三:方寸之间,潮起东方 逆光之翡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逆光之翡》番外五:以玉为史,刻写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