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第三章:钢琴少年的苦与乐(1983-1988)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

1983 年的台北,初夏的风还带着点凉意,淡江中学教职工宿舍的楼道里,总能在傍晚时分飘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那声音不算流畅,时而卡顿,时而重复,像刚学说话的孩子在笨拙地拼凑句子 —— 那是 4 岁的周杰伦,正坐在母亲叶惠美刚买回来的二手钢琴前,按母亲的要求 “每天弹够两小时”。

钢琴是叶惠美托同事从乡下乐器行淘来的,深棕色的琴身掉了两块漆,露出里面浅褐色的木头纹理,琴键边缘有些磨损,白键上还留着前主人的指甲划痕。叶惠美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下它时,周耀中还皱着眉说 “太浪费”,可当他看见小杰伦踮着脚够琴键、眼睛亮得像星星的样子,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手指要弯起来,像握了个鸡蛋,” 叶惠美坐在钢琴凳旁的小板凳上,手里织着米白色的毛衣,目光却没离开儿子的手,“这个音错了,肖邦的《小圆舞曲》要轻一点,像风吹过树叶。”

小杰伦噘着嘴,重新抬手按琴键。他的手还太小,够八度音时要把身子歪过去,练不了十分钟,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窗外的小伙伴在喊他去玩弹珠,他忍不住回头看,叶惠美却轻轻敲了敲琴盖:“练完这页才能去。”

那时候的他还不懂 “坚持” 是什么意思,只觉得钢琴是个 “麻烦东西”—— 别的小朋友放学能在巷口追跑打闹,他却要被困在这架旧钢琴前,一遍遍地弹《小星星》《欢乐颂》,错一个音就要重来。有一次他故意弹错,想早点结束,叶惠美却没发火,只是把他的小手握在手里,慢慢按出正确的旋律:“杰伦,你听,这个音多好听,像小鸟在唱歌,你不想让小鸟唱对吗?”

他抬头看母亲,她的眼睛很亮,像含着星光。那天晚上,叶惠美没让他练琴,而是抱着他坐在钢琴前,弹了一段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钢琴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很温柔,小杰伦靠在母亲怀里,不知不觉就跟着哼了起来。“音乐能让人开心,也能让人不孤单,” 叶惠美摸着他的头,“等你学会了,以后不开心的时候,就弹给妈妈听好不好?”

从那以后,小杰伦好像没那么讨厌钢琴了。他开始认真听琴键的声音,白键清脆,黑键低沉,组合在一起能变出好多花样。每天放学后,他会先把作业写完,然后主动坐到钢琴前,有时候练到天黑,叶惠美喊他吃饭,他都要多弹两句才肯起身。手指慢慢有了力气,够八度音时不用再歪身子,《小圆舞曲》也能弹得流畅起来,叶惠美织毛衣时,会跟着他的旋律轻轻晃头。

1985 年的冬天,台北下了场罕见的小雨,气温骤降。小杰伦练琴时总觉得手指冻得发僵,按琴键时没力气,叶惠美就把他的手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暖着,还在钢琴旁放了个煤炉,橘红色的火苗跳着,把小屋里烘得暖暖的。那天他练的是肖邦的《夜曲》,弹到慢板部分时,窗外的雨正好停了,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琴键上,像撒了一层碎银。小杰伦忽然觉得,钢琴声里好像有故事,有月亮,有星星,还有雨后的清新空气。

“妈妈,我想自己编个曲子,” 他停下琴,抬头看着叶惠美,“像肖邦那样,有月亮的曲子。”

叶惠美笑了,把他拉到怀里:“好啊,妈妈听你编。”

小杰伦重新坐回钢琴前,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摸索。他没学过作曲,只是凭着感觉弹,旋律很简单,却很温柔,像月光落在水面上。叶惠美拿出纸和笔,把他弹的音符记下来,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却成了他人生中第一首 “原创作品”—— 没有名字,却藏着一个 6 岁孩子对月亮的想象。

上小学后,小杰伦的钢琴水平已经比同龄孩子高出不少。音乐老师知道他会弹肖邦,特意让他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表演。那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衬衫,是叶惠美特意买的新衣服,领口还系了个红色的领结。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他忽然慌了,手指在琴键上僵住,一个音也弹不出来。

“别怕,像在家练琴一样,” 叶惠美在台下轻声喊,手里攥着刚织好的围巾,“妈妈在呢。”

他抬头看向母亲,她的眼神很坚定,像在给他加油。他深吸一口气,抬手弹起《夜曲》。刚开始还有点紧张,弹到一半时,他忽然忘了紧张,只觉得自己和钢琴融在了一起,旋律从指尖流出来,台下的掌声好像也听不见了。表演结束后,老师摸了摸他的头:“杰伦,你弹得真好,以后肯定能当音乐家。”

那天回家的路上,小杰伦蹦蹦跳跳的,叶惠美问他开心吗,他用力点头:“开心!以后我要弹更多好听的曲子给妈妈听。”

可练琴的苦,从来都没消失过。到了小学三年级,叶惠美开始让他练更难的曲子,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光第一乐章就要练一个月。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按琴键,指腹变得红肿,有时候甚至会磨出小水泡,弹琴时一按就疼。有一次他疼得掉眼泪,把琴盖摔下来,说 “再也不练了”。

叶惠美没骂他,只是把他的手捧起来,用温水洗干净,然后涂上万花油,轻轻揉着:“妈妈知道疼,可是杰伦,做什么事情都要吃苦,你看肖邦练琴的时候,手指也会疼,可他没放弃,才写出那么多好听的曲子。” 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肖邦的传记,翻到有照片的一页,“你看,他的手指也有茧子,那是努力的痕迹。”

小杰伦看着照片里肖邦的手,又看了看自己红肿的手指,忽然懂了母亲的意思。那天晚上,他主动打开琴盖,继续练《月光奏鸣曲》,虽然还是疼,却没再抱怨。叶惠美坐在旁边,看着儿子的背影,悄悄抹了抹眼泪 —— 她不是不心疼,只是她知道,儿子有音乐天赋,不能让他半途而废。

也是在这一年,小杰伦遇到了大提琴。那天学校组织去听音乐会,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当大提琴的声音响起来时,他忽然愣住了 —— 那声音低沉又忧伤,像在诉说一个难过的故事,比钢琴更温柔,更有力量。他紧紧攥着衣角,直到音乐会结束,还在想着大提琴的声音。

“妈妈,我想学大提琴,” 回家的路上,他拉着叶惠美的手,眼睛里满是期待,“大提琴的声音好好听。”

叶惠美愣了一下,大提琴比钢琴贵,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可她看着儿子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拒绝。第二天,她没跟周耀中商量,就去乐器行订了一把二手大提琴,付了定金,剩下的钱分三个月还清。当她把大提琴带回家时,小杰伦高兴得跳了起来,抱着琴就不肯放手,连吃饭都要放在旁边。

大提琴比钢琴难学多了。琴身很重,小杰伦要抱着它练,不到十分钟就腰酸背痛;弓子要拉得直,不然会出杂音,他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左手按弦要用力,指尖很快就磨出了茧子,比弹钢琴还疼。有一次周耀中看到他练大提琴时疼得皱眉,忍不住跟叶惠美吵了一架:“你看看他,手都成什么样了,还让他学!”

“杰伦喜欢,” 叶惠美红着眼眶,却不肯让步,“他有天赋,不能浪费。”

小杰伦听见父母吵架,悄悄把大提琴放回琴盒里,走到父母面前:“爸爸,我不疼,我喜欢大提琴,我想跟钢琴一起练。”

周耀中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没再说话。从那以后,他也开始支持儿子学音乐,有时候下班回家,会站在门口听儿子弹钢琴、拉大提琴,嘴角还会不自觉地向上扬。

1988 年,小杰伦 10 岁了,已经能熟练地弹完肖邦的《夜曲》全集,大提琴也能拉《天鹅湖》的片段。每天晚上,教职工宿舍的楼道里,都会先传来钢琴的声音,然后是大提琴的声音,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在对话,温柔又和谐。有时候邻居会敲门,说 “杰伦,再弹一首吧,真好听”,他就会笑着多弹两句。

有一次,淡江中学举办校庆晚会,叶惠美给儿子报了个节目 —— 钢琴和大提琴合奏《天鹅湖》。那天他穿着黑色的西装,先坐在钢琴前弹前奏,然后放下琴盖,走到大提琴旁,拿起弓子。当大提琴的声音响起来时,台下安静极了,所有人都在听这个 10 岁的孩子用两种乐器讲述《天鹅湖》的故事。

表演结束后,台下的掌声响了很久,叶惠美和周耀中坐在第一排,眼里都含着泪。小杰伦走到他们面前,笑着说:“爸爸妈妈,我弹得好不好?”

“好,真好,” 周耀中把他抱起来,声音有些沙哑,“我们杰伦是最棒的。”

那天晚上,小杰伦躺在床上,手里还攥着演出时戴的领结。他想起刚开始学钢琴时的抱怨,想起练大提琴时的疼痛,想起母亲织毛衣时的陪伴,想起父亲站在门口听他练琴的样子。他忽然觉得,所有的苦都值得了 —— 因为音乐,他有了不一样的快乐,有了能让父母骄傲的东西。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琴谱上,那本肖邦的传记还摊开着,里面夹着叶惠美记他第一首原创曲子的纸。小杰伦闭上眼睛,脑海里又响起了钢琴和大提琴的声音,那声音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童年,也照亮了他未来的路。他不知道,十几年后,他会用这些从钢琴和大提琴里学到的音乐,打动无数人,成为华语乐坛的传奇。他只知道,现在的他,喜欢音乐,喜欢钢琴,喜欢大提琴,喜欢这种有音乐陪伴的日子。

而那架旧钢琴,那把二手大提琴,还有母亲织的米白色毛衣,父亲偷偷买的音乐杂志,都成了他童年里最珍贵的回忆,藏在他的心里,藏在他的音乐里,永远不会消失。

上一章 第四章:单亲家庭的成长印记(1993 年) 琴键上的时光:周杰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淡江中学音乐班的青春岁月(1993-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