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带着暖意吹进老街,门前的老银杏树抽出嫩黄的新芽,檐角挂着的风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拾光旧书店”的木门上,挂着两串淡紫色的紫藤花,是杰前几天特意去城郊的花田采来的——今天,这里要举办一场特别的婚礼。
没有华丽的婚纱,曦穿了件浅杏色的棉布长裙,长发依旧用木簪挽起,只是发间多了朵新鲜的白玉兰,是隔壁张阿姨清晨刚摘的。杰则穿了件素色衬衫,领口别着一枚银杏木书签,正是当年他向曦告白时送的那枚,只是如今多刻了个小小的“杰”字,与“曦”字并排依偎。
来参加婚礼的大多是老街的居民,裁缝铺的张阿姨带来了亲手绣的喜帕,卖糖葫芦的李爷爷扛着插满红山楂的草靶子,连之前在古籍展上留下故事的老先生,都拄着拐杖来了,手里还捧着那本《千家诗》,说要给新人当“信物”。大家自发地在书店里布置起来,有人在书架间系上彩色的丝带,有人把之前“故事册”里的留言剪下来贴成喜字,还有孩子用蜡笔在窗户上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杰叔叔和曦阿姨永远开心”。
婚礼的仪式很简单,就在书店最深处的隔间。八仙桌上摆着两本修复好的线装书,一本是《诗经》,一本是《楚辞》,杰和曦相对而立,手里各捧着一本。老先生站在中间,翻开《诗经》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一页,轻声说:“旧书能修复,时光能留存,而你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杰握着曦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翻书留下的痕迹,也是他最熟悉的温度。“从第一次在这里遇见你,看你抱着书踉跄的样子,我就想,要是能一直守护你和这家书店就好了。”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里,“以后,不管是修复旧书,还是迎接新客,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
曦的眼泪落在书页上,很快被杰用指尖拭去。她看着眼前的人,看着满室的旧书,看着周围熟悉的笑脸,轻声回应:“爷爷说,书是有灵魂的,而我觉得,能和你一起守着这些有灵魂的书,就是最幸福的事。”说完,她从《楚辞》里取出一枚新做的银杏叶书签,上面刻着“岁岁年年,共守拾光”,轻轻放进杰的手心。
仪式结束后,大家围在书店门口的银杏树下吃喜糖,张阿姨端来自己做的桂花糕,李爷爷给每个孩子递了串糖葫芦。阳光透过新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杰和曦相握的手上,落在满室的墨香与花香里,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有顾客路过,好奇地探头问:“今天书店有活动吗?”曦笑着递上一块喜糖:“今天我们结婚啦,欢迎来沾沾喜气。”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散去,杰和曦坐在窗边的摇椅上,一起翻看今天大家留下的祝福——有写在便签上的,有画在小卡片上的,还有人在“故事册”里添了新的一页,画着两个小人站在书店前,旁边写着“愿拾光永存,爱意绵长”。杰轻轻揽过曦的肩,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轻声说:“你看,我们的故事,也成了书店里的一段时光。”
曦靠在他肩上,手里握着那枚刻着两人名字的书签,笑着点头。檐下的风铃还在响,书页偶尔被风吹得轻轻翻动,像是时光在轻声诉说——诉说着旧书里的往事,诉说着雪天里的约定,也诉说着春檐下的幸福,诉说着往后岁月里,每一个与爱和时光有关的,崭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