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的水晶灯很亮,把桌子上的饭菜照得清清楚楚。桌子是圆形的,很大,初晓坐在最靠边的位置,面前摆着一个白色的骨瓷碗,碗里盛着半碗米饭。
初建明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一个酒杯,偶尔喝一口。刘婉坐在他旁边,不停地给初怜夹菜:“怜怜,多吃点这个虾,对你皮肤好。”
初怜嘴里塞着虾,含糊不清地说:“妈,这个虾不好吃,我想吃上次那个进口的牛排。”
“好好好,明天就让张阿姨给你做。”刘婉笑着说,眼里满是宠溺。
初晓看着桌子上的菜,有清蒸鱼、红烧排骨、油焖大虾,都是她以前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可她却没什么胃口,只是低着头,慢慢扒着碗里的米饭。
“初晓,你怎么不吃菜啊?”初建明终于注意到了她,语气却没什么温度,“是不是不合胃口?”
初晓摇了摇头:“不是,挺好的。”
“那就多吃点,”刘婉把一盘青菜推到她面前,“女孩子要多吃蔬菜,对身体好。”可她的眼神里,却没有丝毫关心,反而像是在完成什么任务。
初晓夹了一口青菜,慢慢嚼着,却觉得没什么味道。她想起以前在奶奶家,每次吃饭,奶奶都会把碗里的肉夹给她,还会说“晓晓正在长身体,要多吃肉”。那时候的菜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盘炒青菜,一个番茄蛋汤,却吃得很开心。
“对了,爸,”初怜突然开口,“明天我们学校要开家长会,你去吗?”
“去,当然去。”初建明放下酒杯,笑着说,“我女儿的家长会,我怎么能不去。”
初怜得意地看了初晓一眼,又说:“我们班同学都想见见你呢,他们都说我爸爸又帅又有钱。”
刘婉笑着拍了拍初怜的手:“你这孩子,就会说好听的。”
餐桌上的气氛很热闹,却都是初建明、刘婉和初怜的欢声笑语,初晓像个局外人,融不进去。她低着头,继续扒着碗里的米饭,眼泪差点掉进碗里。
吃完饭,初晓想帮忙收拾碗筷,却被刘婉拦住了:“不用你,张阿姨会收拾的。你刚到家里,先去楼上休息吧,明天还要去学校报道。”
初晓点了点头,转身往楼上走。她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初怜的声音:“妈,你看她那个样子,一点都不像我们家的人,跟个木头似的。”
“别这么说,”刘婉的声音压低了些,“她毕竟是你爸爸的亲生女儿,表面上还是要过得去的。等过段时间,她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就好了。”
“我才不要她习惯呢,”初怜的声音带着不满,“她就是个乡下丫头,凭什么跟我抢爸妈?凭什么住我们家的房子?”
初晓的脚步顿了顿,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疼。她没有回头,继续往楼上走,回到了那个空荡荡的客房。
她坐在床边,打开那个帆布行李箱,里面是奶奶给她装的旧衣服和照片。她拿起一张照片,是她三岁的时候拍的,奶奶抱着她,笑得很开心。照片的边角已经有点泛黄,却还是能看出当时的温暖。
她把照片贴在胸口,眼泪掉了下来。她想家,想奶奶,想那个小县城的老院,想院里的狗尾草。她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家里,她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奶奶打来的。初晓赶紧擦干眼泪,接起电话:“奶奶。”
“晓晓,到了吗?吃饭了吗?”奶奶的声音很亲切,带着点担心。
“到了,吃了。”初晓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奶奶,我想你了。”
“傻孩子,刚分开就想奶奶了?”奶奶的声音笑了起来,“等奶奶身体好点,就去城里看你。你在那边要听话,好好吃饭,好好上学,别让奶奶担心。”
“嗯,我知道了。”初晓点了点头,“奶奶,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初晓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她不知道,明天去学校会遇到什么,不知道在这个家里,她还要忍多久。
但她知道,她不能放弃,不能让奶奶担心。她要好好活下去,好好学习,等她有能力了,就接奶奶来城里,给奶奶一个温暖的家。
她攥紧了手里的照片,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念着:奶奶,等我,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