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暖港
本书标签: 现代  传承  治愈     

晨雾漫新笺

暖港

顾行把安安落的槐树枝篮子挂在书屋门后,篮沿的夜露还没干透,轻轻一碰便滴落在青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林乔正用软布擦拭装顶针的玻璃罐,忽然听见“嗒”的一声轻响,是“故事信箱”的投信口落下个浅青色信封,封皮上沾着圈新鲜的槐叶印。

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手绘的槐花糕食谱,纸边还带着淡淡的面粉香,末尾画着枚小小的顶针图案,和玻璃罐里的老物件一模一样。“这字迹和画册里苏晚的手迹像极了!”陈教授刚迈进屋就瞥见食谱,凑过来细瞧后忽然拍腿,“是苏晚的侄女苏晓!她小时候总跟着学做糕,说要把方子传下去。”

林乔立刻把食谱贴在“四季故事本”旁,正好对着那枚铜顶针。顾行找来沈砚寄的“老巷风语”印章,在食谱角落轻轻盖下,铜纹与槐叶印相映,倒像是旧物与新笺在对话。安安攥着刚找回来的篮子跑进来,看见食谱眼睛一亮:“我们今天能做苏晚奶奶的槐花糕吗?”张奶奶恰好推门进来送新蒸的馒头,闻言笑道:“正合我意,材料都带来了!”

灶间很快热闹起来。张奶奶揉面时,特意让安安摸了摸顶针:“当年苏晚就是用它顶针引线,把蒸笼布缝得密密实实。”陈教授在旁回忆:“1978年那回,她缝布时扎破了手指,还笑着说‘甜要经点疼才香’。”林乔把这段闲话记在便笺上,贴在食谱旁边,顾行趁机按下相机快门,定格下安安踮脚看蒸糕的模样。

晨雾渐渐散了,巷口传来自行车铃声,是苏晓捧着个竹编食盒赶来。“听图书馆说方子送到了,特意带了刚蒸的改良版。”她打开食盒,里面的槐花糕缀着细碎的桂花,“加了奶奶当年晒的桂花蜜,是老巷的新味道。”安安捏起小块尝了尝,眼睛弯成月牙:“比想象中还甜!像风裹着花香进了嘴里。”

街坊们闻着香味聚过来,王师傅拎来个新雕的木托盘,上面刻着“槐糕承味”:“给新糕配个新家,和老蒸笼摆件凑一对。”小雨抱来罐晒干的桂花,撒在食盒周围:“添点秋天的香,正好接夏天的甜。”林乔索性在柜台摆了本“味忆册”,让大家写下吃糕的滋味——苏晓写“旧方出新味,老巷藏初心”,张奶奶补“糕甜人暖,还是当年的感觉”,安安画了个流口水的小人,说那是“幸福的样子”。

午后阳光斜照进书屋,苏晓要走了,她把竹编食盒留给林乔:“以后做糕就用它,奶奶说过食盒要盛着街坊的笑才好用。”安安塞给她张顶针素描:“画了苏晚奶奶的顶针,带着老巷的甜。”苏晓笑着收下,骑车远去时,食盒上的槐花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与巷口的风铃轻响缠在一起。

顾行整理“味忆册”时,发现食谱里夹着片新鲜的槐花瓣,不知是谁悄悄放进去的。林乔把改良版食谱添进《老巷夏俗记》的附页,提笔写了句:“旧方藏晨露,新糕漫巷香”。风穿过门帘,吹动“味忆册”的纸页,与顶针在玻璃罐里的反光相和,倒像是苏晚的声音在轻声应和,把糕的甜、人的暖,都织进了老巷的新故事里。

上一章 夜露沾旧物 暖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秋笺落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