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雨刚停,宫里就炸开了锅——淑妃柳氏竟主动跪在御书房外,恳请前往南方赈灾。
“陛下,臣妾听闻南方百姓受苦,心中难安。”淑妃一身素衣,妆容淡雅,跪在地上,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悲戚,“臣妾愿前往灾区,为百姓祈福,协助运送粮草,略尽绵薄之力,也为瑶宝公主的福气添一份助力。”
御书房内,尉迟烈看着窗外跪在地上的淑妃,眉头微蹙。
他对这位淑妃始终存着几分戒备,可她这番话却说得滴水不漏,既表了忠心,又抬了瑶宝,让人挑不出错处。
“淑妃有心了。”尉迟烈的声音从殿内传出,“只是赈灾辛苦,路途遥远,你一介女子,恐难承受。”
“陛下放心!”淑妃连忙叩首,“臣妾不怕辛苦!只要能为百姓做点事,为大齐分忧,哪怕粉身碎骨,臣妾也心甘情愿!”
殿外的宫人、太监们都窃窃私语,称赞淑妃“贤良淑德”“心系百姓”。
皇后闻讯赶来,看着跪在地上的淑妃,眼底闪过一丝警惕——她太清楚淑妃的性子,向来争强好胜,贪图名利,怎么会突然如此“慈悲”?
可不等皇后开口,尉迟烈已推门而出,沉声道:“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便准了。”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大皇子,“瑾儿,你即刻启程,与淑妃一同前往南方,负责督运粮草,安抚百姓,务必确保赈灾事宜顺利进行。”
“儿臣遵旨!”大皇子尉迟瑾躬身领命,眼神却掠过淑妃,带着几分审视。
他也觉得此事蹊跷,父皇让他随行,想必也是存了监视之意。
淑妃心里一沉——她本想独自前往,方便与虞国细作接头,没想到陛下竟派了大皇子同行,这下行事可就多了不少阻碍。
但她面上依旧装作感激涕零的模样,叩首道:“谢陛下恩准!臣妾定与大皇子同心协力,完成赈灾重任!”
回宫后,淑妃屏退左右,对着心腹宫女刘宫女怒声道:“没用的东西!本宫好不容易求来的差事,陛下竟然派了尉迟瑾那个碍事的家伙跟着!”
“娘娘息怒。”刘宫女连忙劝道,“大皇子虽在,可南方毕竟混乱,咱们总能找到机会与细作大人接头。再说,只要拿到赈灾粮的调度权,咱们就能趁机克扣粮草,交给细作大人,为虞国攻打大齐做准备。”
淑妃眼底闪过一丝狠厉:“说得对!粮草必须拿到手!至于尉迟瑾……只要他不碍事,本宫便暂时放过他;若是他敢坏本宫的事,就别怪本宫心狠手辣!”
她立刻开始收拾行装,表面上准备的都是祈福的法器、救济百姓的药品,暗地里却让刘宫女藏了一封密信,上面写着与虞国细作接头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克扣粮草的计划。
出发前夜,淑妃特意去了一趟瑶光殿,装作来看望瑶宝。
她抱着瑶宝,温柔地说:“瑶宝公主,淑妃娘娘要去南方给百姓送福气啦,你要不要给娘娘送个平安符,保佑娘娘一路顺利?”
尉迟瑶眨着眼睛,从枕头下摸出一个自己编的草编平安符,递给淑妃:“娘娘……平安。”
淑妃接过平安符,眼底闪过一丝不屑,嘴上却笑着说:“谢谢瑶宝,有了公主的平安符,娘娘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她不知道,这枚看似普通的草编平安符,是瑶宝跟着太子哥哥学编的,太子怕淑妃在南方搞鬼,特意在平安符里藏了一张极小的密信,上面写着“警惕淑妃,严查粮草”,并叮嘱瑶宝一定要亲手交给淑妃。
第二天一早,淑妃和大皇子带着赈灾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
队伍出发时,尉迟瑶站在城楼上,挥着小手喊:“淑妃娘娘……早点回来!”
淑妃回头看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虚伪的笑容,心里却在盘算着:等本宫拿到粮草,完成与虞国的约定,回来就是你的死期,小福星!
大皇子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面,手里紧紧攥着太子托人送来的密信,眼神坚定。
他知道,这次南方之行,不仅要赈灾救民,还要盯紧淑妃,绝不能让她的阴谋得逞。
队伍渐渐远去,消失在尘土中。
城楼上,谢一珩站在瑶宝身边,看着队伍离去的方向,眼神警惕。
他总觉得,淑妃这一去,绝不会那么简单,南方的赈灾之路,恐怕不会平静。
而皇宫里,尉迟烈站在御书房内,望着南方的方向,沉声对李德全说:“密切关注南方的消息,一旦有异动,立刻回报。”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应道。
一场围绕着赈灾粮草的暗斗,已悄然拉开序幕。淑妃的假慈悲背后,藏着怎样的阴谋?
大皇子能否顺利挫败她的计划?
南方的百姓,能否真正得到救赎?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