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遗刺绣大赛华东赛区的初评现场,设在市文化馆的展览厅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纸墨、颜料和淡淡织物气息的特殊味道,严肃而紧张。来自各省市的评审专家们,表情凝重,步履缓慢地穿梭在一排排展架之间,时而驻足细观,时而低声交流。
蘇清颜和苏晚站在展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等待着评审来到她们编号的展位前。苏晚穿着蘇清颜特意为她挑选的一条素雅改良旗袍,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略显苍白的脸。她的双手在身前紧张地交握着,指尖冰凉。尽管作品已经完美提交,但直到此刻,面对众多专家审视的目光,她心中依旧充满了忐忑。
蘇清颜站在她身侧,一身简洁的黑色西装裤装,气质清冷沉稳。她看似平静地观察着整个评审流程和周围的其他作品,但微微抿紧的唇角,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这不仅关乎苏晚的个人荣誉,更是“晚颜”工作室能否一鸣惊人、站稳脚跟的关键一役。
不远处,苏琪也由程玉梅大师陪同在场。程大师年逾花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中式盘扣上衣,气质雍容。她正低声与苏琪说着什么,苏琪则频频点头,脸上带着乖巧和自信的笑容。她的参赛作品是一幅气势恢宏的《万里江山图》,尺幅巨大,针法繁复,色彩绚丽,一看便知下了苦功,也极具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不少评审的目光。
苏琪偶尔瞥向苏晚这边的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和一丝等着看好戏的恶意。她确信,自己有着程大师的指导和苏家资源的支持,作品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难度上都碾压苏晚,胜券在握。
终于,评审专家组来到了《共生》的展位前。
几位评审的目光落在作品上,起初似乎并未有太大反应。毕竟,相比于周围一些色彩艳丽、构图宏大的作品,《共生》在尺幅和色彩上显得相对“内敛”。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停留的时间稍长,开始仔细品味画面的细节和意境时,神情渐渐发生了变化。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老专家,甚至从口袋里掏出了放大镜,凑近了仔细观察那藤蔓与树干交织的部分。他看着那极其复杂却又浑然天成的针法运用,看着丝线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和质感,眼中露出了惊讶和赞赏。
“这乱针绣用的……有想法啊。”他低声对旁边的另一位评审说,“看似乱,实则序,把老树的肌理和力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这凌霄花,套针里融入了水彩画的渲染效果,轻薄透亮,灵动得很。”
“不止是技法。”另一位气质儒雅的女评审接口,她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画面的整体气韵和主题表达上,“‘共生’这个主题选得好。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有思想深度。你看这构图,不平衡中求平衡,动感十足。这两种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针线表达得如此含蓄又充满力量,难得,真是难得。”
评审们低声交换着意见,点头的频率越来越高。他们见过的优秀绣品无数,但像《共生》这样,将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理念和深刻的人文思考结合得如此巧妙、如此打动人的作品,并不多见。它不像许多作品那样急于炫技,而是以一种更沉静、更内敛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蓬勃的、相互成就的生命力。
蘇清颜和苏晚屏息凝神地站在一旁,将评审们细微的表情和低语尽收眼底。苏晚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而蘇清颜,虽然表面依旧镇定,但微微收紧的指尖,也暴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苏琪也注意到了这边评审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而且气氛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她脸上的自信笑容渐渐有些僵硬,一种不安的感觉悄然升起。
初步评审结束,所有参赛者和陪同人员都被请到休息区等待结果。那短短的半个小时,对苏晚来说,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她低着头,不停地绞着手指,脑海中一片混乱。
蘇清颜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没有说话,但无声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终于,工作人员拿着结果名单走了出来。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薄薄的纸上。
“……获得本次华东赛区金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作品是——”工作人员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休息区,“编号 A-37,《共生》,作者:苏晚!”
轰——!苏晚的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和周围瞬间响起的掌声与议论声。
她……她得了金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她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向蘇清颜。蘇清颜也正看着她,那双总是清冷的眼眸里,此刻盛满了清晰的笑意和毫不掩饰的骄傲。她对着苏晚,轻轻地点了点头。
巨大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酸楚,如同海啸般同时涌上苏晚的心头,她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而另一边,苏琪在听到结果的那一刻,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她猛地站起身,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她死死地盯着苏晚,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不甘和疯狂的嫉妒。她身边的程玉梅大师,脸色也颇为复杂,她看了一眼苏琪,又远远地望了一眼那幅《共生》,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
蘇清颜没有去看苏琪那难看的脸色,她拉着还有些发懵的苏晚,穿过人群,走向前方,去领取属于她们的荣誉。
当苏晚从评委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时,感觉像是在梦中。台下闪光灯亮成一片,她有些眩晕,下意识地寻找蘇清颜的身影。
蘇清颜就站在台下不远处,没有靠近,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嘴角带着那抹极淡却真实的笑容,对她竖了一个大拇指。
那一刻,苏晚忽然明白了“共生”的真正含义。不是依附,不是谁庇护谁,而是彼此支撑,相互成就,共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她捧着奖杯,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声音虽然还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地说道:
“谢谢评委老师们的肯定。这幅《共生》,不仅仅是一件绣品,它更是我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的一种理解,也是……我和我姐姐,”她看向台下的蘇清颜,目光坚定而温暖,“共同努力的见证。我们会继续走下去,让苏绣,让更多美好的传统,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她的发言简短,却真挚动人,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蘇清颜在台下,看着那个在聚光灯下,虽然青涩却已然开始发光的女孩,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她知道,苏晚的翅膀,已经足够坚硬,可以开始尝试独自飞翔了。
而她们的“晚颜”,也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片充满竞争与机遇的天地里,撕开了一道口子,迎来了第一缕真正意义上的曙光。
绽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