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的余晖,如同温暖的灯盏,照亮了“晚颜”工作室简陋的空间,也短暂地驱散了苏晚心中积郁多年的阴霾。媒体报道虽未铺天盖地,但在非遗圈子和本地商界,苏晚这个名字,连同她那幅寓意深刻的《共生》,确实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一些之前对“晚颜”持观望态度的潜在客户,开始主动询价;甚至有两家主打东方美学的生活品牌,发来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
苏清颜冷静地处理着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筛选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严格把控着“晚颜”初期的发展节奏,不急于求成,避免过早被资本或流量裹挟。她知道,根基未稳时的繁华,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然而,荣誉带来的并非全是善意。苏家内部的氛围,因为这次获奖,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
苏明哲看着摆在书房桌上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心情复杂。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低估了这两个女儿,尤其是苏清颜。她不仅有能力,更有一种他看不透的底气和手段。他开始重新权衡家族资源的分配,甚至隐约觉得,或许……她们真的能成为苏氏企业转型的一股新力量?这个念头让他既期待又不安。
而苏明远一家的反应则激烈得多。失败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苏琪的心底。在家里,她摔碎了自己房间里所有能摔的东西,哭闹、咒骂,将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苏晚的“心机”和蘇清颜的“邪门”,甚至隐隐怨恨程玉梅大师“指导不力”。苏明远看着女儿癫狂的模样,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苏晚的获奖,不仅打了苏琪的脸,更是对他权威和谋划的直接挑战。他感觉自己在家族和公司里的空间正被一步步挤压。
“不能再等了。”苏明远对心腹手下吩咐,眼神狠厉,“去查!给我彻底地查苏清颜!她过去十八年到底在哪里?跟什么人接触过?一个在乡下长大的丫头,怎么可能有这种见识和能力?还有那个‘清爷’……我不信这之间没有关联!”他直觉苏清颜身上藏着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或许就是他扳回局面的关键。
与此同时,陆时衍也密切关注着苏家的动向和苏清颜的每一步。他派人送了一份精致的贺礼到“晚颜”工作室,是一套顶级的文房四宝和一本罕见的明代刺绣图谱影印本,既雅致又投其所好,分寸拿捏得极好。
附上的卡片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实至名归,期待未来。”落款是“陆时衍”。
这份礼物和留言,再次印证了陆时衍对她们非同一般的兴趣。苏清颜看着那本珍贵的图谱,眉头微蹙。陆时衍的耐心和精准的“投喂”,让她感觉像被一张无形而又柔软的网笼罩着,看似无害,却挣脱不得。她知道,与陆氏的合作或许是“晚颜”快速发展的捷径,但与之伴随的风险和代价,也必然巨大。她必须更加谨慎。
而在阁楼的夜晚,苏清颜对苏晚的引导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帮助苏晚提升技艺和应对具体危机,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战略思维和危机意识。
“这次获奖,只是一个开始,甚至可能是一个靶子。”苏清颜指着工作室初步接到的合作意向书,冷静地分析,“这些找上门来的,未必都是真心认可我们的理念。有些可能是想借我们的名气炒作,有些可能只是想廉价收购我们的设计,甚至……可能混杂着别有用心,想来探听虚实或者搞破坏的人。”
苏晚认真听着,点了点头。经历了之前的种种,她不再天真。“我明白,清颜姐。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利好冲昏头脑。”
“没错。”苏清颜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筛选标准和合作底线。‘晚颜’的核心是什么?是独一无二的设计,是无可替代的手工技艺,是‘共生’背后代表的价值理念。任何合作,都不能背离这个核心。宁愿发展得慢一点,也要保证方向和品质。”
她拿出一份自己草拟的《“晚颜”工作室合作基本原则》,与苏晚逐条讨论、修改。这里面包括了对于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对于手工匠人利益的保障、对于材料环保性的要求等等。这份原则,将成为“晚颜”未来行事的准则和铠甲。
苏晚看着燈光下苏清颜专注而坚定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敬佩和依赖。她知道,苏清颜不仅在为她遮风挡雨,更在教她如何自己建造屋檐,如何辨认方向,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坚持和事业的纯粹。
前路看似开阔了些,但苏清颜深知,水面之下,暗礁更多。苏明远的调查,陆时衍的窥探,以及那尚未完全浮出水面的、关于抱错真相的阴影,都像潜藏的漩涡,随时可能将她们卷入新的风暴。但她并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们彼此,是对方最坚固的船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