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雪刃焚天:元帅嫡女重生录
本书标签: 古代  复仇  大女主     

第二十二章 雨润新芽,心映黄土

雪刃焚天:元帅嫡女重生录

青州的清晨,是被雨洗过的清透。天刚蒙蒙亮,窗外的麻雀就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声音清脆得像浸了露水。李曦雪睁开眼时,萧允翊已经醒了,正趴在窗边,小手扒着窗棂,好奇地看着外面的景象——雨后的天空是淡淡的蔚蓝色,云层轻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远处的田野镀上了一层金边。田埂上的泥土湿润松软,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再也没有了昨日的干燥呛人。

“李姐姐,你看!谷子苗好像变绿了!”萧允翊的声音带着惊喜,小手指着远处的农田。李曦雪走过去,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昨日还枯黄矮小的谷子苗,经过雨水的滋润和内力的催生,竟真的泛出了淡淡的绿色,叶片微微舒展,像是刚睡醒的孩子,伸着懒腰。

“是啊,”李曦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雨水加上我们催芽的法子,谷子苗就能活过来了。今日我们去田里看看,帮百姓们把没种的谷种都种上。”

萧允翊用力点头,连忙穿上衣服,动作比平时快了许多。春桃早已备好早饭,是简单的玉米粥和咸菜,还有几个芝麻饼。萧允翊拿起一个芝麻饼,咬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玉米粥,笑着说:“今日的玉米粥真香,比宫里的燕窝粥还香!”

李曦雪看着他的样子,心中莞尔。这孩子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却觉得粗茶淡饭更香甜,不是因为味道真的更好,而是因为这粥里,有田野的气息,有劳作的期待。

吃过早饭,两人刚走出驿站,就看到陈石带着几个破锋营的士兵,推着几辆板车过来,板车上装着满满的耐旱谷种,还有一些农具。“统领,”陈石笑着说,“百姓们一早就去田里了,说要趁着泥土湿润,把剩下的谷种都种上。我们推了些谷种过来,万一有的人家谷种不够,正好能补上。”

“想得周到,”李曦雪点头,翻身骑上“踏雪”白马,萧允翊依旧坐在她身前,小手紧紧抓着缰绳。刚到田埂边,就听到一阵热闹的欢笑声——百姓们三三两两地分散在田里,有的弯腰补种谷种,有的用锄头松土,有的提着水桶浇水,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再也没有了昨日的愁云。

“姑娘来了!”昨日那位老农看到李曦雪,连忙放下手中的锄头,快步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株刚补种的谷子苗,苗尖泛着嫩绿,根部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您看,这苗活了!昨晚下了雨,今早一补种,芽尖就冒出来了,比昨日长得还快!”

李曦雪翻身下马,接过谷子苗,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嫩绿色的芽尖柔软湿润,带着勃勃生机。她笑着说:“老伯,这苗长得好,再好好照料,过不了多久就能抽穗了。家里的谷种够吗?不够的话,我们车上还有。”

“够了够了!”老农连忙摆手,脸上笑开了花,“昨日您送的谷种够种两亩地了,还有余粮呢。我家老婆子今早还说,等秋收了,一定要挑最好的谷子,给您送过去!”

萧允翊从李曦雪怀里跳下来,跑到田埂边,学着老农的样子,拿起一把小锄头,试着松土。他的力气小,锄头在手里摇摇晃晃,却学得认真,一下一下地挖着泥土,不一会儿,小脸上就沾了泥点,额头上也渗了汗珠,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陛下,您慢点,别累着。”李曦雪走过去,想帮他擦汗,却被萧允翊躲开了。“李姐姐,我不累!”他仰着小脸,脸上沾着泥,却笑得很开心,“我要帮百姓们种谷子,这样他们秋收就能有粮食了。”

旁边的百姓们见了,都笑着说:“这孩子心善,将来定是个好皇帝!”萧允翊听了,挖得更起劲了,小锄头挥舞得更快,虽然松土的动作还是有些笨拙,却没人笑话他,反而都觉得这孩子亲近。

李曦雪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暖意。从前的萧允翊,是皇宫里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如今的他,能弯腰在田里松土,能为了一株谷子苗的成活而开心,这就是最大的成长。

“统领,”秦风快步走过来,神色有些焦急,“西边的王家村,有几户村民说他们的土地太贫瘠,就算补种了谷种,怕是也长不好,想请您过去看看。”

“好,”李曦雪点头,对萧允翊说,“陛下,你在这里跟着老伯学补种,我去王家村看看,很快就回来。”

“我也去!”萧允翊放下小锄头,快步跑过来,小手抓住李曦雪的衣角,“我要和李姐姐一起去,帮百姓们想办法。”

李曦雪犹豫了一下,见他眼神坚定,便点头应了。王家村在青州西边的山脚下,路途不算近,而且昨晚下了雨,小路泥泞难走,马车根本过不去,只能骑马或步行。陈石牵着马,李曦雪抱着萧允翊,骑着“踏雪”白马走在前面,秦风带着士兵们推着板车跟在后面。

小路两旁长满了野草,雨后的野草湿漉漉的,沾了满裤脚的泥点。萧允翊趴在李曦雪怀里,小手紧紧抱着她的脖子,好奇地看着路边的景象——路边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墙壁上有裂缝,屋顶的茅草也有些稀疏,院子里的鸡在啄食,狗趴在门口打盹,显得有些冷清。

“李姐姐,这里的房子好破啊。”萧允翊小声说,“百姓们住在这里,下雨的时候会不会漏雨?”

“会的,”李曦雪的声音低了下来,“等解决了谷子的问题,我们就帮他们修房子,让他们住得暖和些。”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了王家村。村子里很安静,大部分村民都在田里,只有几个老人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愁眉苦脸地看着远处的农田。见到李曦雪一行人,一个老人连忙站起来,颤巍巍地走过来:“您就是那位能让谷种发芽的姑娘吧?快救救我们的地吧,实在是太贫瘠了,种什么都长不好。”

李曦雪跟着老人走到田里,这里的土地比之前看到的更差——不仅干裂,还夹杂着许多碎石子,泥土呈浅黄色,一看就没什么养分。田里的谷子苗稀稀拉拉的,有的刚发芽就蔫了,歪歪扭扭地倒在碎石子旁,几乎看不到绿色。

“姑娘,您看这地,”老人叹了口气,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石子,“全是石头,土又薄,就算下了雨,也存不住水,谷种种下去,要么不发芽,要么发芽了也活不长。我们试过种玉米、种豆子,都不行,每年收的粮食,还不够吃半年的。”

萧允翊从李曦雪怀里跳下来,走到田埂边,蹲下身,小手轻轻碰了碰蔫掉的谷子苗,小眉头皱了起来:“苗都蔫了,好可怜。李姐姐,我们能让它活过来吗?”

李曦雪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泥土,感受着土壤的贫瘠和干燥。她从行囊里取出一粒耐旱谷种,放在手心,指尖凝出一缕冰蓝色的内力,缓缓注入谷种——谷种慢慢膨胀,露出芽尖,却比之前的芽尖细弱许多,像是随时都会蔫掉。她又将内力注入土壤,试图滋润土壤,却发现土壤里的碎石子太多,内力刚渗进去,就被碎石子挡住,根本无法滋养谷种的根系。

“这样不行,”李曦雪站起身,眉头微蹙,“土壤里碎石太多,养分不够,就算催芽成功,谷苗也长不起来。得先把碎石子捡出来,再改良土壤。”

“捡碎石子?”老人愣了一下,“这田里的碎石子太多了,我们几户人家,就算捡上几天也捡不完啊。”

“我们帮你们捡!”萧允翊连忙说道,拉起李曦雪的手,“李姐姐,我们和士兵们一起捡,很快就能捡完的!”

李曦雪点头,对秦风说:“秦风,你带士兵们把板车上的谷种卸下来,然后和村民们一起捡碎石子,尽量把田里的碎石都捡干净。陈石,你去村里看看,有没有农家肥,比如鸡粪、羊粪,越多越好,我们用内力改良土壤,需要这些肥料增加养分。”

“是!”两人齐声应和,立刻开始行动。秦风带着士兵们走进田里,弯下腰,开始捡碎石子;陈石则去村里,挨家挨户地询问,很快就收集了几车农家肥,推到田埂边。

萧允翊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蹲在田里,小手捡起地上的碎石子,放进旁边的竹筐里。碎石子很尖,不小心就会划破手,萧允翊的小手很快就沾了泥,指尖也被划破了一个小口子,渗出血珠,他却咬着牙,没哼一声,继续捡着碎石子。

“陛下,你的手破了!”李曦雪发现后,连忙走过去,拿出手帕,小心翼翼地帮他包扎伤口,“别捡了,坐在田埂上歇会儿。”

“我不歇!”萧允翊摇摇头,眼神坚定,“百姓们的地这么差,我多捡一块碎石子,谷种就能长得好一点。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士兵们的手也破了,他们都没歇。”

李曦雪看着他指尖的伤口,又看了看田里忙碌的士兵和村民们——士兵们的手上也沾了泥,有的被碎石子划破,却没人抱怨,只是默默地捡着碎石子;村民们更是感激,有的给士兵们递水,有的帮着推车,大家齐心协力,田里的碎石子渐渐少了起来。

捡完碎石子,李曦雪开始改良土壤。她将农家肥撒在田里,然后指尖凝出冰蓝色的内力,缓缓注入土壤——内力像温水一样,慢慢滋润着土壤,将农家肥的养分均匀地散开,原本浅黄色的贫瘠土壤,渐渐变成了深褐色,变得松软肥沃,碎石子留下的坑洞也被内力填平,土壤变得平整而湿润。

“大家看,土壤变肥了!”一个村民惊呼起来,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土壤——松软湿润,带着淡淡的肥料香气,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坚硬和贫瘠。

李曦雪拿起一粒耐旱谷种,放在改良后的土壤里,指尖内力轻轻一催——谷种迅速发芽,芽尖嫩绿饱满,根系深深扎进土壤里,叶片舒展,很快就长到了一寸高,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活了!真的活了!”老人激动地喊道,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姑娘,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有了这肥土,我们的谷子终于能长好了!”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改良后的土壤和发芽的谷种,脸上满是惊喜和感激,有的甚至跪在地上,对着李曦雪磕头:“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李曦雪连忙扶起他们,语气温和:“大家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土壤改良好了,我们一起把谷种补种上,好好照料,秋收一定能有好收成。”

萧允翊也跑过来,学着李曦雪的样子,将谷种放在土壤里,用小手轻轻埋上土,然后指尖也凝出一缕微弱的内力——虽然内力很弱,却也让谷种冒出了一点芽尖,他开心地喊道:“李姐姐,我也让谷种发芽了!”

李曦雪笑着点头,摸了摸他的头:“陛下真厉害,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守护好百姓和这片土地。”

忙碌到午后,王家村的谷种终于补种完毕。改良后的土壤里,一排排嫩绿的谷苗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下舒展叶片,像是一片绿色的希望。村民们非要留李曦雪一行人吃饭,李曦雪推辞不过,便答应了。

村民们的家很简陋,土坯房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把椅子,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的老婆子端上了简单的午饭——一碗玉米粥,一碟咸菜,还有几个贴饼子,贴饼子是用去年剩下的陈面做的,有些粗糙,却烤得金黄酥脆。

萧允翊拿起一个贴饼子,咬了一口,虽然有些硬,却吃得很香。他看着桌上的饭菜,小声对李曦雪说:“李姐姐,百姓们平时就吃这些吗?没有肉,没有点心,只有粥和咸菜。”

“是啊,”李曦雪的声音有些低沉,“有的百姓,连这些都吃不上,只能挖野菜充饥。所以我们要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们都能吃饱饭,穿上暖衣,住上结实的房子。”

萧允翊重重点头,将手中的贴饼子吃完,又喝了一碗玉米粥,说:“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宫里的点心太多,吃不完都浪费了,我要把它们送给吃不饱饭的百姓。”

老人和老婆子听了,眼中满是感动,一个劲地给萧允翊夹咸菜,说:“好孩子,你这么心善,将来一定有好报。”

吃过午饭,李曦雪一行人准备离开王家村。村民们依依不舍地送他们到村口,老人的老婆子给李曦雪塞了一袋自己晒的干野菜,说:“姑娘,这野菜干净,泡软了炒着吃,很香。没什么好东西给您,您别嫌弃。”

李曦雪接过野菜,轻声说:“多谢大娘,我很喜欢。等秋收了,我再来看你们。”

走在回青州城的路上,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阳光洒在田埂上,给湿润的泥土镀上了一层金边。萧允翊趴在李曦雪怀里,渐渐睡着了,小脸上还沾着泥点,嘴角却带着笑意,或许是梦到了绿油油的谷苗,或许是梦到了百姓们秋收时的喜悦。

回到驿站时,天已经黑了。春桃连忙打来热水,帮李曦雪和萧允翊清洗手上的泥渍,又端上了热乎的饭菜。萧允翊睡醒后,坐在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李曦雪走过去,发现他在画今天的场景——画了干裂的土地,画了嫩绿的谷苗,画了弯腰补种的百姓,还画了一个小小的自己,正在捡碎石子,旁边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要让百姓吃饱饭。”

“李姐姐,”萧允翊抬起头,眼神认真,“我以后要每天都记日记,把看到的百姓的日子记下来,等我亲政了,就按照日记上写的,一件一件地帮百姓解决问题。我不要做只在宫里读书的皇帝,我要做一个能让百姓笑的皇帝。”

李曦雪蹲下身,轻轻抱住他,声音温和:“陛下一定会做到的。有你这样的皇帝,赤肖国的百姓,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深了,萧允翊睡熟后,李曦雪走到庭院里。驿站的庭院里,雨后的月季开得格外娇艳,花瓣上沾着水珠,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抬头望向青州的方向,远处的农田里,新补种的谷苗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希望。

她从行囊里取出李曦雨的书信,又读了一遍,信上的字迹依旧稚嫩,却透着认真:“三姐,师父说我练剑要心平气和,像春雨润万物一样,不能太急。我想,你帮百姓们种谷子,也是一样的吧,用温和的内力,像春雨一样,滋润土地,滋养谷苗,让它们慢慢长大。”

李曦雪笑了,指尖凝出一缕冰蓝色的内力,轻轻拂过庭院里的月季——内力温和,月季的花瓣微微舒展,像是更娇艳了些。她忽然明白,无论是练剑,还是治国,都需要一颗温和而坚定的心,像春雨润万物,像内力滋土壤,不急不躁,一步一步,才能让希望慢慢生长,让太平渐渐蔓延。

月光洒在庭院里,温柔而宁静。李曦雪知道,青州的谷子只是一个开始,日后还会有更多的难题等着她去解决,有更多的百姓等着她去守护。但只要她保持着这颗初心,像守护谷苗一样守护百姓,像滋润土壤一样滋润这片土地,赤肖国的太平盛世,就一定能实现。

她轻轻回到房间,看着萧允翊熟睡的脸庞,心中满是安宁。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照亮了那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要让百姓吃饱饭。”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她和萧允翊共同的初心,也是他们未来要一直坚守的方向。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御书房暖,田埂风柔 雪刃焚天:元帅嫡女重生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静水流深,暗涌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