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氛,如同绷紧到极致的弓弦。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释放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源于前途未卜的疲惫和焦虑。
成绩公布那天,天色阴沉得像一块脏兮兮的灰布。到了下午,竟稀稀拉拉地飘起了雪花。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雪花不大,落地即化,只在屋顶和枯草上留下些许湿痕,像天空勉强挤出的、冰冷的眼泪。
教学楼下的公告栏前,早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红色的成绩榜像一道巨大的符咒,牵动着每一个高三学子的心。苏念裹紧了羽绒服,挤在人群中,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她踮起脚尖,目光急切地扫过一个个名字,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第35名:苏念。
看到了!比上次月考又前进了两名!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驱散了身体的寒意。这是她熬夜苦读、拼尽全力才换来的成果,她感到一阵由衷的欣慰。笑容刚刚爬上嘴角,她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像被磁石吸引一般,投向了榜单的最顶端。
第1名:许尽欢。
那个名字,以一种绝对优势的姿态,稳居榜首。各科成绩近乎满分,尤其是物理,赫然标注着令人咋舌的分数。但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在名字旁边,还用加粗的字体标注着一行小字:
【物理竞赛全国金牌,获清华北大保送资格】
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这行字在苏念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她为他感到高兴,真心实意地高兴。她知道这枚金牌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和汗水。可这种高兴,很快就被一种更汹涌的情绪淹没——那是一种清晰的、令人窒息的距离感。
他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三十四名的排名差距,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国内最顶尖的学府,而她还在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苦苦挣扎。周围同学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
“我的天,许尽欢太牛了!直接保送了!”
“这成绩,清华北大随便挑了吧?”
“跟咱们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了……”
“听说他家背景也很硬,真是人生赢家啊……”
这些话语,无比清晰地印证了苏念内心的感受。她默默地退出拥挤的人群,站在外围,仰起头,任由冰凉的雪花落在她发热的脸颊上。雪花融化,带来一丝刺骨的清醒。她看着那片灰蒙蒙的天空,心里空落落的,那份好不容易取得的进步带来的喜悦,已被一种巨大的、名为“现实”的无力感冲刷得所剩无几。
晚上回到教室,气氛诡异。有人因为考得好而兴奋讨论,有人因为失利而默默垂泪。苏念坐在座位上,感觉自己和这一切格格不入。她拿出习题册,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许尽欢发来的短信,内容简短得近乎冷漠:
“竞赛结果已出。明日起,参加清华组织的封闭冬令营,为期一周。”
没有问候,没有分享喜悦,甚至没有一句关于她期末考试成绩的询问。只是一个冷静的通知。苏念盯着那行字,指尖冰凉。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颤抖的手指平稳下来,回复了三个字:
“恭喜你。加油。”
对方没有再回复。对话框里,她简短的祝福孤零零地悬在那里,像此刻她的心情。
那一周,校园里没有了许尽欢的身影。苏念的生活仿佛被抽走了一抹最重要的色彩,变得单调而灰暗。她照常上课、刷题、吃饭,规律得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只是,当她习惯性地看向后排那个空荡荡的座位时,当她经过他们曾一起讨论问题的走廊拐角时,当她深夜独自面对难题感到无助时……一种细密的、绵长的疼痛,便会从心底蔓延开来,无声无息,却持续不断。
雪,断断续续下了一周。覆盖了操场,覆盖了光秃秃的枝桠,也仿佛要覆盖掉所有曾经共同拥有的、温暖的记忆。
冬令营结束那天,许尽欢回来了。他看起来瘦了些,风尘仆仆,眼神比以往更加锐利,也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课间,他穿过教室,走到苏念的座位旁,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印着外地特产标识的精致纸盒,放在她桌上。
“给你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是旅途劳顿的痕迹。
苏念抬头看他,他移开了目光,似乎不敢与她对视太久。“谢谢。”她轻声道谢,声音干涩。
盒子里是昂贵的进口巧克力。包装精美,一看便知价格不菲。若是以前,苏念会为此开心很久。但现在,她拿着这盒巧克力,只觉得沉重。这更像是一种……补偿?或者,是一种标志着距离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礼物。
两人之间陷入一种尴尬的沉默。曾经自然流淌的默契,被一种无形的隔阂取代。他们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冰冷的玻璃,看得见彼此,却触摸不到温度。
“我……”许尽欢似乎想解释什么,或者想说些别的,但上课铃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未出口的话。他抿了抿薄唇,最终只化为一句,“先上课了。”便转身离开。
苏念握着那盒冰冷的巧克力,看着窗外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心里一片荒芜,比窗外的冬日更加寒冷。
这场雪,看似无声,却在她心里下了一场巨大的、足以淹没一切的暴风雪。它冻结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某些曾经炽热跳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