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到熟悉,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无数个细碎的瞬间:她会记得我不吃香菜,我会提醒她别忘带手机回家;难过时不用多说,递一杯热饮就够;开心时不用掩饰,笑着闹着也不怕尴尬。后来才懂,这样自然而然的陪伴,就是“我们成了好朋友”最好的样子。
晚托课的铃声刚落没多久,我就见她伏在桌上,肩膀轻轻发颤。明明指尖都在攥紧衣角,她抬头时却还扯着笑,声音轻得像飘在空气里:“我不疼的,你不用担心我。”
那句逞强的话像根小刺扎在心里,我没再多问,悄悄摸出手机搜附近的药店,手指飞快下单买了止痛药。药快到的时候,我拉着同桌跟老师说去校门口帮同学拿急用的东西,脚步都带着急,满脑子都是她疼得发白的脸。
可校门口的风越吹越凉,我从晚托的下课铃等到来上课的预备铃,又等到夕阳把云层染成灰粉色,眼看就要放学,外卖小哥的影子都没见着。不知什么时候,雨丝开始悄悄落在衣领上,凉丝丝的,混着没说出口的着急一起往下沉——药怎么还没来?她在教室里会不会更疼了?风裹着雨点儿打在脸上,我盯着空荡荡的路口,鼻子突然发酸,心里又慌又涩,只盼着能快点把药送到她手里,哪怕只是让她能稍微舒服一点也好。
晚托的放学铃终于响了,看着她被家人接走的背影,单薄得像要被晚风裹住,我攥着她给之前送给我的糖,站在走廊上没动。
雨还在下,细细密密地打在栏杆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明明我们才认识一个月,不过是一起分享过几次零食,在课上悄悄传过几张纸条,可刚才她强装没事的样子、此刻空落落的校门口,突然让眼泪没了预兆地掉下来。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哭,是没把药送到的懊恼,是担心她回家后还在疼的牵挂,还是心里某个地方,早就因为这短短一个月的相处,把她当成了舍不得让她受委屈的人。雨丝落在脸上,和眼泪混在一起,凉凉的,却怎么也压不住心里的慌——只希望她到家能好好休息,希望明天见到她时,能笑着说“我没事啦”。
第二天早读课,看见她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我几乎是立刻就凑了过去,声音里还带着没压下去的着急:“你昨天去看医生了吗?怎么样了?”
她一边放下书包,一边轻轻点头,语气说得很轻松:“嗯,看了,医生说是吃的东西太杂,复发了而已,没什么大事。”
“吃的太杂”这几个字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瞬间,之前每天拉着她一起点的奶茶甜品、换着花样点的外卖画面全涌了上来——那些我以为是分享快乐的零食,原来都成了让她疼的原因。我站在原地,喉咙像被堵住一样,说不出一句“对不起”,只觉得满心都是后悔。要是我没总带她吃那些杂七杂八的,是不是她就不会疼了?
这件事到现在都压在我心里,成了没说出口的结。每次再想起,都还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多注意一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