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风云争霸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八章 邯郸街巷,世民察赵情

风云争霸

邯郸的晨光带着赵地特有的爽朗,穿过赵王宫的飞檐翘角,在青砖铺就的庭院里投下参差的光影。李世民身着赵国特有的窄袖短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玉带,正站在廊下,看着庭院中那株抽芽的石榴树。新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像极了他此刻心中涌动的思绪——既带着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又藏着一份成竹在胸的笃定。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脂粉香与酒气,这是邯郸作为战国名城独有的气息。作为赵国的都城,邯郸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中原地区的商业与文化中心,“邯郸学步”的典故便源自这里,可见其繁华与影响力。

“大王,邯郸城的市井图与赵国的军户名册已备好。”蔺相如捧着一卷竹简,缓步走来。这位以“完璧归赵”闻名的赵国相邦,身着素色锦袍,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中带着温润的智慧,却又不失锐利。

李世民接过竹简,展开市井图。图上用墨笔细致地勾勒出邯郸城的街巷布局:东西走向的“天街”是主要的商业区,两侧店铺林立;南北走向的“军市”则聚集着兵器铺、马具坊,多与军旅相关;城南是平民居住区,低矮的房屋密密麻麻;城北则是贵族与官吏的府邸,高墙深院,气派非凡。

“相邦对邯郸倒是了如指掌。”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军市”的位置,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孤今日想微服出巡,亲自看看邯郸的市井民情,相邦可愿陪同?”

蔺相如微微一怔,随即躬身应道:“臣遵命。只是……邯郸虽繁华,却也鱼龙混杂,大王需多带护卫,以防不测。”

“不必。”李世民摆摆手,“就你我二人,再加两名侍卫扮作随从即可。若前呼后拥,反倒看不到真实的民情了。”

他深知,了解一个国家的根基,不能只看奏章与报告,更要深入市井,倾听百姓的心声。当年他在长安,也常微服出行,才能及时察觉民生疾苦,推出相应的政策。

换上一身普通的士绅服饰,李世民与蔺相如带着两名侍卫,出了赵王宫的侧门,融入了邯郸的早市人流中。

天街两旁,商贩们早已支起了摊子,吆喝声此起彼伏。卖早餐的摊主正用大铁勺搅动着锅里的胡辣汤,香气扑鼻;布庄的伙计在门口展示着新到的丝绸,引得不少妇人驻足;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火星从门缝里溅出来,落在青石板上,瞬间熄灭。

“这胡辣汤倒是有特色。”李世民停下脚步,看着摊主往汤里撒着花椒与茱萸,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辛辣的香气。

“赵地靠近北方,百姓喜食辛辣,以驱寒祛湿。”蔺相如解释道,“这家‘老王胡辣汤’在邯郸开了三代,味道最是地道。”

李世民示意侍卫买了两碗,与蔺相如蹲在路边的石阶上,慢慢喝着。胡辣汤入口辛辣,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驱散了清晨的微凉。

“客官是外地来的吧?”摊主是个络腮胡的壮汉,见李世民衣着得体却肯蹲在路边喝汤,忍不住搭话,“看您面生得很。”

“在下从关中而来,听闻邯郸繁华,特来看看。”李世民笑着答道,“生意不错?”

摊主叹了口气:“前两年还行,这两年秦国老在边境闹事,军饷加征,粮食涨价,百姓手里没钱,生意也难做了。”他指了指街对面的布庄,“你看那家‘锦绣阁’,去年还雇着十个伙计,今年就剩下三个了。”

李世民点点头,没有接话,心中却已记下。百姓的感受最是直观,边境战事对民生的影响,比奏章上的“赋税加重,民生凋敝”要具体得多。

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家兵器铺前。铺子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兵器:青铜剑、铁矛、弩机、皮甲……一名年轻的士兵正在挑选弩箭,与老板讨价还价。

“这铁箭簇要五十钱一支?太贵了!”士兵急得满脸通红,“上个月才四十钱!”

老板苦着脸:“小哥,不是我要涨价,是铁矿贵了。韩国那边把铁矿价格提了两成,我这成本也跟着涨啊。要不您看看这青铜箭簇?便宜些,三十钱一支。”

“青铜的不经用,射不了几箭就弯了。”士兵嘟囔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数了半天,才勉强够买十支铁箭簇,揣在怀里,郁郁地走了。

李世民看着士兵的背影,对蔺相如道:“赵国的铁器依赖韩国?”

“韩国宜阳的铁矿质量最好,赵国虽也有铁矿,但冶炼技术不如韩国,故多从韩国购入。”蔺相如答道,“只是近年各国摩擦增多,韩国时常借机抬价,确实对我军军备造成影响。”

李世民眉头微蹙。兵器是军队的命脉,若依赖他国,难免受制于人。他想起自己在长安时,曾命人改良冶铁技术,在各地设立官营铁匠铺,保障军械供应。看来赵国也需如此。

走到军市尽头,一座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门楣上写着“赵武馆”三个大字,门口立着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不少身着短打的年轻人正从里面出来,个个汗流浃背,却精神抖擞。

“这是邯郸最大的武馆,馆主是前赵国将军赵奢的旧部,不少军中将士都曾在此习武。”蔺相如介绍道。

李世民推门而入,只见院内分为数个场地,有人在练剑,有人在射箭,有人在演练骑兵冲锋的阵型。一名白发老者正在指导几名少年练习骑术,他手持长鞭,时不时在少年的马侧抽一下,喝令他们保持平衡。

“好身手!”李世民忍不住赞道。那几名少年不过十三四岁,却能在奔跑的马上做出俯身拾物的动作,骑术相当精湛。

老者转过头,见是李世民与蔺相如,抱拳道:“不知相邦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这位是……”老者的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见他气度不凡,却不认得。

“这位是……关中来的李公子,对我赵国骑术颇感兴趣。”蔺相如含糊地介绍道。

老者点点头,指着那些少年道:“这些都是军中子弟,从小习武,将来都是赵国的好儿郎。只是……”他叹了口气,“马太差了。馆里最好的几匹战马,都被征去前线了,剩下的这些,都是劣马。”

李世民走到马厩前,只见里面的战马果然身形瘦弱,毛色杂乱,与他记忆中大唐的河西战马相去甚远。“赵国的战马多从何处购入?”

“多从代郡与燕国边境的游牧部落购入,只是近年燕国与东胡摩擦增多,战马价格飞涨,且良驹难寻。”老者答道,“前几日听闻燕王皇太极派人去赵国求购战马,看来他们也缺马。”

李世民心中了然。骑兵是赵国的优势,胡服骑射的威名正是建立在强大的骑兵基础上,但若战马质量下降,这优势便会大打折扣。

离开武馆,已近午时。两人来到一家酒楼,选了个二楼的雅间,点了几样赵地特色菜:烤全羊、炖鹿肉、赵国春酒。

酒过三巡,蔺相如看着李世民道:“大王今日所见,便是邯郸的真实民情。边境战事、铁器依赖、战马匮乏……这些都是赵国面临的难题。”

李世民放下酒杯,目光透过窗户,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边境的事,需以谋略化解,不宜一味用兵;铁器与战马,需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他国。”

他顿了顿,继续道:“相邦,回去后拟一道旨意:其一,在邯郸设立官营冶铁作坊,招募韩国工匠,改良技术,争取三年内实现铁器自给;其二,派使者前往代郡,与游牧部落建立长期贸易关系,以粮食、丝绸换取战马,同时在代郡开辟马场,自行养马;其三,减轻边境郡县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由官府提供种子与农具。”

蔺相如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大王所见,切中要害。臣这就去办。”

正说着,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官差正粗暴地驱赶着街边的小贩,将他们的摊子掀翻,蔬菜水果散落一地。一名卖糖葫芦的老汉试图阻拦,被官差一脚踹倒在地,糖葫芦撒了一地,被来往的行人踩烂。

“住手!”李世民猛地站起身,声音中带着怒意。

官差们见有人敢管闲事,转过身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捕头,厉声喝道:“哪来的野小子,敢管衙门的事?不想活了?”

蔺相如上前一步,亮出腰间的玉佩:“瞎了你的狗眼!这是相邦府的人!”

捕头看到玉佩,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倒在地:“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望相邦恕罪!”

“你们为何驱赶小贩?”蔺相如冷冷地问道。

“回相邦,是……是少府令的命令,说天街要迎接秦国的使者,需清理街道,不得有摊贩逗留。”捕头战战兢兢地答道。

李世民眉头紧锁。为了迎接敌国使者,竟如此欺压百姓,这等作风,若不整顿,必失民心。“传孤旨意,撤去少府令的职务,永不录用。凡欺压百姓的官差,各打三十大板,流放边境。”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捕头等人吓得连连磕头,求饶不止。周围的百姓见状,纷纷拍手称快,看向李世民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大王,此处人多眼杂,我们还是先回府吧。”蔺相如低声提醒道。

李世民点点头,临走前,让侍卫给了卖糖葫芦的老汉一些钱,又让人收拾好散落的货物,才与蔺相如一同离去。

回到赵王宫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宫殿染成一片金黄,远处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悠长而嘹亮。

李世民坐在案前,回想着今日在邯郸街巷的所见所闻:胡辣汤摊主的叹息,士兵买箭的窘迫,武馆战马的瘦弱,官差对小贩的欺压……这些细节,拼凑出了一个真实的赵国——有勇武的根基,有繁华的表象,却也藏着民生的凋敝与吏治的松弛。

“传廉颇将军。”李世民对侍立一旁的内侍道。

片刻后,廉颇大步走进殿内,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位白发老将躬身行礼:“末将参见大王。”

“廉颇将军,今日孤在市井,听闻军中缺箭少马,可有此事?”李世民问道。

廉颇脸色一红,抱拳道:“是。韩国铁器涨价,战马难购,军中确有困难,只是……”

“不必解释。”李世民打断他的话,“孤已让相邦拟旨,设立官营冶铁作坊,开辟代郡马场。另外,孤看赵国骑兵的骑术虽精,但阵法略显陈旧,明日起,你组织骑兵演练‘锋矢阵’与‘雁行阵’,提高骑兵的协同作战能力。”

他记得当年大唐的玄甲军之所以能横扫天下,靠的不仅是精湛的骑术,更有灵活多变的阵法。

廉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从未听过这两种阵法,却见李世民说得笃定,便应道:“末将领命!”

待廉颇退下,李世民走到窗前,望着邯郸城的万家灯火。那些灯火如同繁星,点缀在夜色中,温暖而真实。他知道,要让这些灯火长久地亮下去,要让赵国真正强大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有信心。因为他看到了赵人的勇武,看到了邯郸的繁华根基,更看到了百姓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只要顺应民心,整饬吏治,强军备,兴农商,赵国定能在这乱世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邯郸的第一夜,在这位唐太宗的深思与决断中悄然度过。而属于赵国的新篇,已随着市井的喧嚣与军营的号角,缓缓开启。

上一章 第七章 新郑炊烟,匡胤抚韩民 风云争霸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章 大梁城郭,忽必烈定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