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釉余温
本书标签: 现代  现代言情 

展前灯下话匠心

青釉余温

筹备青瓷展的日子,老宅的工作室总是亮到深夜。苏清沅把祖父的线装笔记摊在长桌上,陆时衍正用相机逐页拍摄,闪光灯偶尔亮起,照亮纸页上深浅不一的釉色批注。陈老先生坐在一旁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当年的釉色小样,时不时伸手在笔记本上点画,补充着被时光模糊的细节。

“你看这处‘加三分高岭土,釉面更润’,”陈老先生指着笔记里的小字,指尖划过纸面,“当年你祖父为了验证这句话,连续烧了三窑,最后一窑的碗底还留着窑裂,现在想来,那裂纹倒像极了雨后天青的纹路。”他起身从藤箱里翻出一个青瓷碗,碗底果然有一道浅裂,却被精心装裱在木框里,旁边还贴着张泛黄的便签:“第三窑试釉,虽裂犹珍。”

苏清沅接过瓷碗,指尖抚过裂纹,忽然想起整理旧物时发现的那封未寄出的信——祖父在信里写“青瓷如人,有瑕疵才更真”。她把碗轻轻放在展架模型旁,转头对陆时衍说:“咱们把这些有故事的‘不完美’瓷器也摆出来吧?比起完整的梅瓶,它们更能让人看见烧瓷的不易。”

陆时衍正对着电脑整理守窑火的照片,闻言立刻调出一张:画面里苏清沅靠在他肩上,窗外是初亮的天光,观察孔里泛着浅蓝的窑火。“我早把这些照片洗出来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照片,“还有咱们记录窑温的曲线,我也扫描成了大图,到时候贴在展墙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知道‘雨过天青’背后,是一整夜的守候。”

陈老先生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忽然起身走向柴房。片刻后,他抱着一个旧陶罐出来,罐口蒙着块蓝布。“这里面是我和你祖父当年剩下的紫金土,”他掀开蓝布,露出罐里深褐色的土块,“当年我们总说,要留着它烧一窑‘传世瓷’,现在正好,你们把它装在玻璃罐里,摆在展柜最前面,就当是我和你祖父,给青瓷展添份心意。”

苏清沅接过陶罐,土块带着淡淡的土腥味,却让她想起调釉时的场景——陆时衍帮她研磨釉料,粉尘落在他袖口,像撒了层细雪。她忽然握住陆时衍的手,指尖触到他掌心因揉泥磨出的薄茧:“等展会结束,咱们用这紫金土再烧一窑瓷吧?就烧两只茶杯,一只给陈爷爷,一只咱们留着。”

陆时衍反手握紧她的手,眼底满是笑意:“好,到时候咱们还守着窑火等天亮,我给你泡菊花茶,你给我读祖父的笔记。”陈老先生坐在一旁,看着两人相握的手,笑着摇了摇蒲扇:“你们呀,倒比我和你祖父当年更有默契。我还记得当年我和他调釉,总为了加多少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靠猜拳定输赢。”

夜色渐深,工作室的灯依旧亮着。长桌上的展架模型慢慢有了雏形:左边摆着祖父的旧笔记和釉色小样,中间是迷你梅瓶和带裂纹的青瓷碗,右边则放着新烧的青釉茶杯——那是陆时衍前几天试烧的,杯底刻着“时衍”“清沅”两个小字。

苏清沅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那片夹在信里的干枯菊花瓣,小心地放在透明相框里:“这个也要加上,它可是祖父和陈爷爷友谊的见证。”陆时衍帮她把相框摆在展架最上层,灯光落在花瓣上,竟透出淡淡的黄,像还带着当年的菊香。

陈老先生看着满桌的展品,忽然轻声说:“明天开展,我把当年和你祖父一起用的测温仪也带来。那东西虽旧,却记着咱们两代人的窑火温度。”他起身时,脚步有些慢,却透着难掩的激动——这个他和苏砚秋盼了大半辈子的青瓷展,终于要来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展架模型上,给每件展品都镀上了一层银辉。苏清沅关掉相机,陆时衍合上笔记本,陈老先生把紫金土陶罐轻轻放回展架旁。三人站在长桌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都没了言语——千言万语,都藏在那些旧物的温度里,藏在对青瓷的热爱里。

临睡前,苏清沅站在窑炉前,轻轻摸了摸炉壁。仿佛能听见祖父的声音,在耳边轻声说:“清沅,做得好。”她抬头看向窗外的月亮,忽然笑了——明天,会有更多人听见青瓷的故事,会有更多人懂得,那些釉色里藏着的,不仅是匠心,更是时光最温柔的馈赠。

上一章 瓷声里的旧时光 青釉余温最新章节 下一章 青瓷展里的时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