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基层干部
本书标签: 现代 

公示栏前的红手印

基层干部

仓库风波后的第一个周一,商业大楼的公示栏前围满了人。张建国的检查书用毛笔写在大红纸上,字迹虽算不上工整,却透着股狠劲——“自愿扣发半年奖金,负责乡镇网点售后,若再犯,自动离职”。

“张副经理这是来真的?”烟酒柜的新柜长小声嘀咕。自从老赵被调去整理仓库,这个位置就空着,张建国主动提出让职工投票选举,说是“把权力还给大家”。

陈阳荣站在人群外,看着张建国蹲在地上,给围观的老职工念检查书里的“整改措施”:“以后乡镇订单的进货单,我会复印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贴公示栏,一份送乡镇代表手里,谁都能查。”

王建军拿着新印的“乡镇服务反馈表”走过来,表格上印着“质量”“价格”“售后”三个打分栏,末尾留着“意见栏”:“陈书记,李乡长刚才打电话,说清溪乡的孩子们盖着新被子睡得香,特意让我谢谢您。”

“该谢的是他自己。”陈阳荣朝张建国努嘴,“你看,他正在跟周老汉讨教怎么捆货才不磨坏包装。”

果然,张建国正拿着根麻绳,学着周老汉的样子给纸箱打十字结,手指被勒出红印也没吭声。周老汉笑得露出豁牙:“这捆法是俺们赶车人传下来的,山路再颠也散不了,保证乡镇的货跟县城的一个样。”

忽然有辆黑色轿车停在楼前,张副县长的秘书匆匆走进来,直奔办公室。陈阳荣心里“咯噔”一下——自从仓库的事传开,这位副县长已经半个月没露面了。

“陈书记,副县长让您过去一趟。”秘书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熟稔,“说是省厅的连锁经营申报材料,有些地方要改。”

张建国突然站起来:“我跟您一起去。”他把麻绳往口袋里一塞,“申报材料里有乡镇网点的部分,我比陈书记熟。”

陈阳荣看了他一眼,见他眼神坚定,便点了点头。

副县长的办公室飘着淡淡的茶香。张副县长靠在沙发上,指尖敲着那份申报材料:“老陈啊,这材料写得太实了,什么‘乡镇售后率100%’‘零投诉’,显得太刻意,改改,稍微谦虚点。”

“这不是谦虚的事。”陈阳荣翻开材料,指着后面附的乡镇回执单,“每张单子上都有乡镇代表的签字,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张建国忽然开口:“姐夫,仓库那次是我犯浑,差点坏了大事。现在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一点点跑出来的,改不得。”

张副县长的脸色沉了沉:“建国,这里没你的事。”

“怎么没我的事?”张建国往前凑了半步,“连锁经营是大楼的事,也是全县乡镇的事。上次我去清溪乡,李乡长说盼着网点能开到每个村,让老百姓不用再跑几十里山路买东西。这些数据,是给他们的定心丸。”

办公室里的空气僵住了。秘书想打圆场,却被陈阳荣用眼色按住。他看着张建国——这个曾经总把“我姐夫”挂在嘴边的年轻人,此刻腰杆挺得笔直,眼里的光比办公室的吊灯还亮。

“行。”张副县长忽然松了口,拿起笔在材料上签了字,“按你们的意思报。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出了岔子,谁也别想躲。”

走出县政府大院,张建国长长舒了口气,额角的汗珠子滚进衣领:“刚才我腿都在抖。”

陈阳荣笑了:“可话没说错。”

回到大楼时,公示栏前又多了张新纸——是职工们联名写的“推荐信”,推荐张建国兼任乡镇网点负责人。末尾的红手印密密麻麻,像片燃烧的小火苗。

张建国站在公示栏前,手指抚过那些红手印,忽然红了眼眶。王建军拍着他的肩膀:“这是大家给你的机会。”

“我知道。”张建国的声音有点哽咽,“以后我要是再犯浑,你们就把这纸撕了,把我赶出去。”

傍晚的霞光里,商业大楼的玻璃穹顶反射着金红色的光。陈阳荣看着职工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乡镇网点的规划,张建国正拿着地图,给小郑他们讲清溪乡的山路该怎么走,王建军和刘梅在旁边补充着进货清单,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劲。

他忽然想起筹备开业时,自己在日记本上写的话:“改革就像种庄稼,得把根扎在土里,施肥、除草,才能盼到丰收。”现在看来,这地里的苗,已经开始往上蹿了。

夜里的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停。都是各乡镇打来的,有的要订秋装,有的想增设代收点,还有个村小学的老师说,孩子们想给大楼的叔叔阿姨写感谢信。

陈阳荣握着听筒,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童声,忽然觉得,这玻璃穹顶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那些曾经的裂痕、暗礁,终将被这些热乎乎的日子,慢慢熨平、填满。

窗外的月光落进来,在“连锁经营申报材料”上投下淡淡的影子。陈阳荣拿起笔,在末尾添了句话:“让每个乡镇的角落,都能看见大楼的灯。”

上一章 仓库里的猫腻 基层干部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乡镇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