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工棚里,空气比往常沉闷。沈念一低头打磨着“星轨”的零件,砂纸与金属摩擦的声音规律地响着。林晨则在一旁调试着新增加的光学组件,两人之间的对话仅限于必要的技术交流。
“角度再偏东十五度。”林晨头也不抬地说。
沈念一默默调整了支架的角度。她能感觉到林晨似乎也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但他什么也没问。这种心照不宣的沉默,反而让气氛更加尴尬。
“上周物理集训怎么样?”沈念一终于忍不住问道,声音刻意保持平静。
“还好。题目比预赛难。”林晨简短回答,手中的螺丝刀没有停顿。
又是一阵沉默。沈念一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工棚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抱歉打扰了,林晨在吗?”徐薇站在门口,微笑着看向他们。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却依然散发着一种难以忽视的自信。
林晨有些意外地抬起头:“徐薇?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问了几个人才知道学校后面还有这么个地方。”徐薇自然地走进工棚,目光落在“星轨”半成品的装置上,“这就是你们在做的东西?很有意思的结构。”
沈念一站在原地,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徐薇的突然出现,让她本能地绷紧了神经。
“这是沈念一,项目的合作者。”林晨简单介绍道,“念一,这是徐薇,物理集训的同学。”
“我们见过一面。”徐薇对沈念一点头微笑,随即转向林晨,“其实我是来送资料的。陈老师让我把这些交给你,是近十年的竞赛真题和解析。”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林晨。
“谢谢,麻烦你特意跑一趟。”
“不麻烦,正好我也想来见识一下你的‘课外项目’。”徐薇的目光再次投向“星轨”,“这是光学装置?原理是棱镜折射还是衍射光栅?”
林晨开始解释装置的基本原理,徐薇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专业的问题。沈念一站在一旁,看着两人流畅的学术交流,一种无力感悄然蔓延。他们讨论的许多物理概念已经超出了高中范围,是她完全陌生的领域。
“所以你们是通过调节偏心轮来改变光路路径?”徐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意思。不过如果考虑加入偏振片,光影效果会不会更丰富?”
她从包里拿出一支笔,随手在纸上画了个简图:“像这样,在不同层级加入可调节的偏振滤光片。”
林晨认真地看着简图:“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安装需要重新设计结构。”
“需要我帮忙吗?上学期我正好做过类似的光学实验。”徐薇微笑着说,“当然,如果不会打扰你们的话。”
沈念一终于忍不住开口:“现在的设计已经基本确定了,临时改动可能会影响整体结构。”
徐薇转向她,笑容不变:“也是,是我考虑不周。你们继续,我就不打扰了。”
她朝林晨点点头:“资料送到我就先走了,周一集训见。”
徐薇离开后,工棚恢复了安静,但空气似乎更加凝重了。
“她怎么会知道这里?”沈念一轻声问,手中的砂纸无意识地摩擦着零件边缘。
“可能是听其他参加集训的同学说的。”林晨回答,注意力已经回到了“星轨”上,“偏振片的建议其实有可行性,我们可以考虑在下一版本中尝试。”
沈念一没有回应。她看着林晨专注的侧脸,突然意识到,对他们来说,“星轨”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艺术装置;而对林晨和徐薇这样的人而言,它或许只是一个有趣的物理模型。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们按照计划完成了当天的进度,但沈念一始终感觉有什么东西横亘在两人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疏离。
收拾工具时,林晨突然说:“下周三最后一次集训,之后就不会占用平时时间了。”
沈念一愣了一下,点点头:“知道了。”
回教室的路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沈念一偷偷看向林晨,他依然是一副沉思的表情,仿佛全世界最吸引他的只有那些公式和原理。
她想起徐薇自信从容的笑容,想起她和林晨之间流畅的专业对话,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悄然升起。
也许,她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林晨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这个合作中的位置。
“林晨,”她突然停下脚步,“你觉得‘星轨’最终能成功吗?”
林晨转头看她,似乎对她的问题感到有些意外:“技术上没有问题。为什么这么问?”
“没什么,只是突然想知道。”沈念一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有些问题,她还没有准备好问出口。比如,项目结束后,他们之间这种脆弱的联系,是否也会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