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架空历史 

世家发难,朝堂暗涌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秋收的金风刚掠过京城郊野,粮价便毫无征兆地疯涨。不过三日,米价已较平日翻了三倍,杂粮价格也水涨船高,京城百姓纷纷囤积粮食,街头巷尾满是焦虑的议论声。

“定是世家与豪强在背后操纵!”农桑署内,林晚看着各地传来的粮价报表,指尖重重划过纸面,“新政减赋让他们利益受损,便想借粮价波动逼陛下废除新政。”

周老板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夫人,属下查到,王怀安的侄子王启元联合了三州的粮商,暗中囤积了百万石粮食,还阻断了部分粮道,导致市场粮食供应短缺。”

林晚眸色一沉。王怀安身为礼部尚书,是世家集团的核心人物,此次粮价波动显然是他精心策划的阴谋。若不能尽快稳定粮价,百姓怨声载道,新政便会岌岌可危,甚至可能被世家借机推翻。

“不能再等了。”林晚当机立断,“我即刻起草‘官民共储粮’方案,由官府出面,以合理价格收购农户手中的余粮,同时开放官仓,平价售粮,打破粮商垄断。”

方案拟定后,林晚连夜入宫求见萧景渊。此时的摄政王府书房,灯火通明,萧景渊也正因粮价之事焦头烂额。收到林晚的方案后,他仔细翻阅,眼中闪过赞许:“此计甚妙!官民共储,既稳定了粮价,又能为来年备荒,还能让百姓看清世家的真面目。”

次日早朝,萧景渊将“官民共储粮”方案呈给陛下,同时奏明粮价波动的真相:“陛下,此次粮价暴涨,并非粮食减产,而是以王启元为首的粮商,勾结地方豪强,囤积居奇、阻断粮道所致。他们背后,正是不满新政的世家势力,意图逼宫废政!”

话音刚落,王怀安立刻出列反驳,面色涨红:“摄政王血口喷人!犬侄经商本分,绝无囤积居奇之事。摄政王此举,无非是想借机打压世家,独揽朝政!”

“是否属实,一查便知。”萧景渊早有准备,示意内侍呈上证据,“这是周老板从各地粮商处收集的往来账目,上面清晰记录了王启元收购粮食、囤积入库的明细;这是被阻断粮道的船夫证词,他们亲眼目睹王启元的人拦截粮船。”

证据确凿,王怀安一时语塞,冷汗顺着脸颊滑落。其他世家官员见状,纷纷出面打圆场,试图混淆视听:“摄政王,即便粮商有囤积之举,也未必是世家指使。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粮价,而非追究责任。”

“追究责任与稳定粮价,二者并不冲突。”萧景渊寸步不让,“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推行‘官民共储粮’方案,同时命刑部严查囤积居奇、阻断粮道之人,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新帝虽年幼,却也知晓粮价波动关乎民生,当即准奏:“准摄政王所奏,即刻执行。”

圣旨一下,林晚立刻调动农桑署与户部的人手,在京城及周边州县设立粮食收购点与售卖点。官府以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农户余粮,再以平价卖给百姓,同时敞开官仓,保障粮食供应。

百姓们闻讯,纷纷将家中余粮卖给官府,又以平价购买所需粮食,市场粮价很快趋于稳定。而那些囤积粮食的粮商,见官府出手,百姓不再抢购,只能低价抛售库存,损失惨重。王启元因囤积居奇、阻断粮道,被刑部捉拿归案,打入天牢。

王怀安得知侄子被抓,又急又怒,却无可奈何。他深知,此次萧景渊证据确凿,若再强行辩解,只会引火烧身。但他并未放弃,暗中联络其他世家官员,商议对策。

“萧景渊推行新政,处处针对世家,若不反击,我们迟早会被他一个个扳倒。”一位世家官员沉声道,“如今‘官民共储粮’方案深得民心,我们无法直接反对,不如从其他方面入手,阻碍新政推行。”

“不错。”王怀安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萧景渊的新政,离不开粮饷支持。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地方官员,拖延赋税上缴,同时散布流言,说新政耗空国库,导致军饷短缺,动摇军心。”

商议已定,世家官员们开始暗中行动。地方上,部分世家出身的官员以各种借口拖延赋税上缴;军中,也出现了“新政导致军饷短缺”的流言,一些士兵心生疑虑,士气受到影响。

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渊与林晚立刻商议对策。

“世家这是想釜底抽薪。”萧景渊脸色凝重,“赋税拖延,国库空虚,新政与军饷都会受影响。若军心动摇,边境恐生变故。”

林晚沉思道:“赋税拖延,我们可以用抄没的世家财产先行垫付军饷,稳定军心。同时,派人前往地方,严查拖延赋税的官员,杀鸡儆猴。另外,我们可以加快农桑署的粮食收购与储存,一旦粮食储备充足,即便赋税拖延,也能保障民生与军队供应。”

“好!”萧景渊点头认同,“我即刻命户部动用抄没财产垫付军饷,同时派赵虎前往地方,严查拖延赋税的官员;林姑娘,粮食储备之事,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林晚应道。

很快,朝廷下旨,严厉斥责拖延赋税的地方官员,并将其中两名情节严重的世家出身官员革职查办,押解回京问罪。其他地方官员见状,不敢再拖延,纷纷将赋税上缴。同时,军饷按时发放,流言不攻自破,军心重新稳定。

林晚则加大了粮食收购力度,农桑署的粮仓很快堆满了粮食。她还创新推出“粮食储蓄”制度,百姓可将余粮存入农桑署,按比例获得利息,既增加了粮食储备,又为百姓提供了便利,深得民心。

世家的阴谋再次破产,王怀安等官员气急败坏,却再也不敢公然反对新政。经过此次粮价风波,萧景渊与林晚的新政不仅没有被推翻,反而更加深入人心,朝堂上的支持声音也越来越大。

萧景渊看着朝堂上日益稳固的局面,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林晚的智慧与支持。若不是她及时提出“官民共储粮”方案,稳定粮价,新政恐怕早已陷入危机。

深夜,摄政王府书房,萧景渊为林晚递上一杯热茶:“林姑娘,此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世家的阴谋恐怕就得逞了。”

林晚接过热茶,浅啜一口,笑道:“殿下过奖了。我们是盟友,理应互相扶持。世家势力根深蒂固,此次只是小试牛刀,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

萧景渊点头道:“不错。但经过此次事件,我们已经占据了主动。接下来,我们要加快新政推行的步伐,让更多百姓受益,彻底稳固民心。只要民心在我们这边,世家再想兴风作浪,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林晚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殿下说得对。农桑署下一步计划在各州府设立分署,扩大高产作物的种植范围,同时开设工匠学堂,培养更多掌握改良农具技术的工匠。相信用不了多久,大胤的民生与国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经历了一场朝堂暗涌与粮价风波,新政的根基愈发稳固,萧景渊与林晚的配合也愈发默契。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但只要二人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革新朝政、开创盛世的理想。而那些妄图阻碍新政的旧势力,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上一章 摄政临朝,新政初启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边境余患,烽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