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架空历史 

智破联军,恩威并施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

雁门关的残阳染红了城墙,萧景渊立于城头,望着关外溃逃的北狄残部,眼中没有丝毫松懈。西羌已破,但北狄余孽仍盘踞在百里之外的黑风寨,凭借山势险峻负隅顽抗,且暗中联络了周边几个摇摆不定的游牧部落,若不彻底肃清,迟早会死灰复燃。

“殿下,黑风寨易守难攻,北狄残兵虽只剩三千,却皆是悍勇之徒,硬攻恐伤亡惨重。”秦风指着关外的地形图,沉声分析,“且周边部落态度不明,若他们倒向北狄,我们将腹背受敌。”

萧景渊指尖划过地图上的黑风寨,眸色锐利:“硬攻非上策,当用‘剿抚结合’之策。”他当即下令,兵分三路:一路由赵虎率领,扼守黑风寨下山要道,切断其粮草补给;一路由沈毅率领,威慑周边游牧部落,不准其提供援助;自己则亲率主力,对黑风寨形成合围之势,只围不攻,静待其变。

与此同时,林晚接到萧景渊的书信,知晓边境战事进入关键阶段,不仅要肃清残敌,更要安抚归降部落,稳固长远局势。她立刻从农桑署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带上高产作物种子、农具图纸和粮食,启程前往边境。

黑风寨被围数日,粮草断绝,寨内人心惶惶。北狄首领拓跋烈多次率军突围,均被赵虎击退,伤亡惨重。部落中开始出现投降的声音,不少士兵思念家乡,不愿再做困兽之斗。

“首领,再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萧景渊的军队粮草充足,我们根本撑不了多久!”一名副将跪在拓跋烈面前,恳请道,“不如投降吧,或许还能有条活路。”

拓跋烈怒喝一声,拔剑斩杀副将:“谁敢再提投降,这就是下场!我们北狄勇士,宁死不降!”

然而,血腥的镇压并未阻止投降的浪潮。当晚,就有数百名北狄士兵悄悄溜出山寨,向萧景渊的军队投降。萧景渊亲自接见他们,不仅没有为难,反而好酒好肉招待,承诺只要真心归降,便可获得土地,与大胤百姓一同安居乐业。

消息传回黑风寨,寨内士兵的投降意愿更加强烈。拓跋烈深知大势已去,却仍不甘心,决定孤注一掷,趁夜率军突围,前往投靠周边的游牧部落。

但他的计划早已被萧景渊识破。当拓跋烈率领残部冲出山寨时,早已埋伏好的大军立刻发起进攻。北狄士兵本就士气低落,又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拓跋烈拼死抵抗,最终被秦风生擒。

黑风寨被破,北狄残部尽数被歼或投降。周边的游牧部落见状,纷纷派遣使者前来,表达归附之意。萧景渊对前来归附的部落首领热情接待,设宴款待,并颁布了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允许部落保留原有习俗,不强行干涉内部事务;二是开放边境互市,允许部落用牲畜、皮毛换取粮食、布匹等物资;三是提供高产作物种子和耕种技术,帮助部落发展农业,实现自给自足。

“各位首领,大胤与各部落在边境共处多年,本应和睦相处,互通有无。”萧景渊举杯说道,“以往的冲突,多因资源匮乏、沟通不畅所致。如今,我大胤愿与各位化干戈为玉帛,共建和平边境。若有部落胆敢再犯,我必率军严惩不贷;若真心归附,大胤定当厚待。”

部落首领们纷纷举杯响应,心中的疑虑彻底打消。他们深知,萧景渊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反抗只会自取灭亡,而归附后的优惠政策,能让部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就在此时,林晚率领技术员抵达边境。她没有停歇,立刻前往归附部落的聚居地,实地考察土壤和气候条件,指导部落民众开垦荒地、修建灌溉设施。

“首领,这是玉米和红薯的种子,适应性强,产量高,即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林晚将种子递给一位部落首领,耐心讲解种植方法,“这是曲辕犁的图纸,用它耕种,省时省力,能提高耕种效率。”

部落民众们对这些从未见过的作物和农具充满了好奇,纷纷围上来请教。林晚和技术员们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播种、耕地,还教他们制作简易的灌溉工具。

一位年长的部落民众,看着绿油油的秧苗,激动地说道:“护国夫人,我们世代游牧,靠天吃饭,遇到灾年就只能挨饿。如今有了这些作物和技术,我们也能像大胤百姓一样,种出粮食,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只要大家辛勤劳作,用心耕种,定能收获满满的粮食。”林晚笑着说道,“农桑署还会在边境设立农技站,派技术员长期驻守,为大家提供帮助。”

在林晚的指导下,归附部落的农业生产很快有了起色。玉米、红薯长势喜人,第一次收获就获得了大丰收,部落民众们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他们还通过边境互市,将多余的粮食和牲畜换成所需的物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而对于顽抗到底的拓跋烈,萧景渊在查明他曾多次屠杀边境百姓、犯下滔天罪行后,依法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周边部落见状,更加敬畏萧景渊的恩威,再也不敢有丝毫异心。

边境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形成了“军事震慑+民生融合”的长治格局。萧景渊下令撤军,只留下部分军队驻守雁门关,维护边境秩序。

临行前,萧景渊与林晚一同视察了边境的互市场和农技站。看着热闹的互市、长势喜人的农田,以及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各族民众,二人心中满是欣慰。

“林姑娘,此次边境能彻底稳定,多亏了你。”萧景渊感慨道,“若不是你带来的高产作物和耕种技术,归附的部落也难以真正安定下来。”

林晚摇摇头:“殿下过奖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军事上的胜利只能暂时平定边境,而民生上的融合,才能让各族民众真正和睦相处,实现长久的和平。”

萧景渊深以为然:“你说得对。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边境的民生建设,扩大互市规模,推广农业技术,让边境成为各族民众安居乐业的乐土。”

二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默契。此次边境之行,不仅彻底肃清了残余威胁,更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为大胤的边境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萧景渊和林晚率领大军返回京城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新帝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对二人的功绩大加赞赏,加封萧景渊为“镇国公”,赏赐良田万亩;林晚则被册封为“一品护国夫人”,享有入朝议事的特权。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纷纷表示祝贺。那些曾经反对新政的世家官员,见萧景渊威望日隆,再也不敢公然发难,只能暗中蛰伏。

萧景渊和林晚深知,边境的稳定只是大胤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继续推行新政,巩固朝政,改善民生,让大胤真正走向繁荣昌盛。而那些潜藏的旧势力,也随时可能再次兴风作浪,一场新的博弈,或许正在悄然酝酿。但他们已然做好准备,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上一章 边境余患,烽烟再起 穿成弃妃:我靠种田旺翻全皇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内廷风波,后宫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