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平定的喜庆尚未散尽,内廷的暗流已悄然涌动。太后李氏深居长乐宫,看着朝堂上萧景渊权势日隆,新政推行得如火如荼,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新帝年幼,若萧景渊继续手握军政大权,迟早会架空皇权,甚至取而代之。
“太后,萧景渊如今权倾朝野,朝中官员多是他的亲信,新政又触及世家与外戚利益,若不加以制衡,后果不堪设想。”太后的兄长,国舅爷李嵩(注:与前文李嵩同名,为外戚新角色,非同一人)低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臣以为,可扶持外戚势力,再联络失意世家,共同对抗萧景渊。同时,可借后宫之事制造舆论,让萧景渊卷入纷争,分散他的精力。”
太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你说得对。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先帝驾崩,新帝年幼,当尽快选秀立后。选秀之事,可由你全权负责,多选些世家与外戚之女入宫,既能制衡萧景渊,又能巩固我们的势力。”
李嵩领命而去,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选秀之风。世家与外戚纷纷将女儿送入宫中,希望能借此攀附权贵,打压萧景渊。后宫之中,顿时变得暗流涌动,嫔妃们为了争夺后位,互相倾轧,暗中联络宫外势力,形成了以李嵩侄女李月娥为首的外戚派系。
李月娥容貌出众,又有国舅爷撑腰,在宫中气焰嚣张,处处针对其他嫔妃,尤其敌视深受太后冷落的贤妃。贤妃出身寒门,性情温婉,不与他人争宠,却因不愿依附外戚,被李月娥视为眼中钉。
“贤妃姐姐,如今选秀在即,后位之争愈演愈烈,姐姐若不依附我们,恐怕很难在宫中立足。”李月娥带着一众宫女,来到贤妃宫中,语气傲慢地说道。
贤妃淡淡一笑:“妹妹言重了。臣妾入宫只为陪伴陛下,并无争夺后位之意。”
“哼,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月娥脸色一沉,“我劝姐姐好自为之,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贤妃并未理会李月娥的威胁,依旧我行我素。李月娥见状,心中恼怒,暗中设计陷害贤妃,污蔑她与宫外之人有染。太后本就对贤妃心存不满,又受李月娥挑唆,当即下令将贤妃打入冷宫。
贤妃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却无力辩解。她想到林晚曾在宫中探望过她,二人虽交往不深,却彼此欣赏。贤妃暗中托人给林晚送信,希望她能出手相助。
林晚收到贤妃的书信后,心中震惊。她深知,贤妃性情温婉,绝不可能做出背叛朝廷之事,这背后定然是外戚与世家的阴谋。若贤妃被冤死,外戚势力将更加嚣张,后宫也会彻底被他们掌控,进而干涉朝政,阻碍新政推行。
“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救出贤妃。”林晚当机立断,前往摄政王府,将此事告知萧景渊。
萧景渊得知后,脸色凝重:“太后与外戚勾结,借选秀立后之事制造事端,显然是想制衡我,干涉朝政。贤妃是无辜的,我们不能坐视她被冤枉。”
“殿下,如今太后与外戚势力庞大,我们直接出面营救贤妃,恐怕会引发内廷动荡。”林晚沉思道,“不如从长计议,先查明李月娥陷害贤妃的证据,再通过贤妃,揭露外戚与世家的勾结。”
萧景渊点头认同:“好。你可暗中联络贤妃,让她收集李月娥陷害她的证据;我则在朝堂上寻找机会,向陛下陈明后宫干政的危害,争取陛下支持。”
林晚立刻派人前往冷宫,联络贤妃。贤妃得知萧景渊与林晚愿意相助,心中大喜,当即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她利用自己在宫中的旧部,打听李月娥的行踪,终于查到,李月娥为了陷害她,买通了她宫中的一名宫女,让其作伪证。
贤妃暗中联络上这名宫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她幡然醒悟,愿意出面指证李月娥。
与此同时,朝堂上,李嵩借立后之事,向陛下进言:“陛下,李月娥出身名门,端庄贤淑,是立后的不二人选。立后之后,可稳固后宫,辅佐陛下治理朝政。”
萧景渊立刻站出来反驳:“国舅爷此言差矣。立后之事,关乎国本,当以贤德为先,而非出身。如今后宫之中,嫔妃们为了争夺后位,互相倾轧,甚至不惜陷害他人,若此时仓促立后,恐引发后宫动荡,影响朝政。”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嵩:“何况,臣听闻,李月娥为了争夺后位,暗中陷害贤妃,污蔑她与宫外之人有染。此事若不查明,恐难服众。”
陛下虽年幼,却也知晓后宫安稳的重要性,当即下令:“即刻查明贤妃一案,若确是被冤枉,当予以平反;若李月娥确有陷害之举,当严惩不贷。”
李嵩脸色一变,没想到萧景渊会突然发难。他想为李月娥辩解,却被萧景渊打断:“陛下,为了查明真相,臣恳请让贤妃与相关人证上殿对质。”
陛下准奏。很快,贤妃与那名宫女被带到朝堂之上。宫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详细陈述了李月娥买通她、陷害贤妃的经过,并呈上了李月娥给予她的财物作为证据。
证据确凿,李月娥无从抵赖。太后见状,脸色苍白,却也无可奈何。陛下龙颜大怒,下令将李月娥打入冷宫,永不复用;国舅爷李嵩因举荐不当、纵容侄女作恶,被革去官职,贬为庶人。
外戚势力遭受重创,后宫的嚣张气焰也被打压下去。太后经此一事,深知萧景渊的厉害,再也不敢公然干涉朝政。贤妃被平反,恢复了位份,更加感激萧景渊与林晚的相助,成为了他们在后宫的重要助力。
经此风波,萧景渊与林晚更加清楚,内廷与后宫的斗争,从来都与朝堂紧密相连。想要彻底推行新政,稳固朝政,不仅要应对朝堂上的世家势力,还要防范内廷与后宫的暗中作梗。
深夜,摄政王府书房,萧景渊与林晚相对而坐,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外戚势力虽已受挫,但太后与世家并未放弃,我们仍需保持警惕。”萧景渊眉头微蹙,“接下来,选秀立后之事当暂缓,待后宫局势稳定后,再从长计议。”
林晚点头道:“殿下说得对。我们还需加强对后宫的关注,防止太后与世家再次暗中勾结。贤妃在宫中根基不深,我们可暗中扶持她,让她在后宫中形成一股制衡势力。”
“好。”萧景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另外,朝堂上的世家势力也需进一步打压。我们可加快新政推行的步伐,扩大高产作物的种植范围,增加国库收入,同时提拔更多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林晚深以为然:“殿下说得对。只有让更多百姓受益,让寒门子弟有机会施展才华,才能彻底稳固新政的根基,让世家势力无从下手。”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内廷风波虽已平息,但朝堂与后宫的博弈远未结束。萧景渊与林晚深知,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但只要二人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革新朝政、开创盛世的理想。而那些妄图阻碍新政的旧势力,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