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济:被当枪使的太子舍人,用性命替司马昭背了千古骂名
世人都说我是“弑君逆贼”,骂我胆大包天敢刺死曹髦,却少有人问:是谁把我推到刀尖上?我本是太子舍人,一个不起眼的武官,却在贾充的呵斥下,成了刺向皇帝的矛;最后,我和家人被司马昭满门抄斩,成了他掩盖篡权野心的替罪羊。我这一生,不过是权臣博弈里的一颗弃子,连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一、宫门前的呵斥:我以为的“效忠”,是跳进陷阱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我跟着贾充在南阙值班,突然听到喧哗声——曹髦亲自持剑,带着几百个宫人和宦官冲出宫门,说是要“讨伐司马昭”。士兵们见皇帝亲自上阵,都吓得后退,没人敢拔刀。
就在这时,贾充急了,他冲到我面前,指着曹髦的方向大喊:“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天!现在陛下亲自闹事,谁敢后退,格杀勿论!”我当时脑子一热——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他的话就是司马昭的意思。我想着“为司马公效忠”,想着说不定能靠这事升官,就抓起身边的长矛,朝着曹髦的马车冲了过去。
曹髦没想到真有人敢对他动手,愣了一下,想拔剑反抗,可他手里的剑是装饰用的,根本挡不住我的长矛。我一矛刺过去,矛尖刺穿了他的胸膛,鲜血瞬间溅满了龙袍。曹髦倒在马车上,眼睛还圆睁着,像是不敢相信自己会被一个小官杀死。
周围的士兵和宫人都吓傻了,我握着带血的矛,也慌了——我杀的是皇帝,是曹魏的天子!可贾充却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做得好,司马公会记着你的功劳”。我当时还以为自己立了功,却不知道,这“功劳”早已为我的满门抄斩埋下了伏笔。
二、司马昭的“震怒”:我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曹髦死后,司马昭赶到现场,抱着曹髦的尸体假惺惺地哭,还说“我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是我管教不严”。可没过多久,他就把大臣们召来,问“成济弑君,该如何处置”。
大臣们心里都清楚,成济是贾充指使的,贾充又是司马昭的人。可没人敢说真话——有大臣提议“斩成济以谢天下”,还有人说“成济弑君,罪及三族”。司马昭听着,最后“无奈”地说“就按大臣们的意思办,以儆效尤”。
我当时还在府里等着封赏,没想到等来的是抄家的士兵。我大喊“我是奉贾充之命,是为司马公做事”,可士兵们根本不理我,直接把我绑了起来。我看到我的父母、妻儿被押着,哭着喊我的名字,心里才明白:我被司马昭卖了!他要靠杀我、灭我三族,来堵住天下人的嘴,让所有人都以为“弑君”是我一人所为,和他司马昭无关。
临刑前,我对着司马昭的府邸大骂“你这个奸贼!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可骂声再大,也改变不了结局。我和家人一起被推上刑场,刀落下的那一刻,我只觉得荒唐——我以为的“效忠”,到头来不过是一场骗局;我以为的“功劳”,竟是灭族的罪名。
三、千古骂名:谁还记得我只是个被利用的棋子
后来,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一步步巩固权力,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篡魏建晋。而我成了史书里的“弑君逆贼”,《三国志》《晋书》里都写着“成济刺死高贵乡公(曹髦),罪诛三族”,没人提贾充的呵斥,没人提司马昭的默许。
世人都骂我“不忠不义”,可他们不知道,我只是个底层武官,在权臣的威压下,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贾充让我上,我不上就是死;我上了,最后还是死。我不过是司马昭手里的一把刀,刀杀了人,最后却要刀来背锅。
我常常想,如果那天我没有冲上去,如果我假装没听到贾充的话,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可我知道,不会——就算没有我成济,也会有王济、李济,总会有人被推出来,成为刺向曹髦的矛,成为司马昭的替罪羊。
我是成济,一个被当枪使的太子舍人,一个替司马昭背了千古骂名的弃子。我的一生,短暂又可悲,没有留下任何荣耀,只留下“弑君”的罪名。如果有来生,我再也不想卷入朝堂纷争,再也不想为任何人“效忠”,只想做个普通人,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