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丛林的黎明,是被无数不知名的鸟类和昆虫的鸣叫唤醒的。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腐殖质气息,浓雾如同乳白色的牛奶,在河谷中缓缓流淌,将一切都笼罩在模糊不清的静谧之中。江誉隐藏在距离地下设施预估入口约三百米外的一处岩缝里,身上覆盖着伪装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他已经在此潜伏了超过二十个小时,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只有偶尔眨动的眼睛,证明着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极度专注的观察者。
前一天深夜,他成功回收了顺流而下的水声探测器。此刻,他正通过一条极其狭窄的、经过多重加密和跳转的卫星链路,与远端的“夜枭”协同分析探测器捕获的数据。耳机里传来的是经过降噪和频谱增强后的音频文件,夹杂着溪流的背景噪音,但一段异常清晰的、经过声码器处理的、冰冷而毫无感情的男声指令,被成功分离出来:
“……重复,阿尔法组,当前‘夕阳红’项目转化率未达基准线。重点关注目标群体:65至80岁,独居,有固定退休金或积蓄,对新兴投资概念警惕性较低但渴望资产保值增值的北美及澳籍男性。最新话术模板v3.2已下发,核心要点:强调区块链技术的‘国家背书’虚假背景,利用伪造的‘美联储内部人士’评估报告,承诺保本年化6%至8%。严禁自行发挥,严格遵循情绪引导脚本。业绩结算周期剩余72小时,末位淘汰制启动。完毕。”
指令播报完毕,紧接着是一段短暂的空隙,然后是一段不同的、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另一个年轻得多的、带着东南亚口音的男声紧张地回应,似乎是通过某种按压式通讯设备:
“指…指令收到,蜂巢。阿尔法组7号明白。会…会加强跟进现有潜在客户列表。但…但目标‘老牧人’(Old Shepherd)昨天表示需要与子女商量,我是否应该按照话术库第7条‘家庭阻碍应对方案’施加压力?提及…提及可能错失‘早期参与者特殊配额’?”
短暂的静默后,冰冷的指令声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7号,你的请求已记录。标准应答:可适度暗示配额紧张,但严禁主动提及子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触发防御心理。执行方案B-2。你的心率波动异常,注意情绪控制。下一个汇报,阿尔法组12号。”
音频到此中断,后续可能是切换到了其他加密频道。
江誉关闭了音频,岩缝中只剩下他自己压抑的呼吸声和远处隐约的鸟鸣。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冷酷的、“流水线”般的诈骗运作现场,依然让他感到一阵生理性的不适。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发生的、针对特定脆弱群体的、精密计算的掠夺。那个被称为“阿尔法组7号”的年轻声音,显然是一名底层的“工蜂”,在巨大的业绩压力和严格的话术控制下,如同一个被输入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在网络的另一端,对着可能是某个孤独的老人,编织着精心设计的谎言。而“末位淘汰制”这个词,更是散发着血腥味,让人联想到“渡鸦”的下场。
“指令结构清晰,等级森严。”“夜枭”的分析通过加密文字信息传来,显示在江誉的微型显示屏上,“指令源加密方式与‘蜂鸣协议’同源,但层级较低。关键词‘夕阳红’项目,与近期澳、美多地报告的针对退休人员的虚假区块链投资诈骗案特征吻合。‘老牧人’可能是某个具体目标的代号。这个‘阿尔法组’,应该是一个专门负责英语系国家高端诈骗的‘工蜂’小组,就在这个设施内活动。”
就在这时,江誉的望远镜镜头捕捉到了异常动静。在河谷对岸,一处被浓密藤蔓覆盖的岩壁底部,几片巨大的蕨类植物突然发出轻微的机械传动声,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了一个约两米高、一米五宽的、泛着金属光泽的洞口。伪装极其精妙,若非亲眼所见,根本无法发现。
洞口打开后,两名穿着灰色连体工装、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子率先走出,手持类似金属探测仪的装置,警惕地扫描着周围环境。随后,四名同样装束、但显得更疲惫、低着头的人鱼贯而出,两人一组,分别沿着溪流向上下游方向进行短暂的放风活动。他们被允许的活动范围很小,始终在洞口守卫的视线之内。整个过程沉默而高效,大约持续了十分钟,所有人便迅速退回洞内,岩壁再次合拢,恢复原状。
江誉注意到几个细节:放风的“工蜂”们动作有些僵硬,眼神麻木,几乎不交流;洞口守卫的警惕性极高,视线不断扫视,其中一人的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凸起物上;洞口关闭的瞬间,他凭借高倍望远镜,瞥见了内部一闪而过的、惨白色的荧光灯灯光和金属墙壁的反光。
这证实了他的猜测:一个深入地下的、高度戒备的现代化诈骗窝点。
在放风人员中,江誉特别注意到了一个落在最后、身形瘦小的“工蜂”。在即将进入洞口时,他似乎脚下滑了一下,下意识地伸手扶了一下岩壁,动作略显迟缓。旁边的守卫立刻低声呵斥了一句什么,那名“工蜂”浑身一颤,赶紧缩回手,加快脚步钻了进去。
“观察到物理出口,有人员轮换放风。守卫森严,成员状态压抑。”江誉简短地向“夜枭”汇报。
“符合‘高压锅’式管理模式。”“夜枭”回复,“封闭环境,持续监控,业绩压力,生存威胁。这是维持庞大诈骗网络高效运转的最低成本方式,也是‘蜂巢’冷酷本质的体现。这些‘工蜂’可能本身就是被诈骗、胁迫或高薪诱骗来的受害者,一旦进入,就很难脱身。”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江誉像最耐心的猎人一样,继续记录着这个地下巢穴的“呼吸节奏”。他发现,每隔三到四小时,会有一组“工蜂”被允许出来短暂放风,每次人数和组合略有变化。他还观察到,在正午时分,洞口再次开启,一名穿着白色外套、像是技术人员或医护的人员提着一个小型冷藏箱走了进去,过了约半小时后出来。这暗示着设施内可能有基本的医疗支持,或者……在进行某种药物管理或生物样本采集?
傍晚时分,机会终于出现了。或许是系统换班,或许是某个设备需要外部检修,洞口再次打开。这次,出来的除了两名守卫和四名放风“工蜂”外,还有一名之前没见过的、穿着蓝色工装、提着工具箱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在守卫的陪同下,走到溪流下游约五十米处,开始检查一个隐藏在树根下的、似乎是水泵或滤水装置的设备。
而那名之前险些滑倒的瘦小“工蜂”,这次也被安排在下游方向放风,距离技术人员的位置不远。两名守卫的注意力大部分被技术人员和上游方向的另一组“工蜂”所吸引。
江誉的心脏微微加速。这是一个极其短暂且风险极高的机会。他需要传递一个信息,一个可能打开缺口的楔子。
他悄无声息地取下背包上的一个备用指南针——一个老式的、带有夜光涂层的军用品。他迅速用特制的、不会反光的笔在指南针的塑料盖内侧,写下了几个极其微小的数字和字母组合:一个“夜枭”提供的、一次性加密通信信箱的地址,以及一个极简的求助代码:“TRAPPED? HELP HERE.”(被困?此处求助。)
然后,他等待。当下游的那名瘦小“工蜂”恰好走到溪边,背对着守卫,假装洗手的时候,江誉用指尖弹出一颗早已准备好的、光滑的小石子。石子划出一道低平的弧线,精准地落在那名“工蜂”身前不远处的溪水中,发出“噗通”一声轻响。
声音很小,但在寂静的傍晚河谷中,足以引起注意。
那名“工蜂”果然被声音吸引,下意识地抬头,朝石子落水的方向望去。就在他抬头的瞬间,江誉将手中的指南针用巧劲滚了过去。指南针悄无声息地滚到“工蜂”的脚边,卡在几块鹅卵石之间,夜光涂层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微发亮。
“工蜂”愣了一下,警惕地看了一眼守卫的方向,见没人注意,迅速弯腰捡起了指南针。他看了一眼指南针,又飞快地扫了一眼四周,脸上闪过一丝极度的困惑和恐惧。他犹豫了一秒钟,最终像触电般将指南针塞进了自己的工装口袋,然后立刻低下头,快步走回了放风小组的中间位置,再也没有向江誉的方向看一眼。
几分钟后,放风结束,所有人退回洞内,岩壁闭合。
江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将身体更深地埋入岩缝的阴影中。信息已经送出。这是一步险棋,那个指南针可能会被上缴,可能会被忽略,也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但如果那个“工蜂”内心尚存一丝逃离的渴望,如果他能找到机会接触网络,这或许就是他唯一的机会。这也可能成为江誉从内部撬动这个坚固堡垒的一个支点。
他重新架好望远镜,对准那片恢复了平静的、被藤蔓覆盖的岩壁。地下,“工蜂”们仍在不知疲倦地拨打着诈骗电话,用精心编制的话术,吞噬着远方陌生人的希望和积蓄。而地面上,猎手在黑暗中耐心等待,等待着可能出现的裂痕,或者,更猛烈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