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望岛渔村的夜晚,潮湿闷热,阁楼里只有笔记本电脑风扇的低鸣和远处海浪永不停歇的拍岸声。江誉盘腿坐在简陋的地铺上,屏幕的冷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与“夜枭”的加密连接指示灯稳定地闪烁着,如同黑暗中一只窥探真相的眼睛。
决定接触“荆棘鸟”是步险棋,无异于将手伸进眼镜蛇的巢穴。但在“信天翁”和账本线索暂时陷入僵局,且自身行踪可能随时暴露的紧迫形势下,这或许是唯一能打破被动、直插敌人心脏的机会。然而,与“荆棘鸟”这样的心理操控大师交锋,任何细微的失误都会导致万劫不复。江誉需要对她进行一场彻底的“数据尸检”——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而是像法医解剖尸体一样,从所有能获取到的、关于她的数据碎片中,剥离出她的行为模式、心理动机、乃至可能的情感弱点。
“开始吧。”江誉对着麦克风低语,声音在寂静的阁楼里显得格外清晰。
“数据流已就位。”“夜枭”的回应简洁冰冷。屏幕上开始如瀑布般流下经过分类和初步解密的庞杂数据:
第一层:技术指纹。
主要是从之前与“幽灵”(“荆棘鸟”麾下的黑客)的代码攻防战中捕获的攻击模式、漏洞利用手法、加密协议偏好等。数据冰冷而抽象,但“夜枭”将其可视化为动态的网络拓扑图和代码热力图。
“分析结论:”“夜枭”标注,“攻击风格极具侵略性和欺骗性,擅长利用社会工程学陷阱和零日漏洞组合拳。但存在一个微妙特征:在攻击得手后,倾向于留下一个极其隐蔽的、非破坏性的‘标记’,类似于艺术家的签名。这暗示操作者可能具有某种…表现欲或对自身技术美学的骄傲。”
第二层:通讯模式。
来自之前截获的“荆棘鸟”与李志的加密通讯片段(虽内容被严重加密,但元数据可分析:通讯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突发中断模式等)。
“分析结论:”夜枭继续,“与李志的通讯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李志的指令通常简短、直接,多在UTC时间凌晨(其活跃时段)发出。而‘荆棘鸟’的回复往往延迟,且通讯持续时间较长,暗示她需要时间斟酌或准备说辞。有数次通讯在关键节点被‘荆棘鸟’方单方面快速切断,模式类似…回避或抗拒。支持存在私人恩怨的推测。”
第三层:诈骗话术模型。
这是“尸检”的核心部分。“夜枭”调取了“蜂巢”在欧洲实施的数起大型诈骗案中使用的脚本模板、语音合成样本、以及针对不同受害人群体的情感操控逻辑图。
江誉仔细审视着这些材料。话术设计精妙绝伦,精准地利用了人类的恐惧(投资失败)、贪婪(高回报)、孤独(情感诈骗)和信任(冒充权威)。但更引起江誉注意的是其中细微的“风格”变化。
“注意到没有,”江誉指出,用光标高亮了几段话术,“在针对老年群体的‘夕阳红’项目中,话术充满了‘保障’、‘安稳’、‘子女放心’之类的安抚性词汇,节奏缓慢。而在针对年轻创业者的‘独角兽’骗局中,话术则充满‘颠覆’、‘机遇’、‘快速致富’的激进鼓动。这种精准的共情和角色代入能力,远超普通脚本,更像是一个…深度体验派的演员。”
第四层:行为痕迹。
这是最零散也最可能隐藏秘密的部分。包括“荆棘鸟”在暗网论坛(非“蜂巢”官方渠道)偶尔留下的、经过伪装的评论碎片;她控制的资金流向中一些异常小额、无法用洗钱解释的流向(比如定期向几个位于东欧的、与孤儿院或动物救助站有关的匿名地址转账);以及最重要的——那段从丛林服务器深层挖掘出的、被标记为‘归档-测试’的早期录音片段。
“播放那个片段。”江誉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
耳机里传来一阵电流噪音,然后是经过降噪处理后的、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声音有些失真,但能听出其中的青涩和…一丝不确定感。她正在反复练习一段话术,内容是针对独居老人的情感关怀切入:
【录音开始】
“……(吸气)王阿姨,您看,这天又下雨了,您关节炎没犯吧?我…我总记得您说过,一下雨就膝盖疼……(停顿,似乎在看稿)不对,感情不够自然…重来…王阿姨,听说那边下雨了,您身体还好吗?我…我很担心您……(再次停顿,声音略带烦躁)啧,太假了!要更…更像个真正的女儿……(深呼吸)妈…妈…下雨了,您腿还疼吗?我给您买的护膝…收到了吗?(声音突然带上一丝真实的哽咽,迅速切断)”
【录音结束】
片段很短,但信息量巨大!这是一个“荆棘鸟”在磨练演技、试图完美融入受害者情感世界的练习过程!最关键的是最后那一瞬间,她脱口而出的“妈”和那声真实的哽咽!这不是表演,那一刹那,她似乎代入了真实的、对某个“母亲”的情感!
“分析声纹和情绪波动,”“夜枭”提供技术支持,“确认非表演性哽咽。声谱显示在称呼‘妈’的瞬间,存在与前后表演状态截然不同的生理性应激反应。关联数据:查询到‘荆棘鸟’已知的模糊背景信息中,有一条未被证实的传闻:她早年可能出生于东欧某动荡地区,童年经历与家庭分离有关。”
东欧…孤儿院…定期匿名捐款…对“母亲”角色的复杂情感…
江誉闭上眼睛,大脑飞速整合所有线索。碎片开始拼凑出一个模糊但逐渐清晰的肖像:
一个可能出身不幸、对亲情有缺失和渴望的女性。她拥有极高的智商和共情能力,但将这种天赋扭曲地用于操控和欺骗。她技术上追求完美主义,甚至带有艺术家的孤傲。她与李志合作,但心存芥蒂,可能源于权力分配不均或个人价值观的冲突。她并非纯粹的冷血罪犯,内心深处可能仍存有某种…未被完全磨灭的良知或软肋,尤其可能与“家庭”、“母亲”意象相关。
这个肖像,与之前设想的纯粹恶棍形象,有了微妙但至关重要的差别。
“我们需要一个能触动她这根心弦的‘饵’。”江誉睁开眼,目光锐利,“不能是直接的合作邀请,那会被立刻识破。也不能是威胁,会激起对抗。必须是一个…能引发她共鸣,甚至能让她觉得有机会利用我们来实现她自己某种潜在目的的故事。”
一个大胆的计划雏形在江誉脑中形成。他需要伪造一个身份,一个同样因“蜂巢”而失去亲人(比如母亲)、心怀复仇之火、并掌握了某些“蜂巢”不愿外界知晓的秘密(例如,“毒蝎”账本中可能存在的、关于李志抛弃或牺牲早期合作伙伴的记载)的“复仇者”。这个“复仇者”的目标不是摧毁“蜂巢”,而是针对李志个人,并暗示掌握了能动摇李志地位的黑料。同时,要微妙地流露出对亲情的眷恋和失去母亲的痛苦,与“荆棘鸟”可能的情感软肋产生共鸣。
“我们需要伪造一套完美的背景故事、情感动机和‘证据’链。”江誉对“夜枭”说,“难度极高,必须能经得起她最严苛的审查。”
“风险与机遇并存,”“夜枭”回应,“根据‘数据尸检’结果,此方案成功率预估为18.7%,但高于直接对抗或继续被动追踪的选项。我会开始构建‘复仇者’的数字幽灵,包括伪造的医疗记录、银行流水、社交媒体痕迹、以及…一段精心编辑的、关于‘母亲’因‘蜂巢’诈骗而自杀的‘遗言’录音。”
“行动代号:‘共情之刺’。”江誉定下名称,“目标:与‘荆棘鸟’建立单向加密通讯渠道,投递‘复仇者’的故事,观察其反应。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投递方式,不能直接暴露我们的位置。”
“可以利用‘蜂巢’自身的一个漏洞,”“夜枭”提出方案,“他们用于招募底层‘工蜂’的某个伪装成游戏公会的暗网平台,其私信系统存在一个极隐蔽的、可植入延迟转发木马的后门。我们可以将信息包装成一份普通的‘求职咨询’,通过木马程序,在数天后、从一台位于中立国的公共服务器上自动发送给‘荆棘鸟’的一个已知伪装身份。即使被追踪,源头也是死的。”
“就这么办。”江誉点头,“优先确保我们自身安全。准备‘共情之刺’的所有材料,尤其是那段‘遗言’录音,情感必须真实饱满。”
切断通讯后,阁楼内重新陷入寂静。江誉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咸湿的海风涌入。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次行动不再是技术对抗或武力交锋,而是一场深入人性深渊的心理博弈。他要用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去触碰一个顶级骗术大师内心可能存在的、最柔软的那一处伤疤。
成败与否,都将彻底改变这场追缉的走向。数据尸检已经完成,现在,要将解剖刀指向活生生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