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
本书标签: 都市  网络犯罪  通缉 

第36章 仇恨的坐标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

阿尔卑斯山深处。距离楚格湖约一百公里,一个名为“圣莉塔”的小镇隐匿在群山怀抱中。这里与楚格的现代感和国际气息截然不同,时间仿佛停滞。木筋墙的老屋依山而建,尖顶教堂的钟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狭窄的石板街道上偶尔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慢悠悠地走过。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积雪和炉火烟囱的淡淡气味。

江誉乘坐着一辆不起眼的邮政巴士,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数小时才抵达这里。他穿着厚重的登山服,背着摄影器材包,伪装成一个来自东方的风景摄影师。这个身份是“夜枭”精心准备的,有完整的签证记录、社交媒体痕迹和几家小型图片库的供稿协议,经得起一般的查验。

他的目标,是位于小镇边缘山坡上的那片古老墓地——“圣莉塔安息园”。根据从“毒蝎”账本数字索引中复原的坐标,那个可能藏着李志早期秘密的墓碑,就在那里。

巴士在镇广场停下,江誉下了车,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让头脑保持清醒。他没有立刻前往墓地,而是先在小镇里缓步穿行,用相机随意拍摄着街景和山峦,像一个真正的游客。但他的眼角余光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停放的车辆、咖啡馆里的客人、街角是否有不协调的监控探头。

一切看似平静,但江誉不敢有丝毫大意。任何与李志过去相关的地点,都可能布有眼睛。

在确认没有明显的跟踪或监视后,他沿着一条被积雪半覆盖的石阶小径,向山坡上的墓地走去。墓地很大,古老的墓碑林立,许多已经被苔藓和岁月侵蚀得字迹模糊。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江誉拿出一个经过伪装的、集成在手机壳里的高精度GPS定位器,对照着“夜枭”发送的坐标数据,在墓碑间缓缓穿行。他的心微微收紧,既期待发现,又恐惧发现的东西会印证他最坏的猜想——那个导致阿亮牺牲的阴谋,根源可能更深、更早。

坐标最终将他引向墓地最深处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这里墓碑较少,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山谷。一块看起来比其他墓碑稍新一些、由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上面没有照片,只刻着简单的信息:

维克多·陈 (Viktor Chen)

1978 - 2005

安息

维克多·陈?这个名字让江誉眉头微蹙。不是李志,也不是任何已知的“蜂巢”核心成员。死亡时间是2005年,距今近二十年。这会是李志的早期合伙人吗?还是另一个无关的线索?

他蹲下身,假装调整三脚架,仔细检查着墓碑。石材质地很好,雕刻精细,但除此之外,并无特别。没有隐藏的符号,没有异常的划痕。他用手套轻轻拂去墓碑底座上的积雪和枯叶,也没有发现任何暗格或标记。

难道坐标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记录?或者,秘密不在墓碑本身,而在其代表的意义上?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从这个位置望去,山谷的景色确实壮丽,但似乎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他拿出相机,对着墓碑和周围的景色拍了几张照片,包括远景和特写,准备传给“夜枭”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目光无意中扫过墓碑后方不远处的一小片空地。那里没有墓碑,但地上的积雪似乎有近期被扰动过的痕迹——不是动物脚印,更像是有人用脚扫过,留下了不自然的平整区域。

江誉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蹲下身,用戴着薄手套的手指轻轻拨开那片区域的表层积雪。下面是松软的泥土。他继续向下挖了几厘米,指尖突然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的、冰冷的金属物体。

他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周围的泥土,一个约巴掌大小、锈迹斑斑的金属盒显露出来。盒子没有锁,只是用一个简单的卡扣固定着。盒子的样式非常老旧,像是二十年前的电子产品外壳改造的。

江誉深吸一口气,警惕地再次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轻轻打开了卡扣。

盒子里没有爆炸物,没有陷阱。只有两样东西:一个用防水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微型U盘,以及一张折叠起来的、已经泛黄的纸条。

江誉首先拿起纸条,小心地展开。上面的字迹是用一种已经很少见的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墨迹有些褪色,但依然清晰:

"坐标验证者:"

"若你找到此物,证明你已触及蜂巢之根。"

"U盘内是‘创始日志’碎片,记录着‘蜂后’的第一次蜕变与背叛。"

"维克多·陈,并非死于意外。"

"钥匙在日志的阴影中。"

"—— 一个不愿遗忘的人"

纸条的内容简短,但信息量巨大!“创始日志”、“蜂后的第一次蜕变与背叛”、“维克多·陈并非死于意外”!这直接指向了李志不为人知的崛起史,而且暗示了早期的罪行!而“钥匙在日志的阴影中”这句话,更像是一个谜题,指向U盘里可能隐藏的更深层信息。

“一个不愿遗忘的人”?会是“毒蝎”吗?还是另有其人?这个埋藏点如此隐秘,说明埋藏者不仅想保存证据,还希望只有真正深入调查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找到它。

江誉迅速将U盘和纸条收好,将金属盒原样埋回,仔细恢复地面的痕迹,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背着相机包,平静地离开了墓地。

回到镇上预订的家庭旅馆房间,他反锁房门,拉上窗帘,立刻开始工作。他取出那个经过高度加密和物理隔离的笔记本电脑,插入U盘。

U盘没有自动运行,里面只有一个加密的压缩文件。密码提示是:“受害者的生日”。

江誉立刻联系“夜枭”。“查维克多·陈,1978年生,2005年死。我需要他的确切生日,以及2005年死亡的官方原因。”

几分钟后,“夜枭”回复:“维克多·陈,美籍华裔,出生于1978年6月18日。2005年8月,官方记录显示他在瑞士因特拉肯附近登山时,因绳索意外断裂坠崖身亡。当时他与李志(当时用名李振)共同经营一家小型软件外包公司。事故后,公司由李志独自继承并逐渐发展壮大。”

生日有了。死亡原因是“意外”坠崖。这与纸条上的“并非死于意外”完全矛盾!

江誉输入19780618作为密码。压缩文件成功解压,里面是几个文本文件和几张低分辨率的扫描图片。

他点开第一个名为“日志片段1”的文本文件。内容像是某种项目日记的摘录,日期是2005年初:

"……V.C.(维克多·陈)对‘心锚’算法的商业化应用持强烈反对态度,认为利用心理学漏洞进行精准营销是危险的,尤其是在金融和情感领域。他太理想主义了……李(李志)则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他认为人性本贪,漏洞即是需求……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最近一次董事会不欢而散。李私下找我,暗示如果V.C.‘碍事’,他有办法让公司‘轻装上阵’……我感到不安……"

"……2005年8月10日,V.C.和李一起去登山了。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和解……"

日志到此戛然而止。下一段的日期直接跳到了2005年8月12日,笔迹似乎有些颤抖:

"……噩耗。V.C.坠崖……李说是意外,绳索老化……但我知道,V.C.的装备都是顶级品牌,定期更换……李现在全权掌控公司,他看我的眼神……让我害怕。我必须离开……这些记录……也许有一天……"

文件最后没有署名。

江誉又打开图片文件。是几张模糊的、像是用老式手机拍摄的照片:一张是登山绳索特写,焦点对准一个不自然的、像是被某种腐蚀性液体轻微侵蚀过的切口痕迹;另一张是悬崖边的脚印照片,但拍摄角度刁钻,似乎想说明什么;最后一张是两个年轻人的合影,背景是大学校园,其中一个笑容阳光,依稀能看出是年轻时的维克多·陈,另一个则面容阴沉,眼神深邃,正是年轻时的李志!

证据虽然零碎,但指向性极其明确!李志为了夺取公司控制权,并扫清实施其“心锚”算法(这显然是“蜂巢”诈骗话术的早期雏形)的障碍,谋杀了自己的合伙人维克多·陈,并伪装成意外!

这就是李志的“第一次蜕变与背叛”!这就是“蜂巢”血腥起点的秘密!

而“钥匙在日志的阴影中”?江誉仔细检查文本文件的属性、隐藏字符,甚至用十六进制编辑器查看,都没有发现异常。他目光再次落到那张合影上。背景是模糊的校园建筑,有什么阴影?

他让“夜枭”对合影进行高清增强和锐化处理。当图片变得清晰时,江誉的目光凝固了——在年轻李志的身后,一棵大树的阴影投在墙壁上,形成了一个模糊的、但依稀可辨的蜂巢状的纹理!而在那个纹理的中心,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像是随手刻下的字母序列:LZ→VC!

LZ(李志)指向VC(维克多·陈)!这像是一个残酷的预言,或者……一个凶手的标记?

这个发现,让江誉浑身冰冷。这不仅仅是商业背叛,而是冷血的谋杀。李志的罪恶,远比他想象的更早、更深刻。这也意味着,李志绝不会允许任何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活在世上。

仇恨的坐标,终于指向了确凿的罪证。这不仅是为阿亮复仇的弹药,更是刺向李志心脏的一把淬毒匕首。然而,手握如此致命的秘密,也意味着他自己成为了李志必须清除的最高优先级目标。

江誉关闭电脑,拔出U盘,紧紧握在手中。窗外,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在夕阳下闪着冰冷的金光。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李志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不死不休的最后阶段。

上一章 第35章 数据尸检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7章 背叛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