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瓦巷的晚风
本书标签: 现代 

雪地里的轮廓

青瓦巷的晚风

雪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林微言推开窗,看到整个青瓦巷都被裹进了一片纯白里。老槐树的枝桠上堆着蓬松的雪,像开满了白色的花;石板路被雪盖得严严实实,只在偶尔露出的缝隙里,能看到点青灰色的底;闻墨斋的院墙顶上,雪积得厚厚的,像给老房子戴了顶绒帽。

“醒了?”沈砚之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他手里拿着把竹扫帚,肩膀上落着点雪花,“要不要一起扫雪?”

林微言赶紧套上厚外套跑出去。沈砚之已经扫出了一条从院门到廊下的小路,竹扫帚划过雪地,发出“簌簌”的轻响,在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清晰的痕迹。

“我来帮你!”她抢过另一把扫帚,学着他的样子往旁边扫雪,动作笨拙,却透着股兴冲冲的劲儿。雪花落在她的发梢上,很快化成小小的水珠,像缀了串碎钻。

沈砚之看着她,眼底漾着笑意,也不戳破,只是把她扫到一起的雪堆,用铁锨轻轻铲到墙角。

“这把扫帚,也是老先生送的?”林微言注意到他手里的竹扫帚,手柄处被摩挲得发亮,带着温润的包浆。

“嗯,他说这叫‘顺毛帚’,扫书里的灰尘用的,扫雪也顺手。”沈砚之掂了掂扫帚,“以前学修书,师傅第一件事就是教怎么用它——力道重了会弄坏纸页,轻了又扫不干净,得像哄孩子似的,慢慢来。”

林微言听得入了迷,停下手里的动作:“那套铜锥子呢?也有故事吗?”

“有。”沈砚之放下扫帚,从屋里拿出那个木匣子,取出那把铜锥,“老先生说,这锥子是他师傅亲手打的,火候特别好,扎书眼的时候,既不会裂纸,又能留着恰到好处的缝隙让棉线穿过。他第一次用,手抖得厉害,扎歪了七八个眼,被师傅罚着扎了整整一个月的废书。”

他说着,拿起锥子在雪地上轻轻扎了个眼,雪地里立刻出现个小小的圆点,边缘整整齐齐。“你看,力道得匀,像画画时的笔触,重一分则拙,轻一分则飘。”

林微言忽然觉得,修书和画画,原来真的是相通的——都讲究分寸,都藏着耐心,都需要把心沉下来,和手里的东西好好对话。

扫完雪,两人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晒太阳。沈砚之泡了壶热茶,杯子里腾起的热气很快模糊了镜片。林微言从画夹里抽出一张纸,想画下雪中的闻墨斋。

“等等。”沈砚之忽然说,从屋里拿出那套竹镊子,夹起一小撮干净的雪,轻轻撒在画纸的角落,“这样,留白处就有雪的质感了。”

雪落在纸上,慢慢融化,晕开一小片浅浅的水渍,像真的有雪花落在上面。林微言看着他,忽然笑了:“你现在越来越像个画家了。”

“是你教我的。”沈砚之的目光落在她的画纸上,“你说过,万物皆可入画,雪也一样。”

林微言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低头画画,笔尖在纸上勾勒出院子的轮廓——堆着旧书的角落,廊下的竹椅,还有远处被雪覆盖的老槐树。画到廊下时,她犹豫了一下,添了两个小小的身影,一坐一站,手里都捧着热茶,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几乎要交叠在一起。

沈砚之看着那两个身影,没说话,只是拿起旁边的铅笔,在画的边缘画了朵小小的雪花,六片花瓣,精致得像用刻刀刻出来的。

“这是……”林微言看着那朵雪花,眼里带着笑意。

“青瓦巷的雪,该有自己的样子。”沈砚之说,指尖轻轻拂过画纸,“就像我们的日子,也该有自己的样子。”

风从巷口吹过来,带着雪的清冽气息,掀动了画纸的一角。林微言看着沈砚之的侧脸,他的睫毛上还沾着点未融化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着光。她忽然觉得,未来的样子,其实早就藏在这些细碎的瞬间里了——

是雪后一起扫雪的清晨,是修书工具里的故事,是画纸上依偎的身影,是他眼里藏不住的温柔,也是她心里悄悄笃定的、想要共度一生的决心。

傍晚时,雪又开始下了。林微言帮着沈砚之把院门口的雪堆成一个小小的雪人,用煤球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还给他戴上了一顶沈砚之的旧棉帽。

“像不像你?”林微言笑着问。

沈砚之看着那个歪歪扭扭的雪人,忽然伸手,把林微言耳边的一缕碎发别到耳后,指尖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暖得让人心颤。

“像我们。”他说。

雪落在两人的发上、肩上,悄无声息,却像在为这个冬天,为这条青瓦巷,为他们之间慢慢清晰的未来,盖上了一层温柔的印章。

上一章 工具里的传承 青瓦巷的晚风最新章节 下一章 年夜里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