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瓦巷的晚风
本书标签: 现代 

画笔与刻刀的和解

青瓦巷的晚风

周明轩走后,院子里的薄荷香似乎都带着点滞涩。林微言对着画架上的薄荷罐发愣,笔尖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沈砚之端来两杯冰镇的薄荷水,放在画桌上:“别让不相干的人影响心情。”他拿起那支被周明轩搅得中断的铅笔,在废纸上随意画着圈,“其实他说得也不全错,我确实给不了你画廊的资源,也不懂那些圈子里的规则。”

“我要那些干什么?”林微言抬眼瞪他,“难道在美术馆办展才叫成功?我画紫菀的时候,你说它石缝里开花也好看;我画听荷桥的时候,你说心里的桥比实景珍贵。怎么到自己身上就忘了?”

沈砚之被她堵得没话说,低头看着纸上的圈,忽然笑了:“是我钻牛角尖了。”

“本来就是。”林微言拿起画笔,蘸了点草绿色,“再说了,我的画要让谁看,怎么被看到,我自己说了算。下周联展我不去,但我可以把画送到青瓦巷的社区画展去——张奶奶说每年春天都办,街坊邻居都来看,多热闹。”

沈砚之的眼睛亮了:“这个好。”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都在为社区画展忙活。林微言把《听荷桥》重新装裱了一番,又画了幅《青瓦巷雪霁》,画里的雪人戴着旧棉帽,旁边立着“微言小筑”的木牌。沈砚之则找出祖父留下的刻刀,在一块梨木板上慢慢雕刻——他想做个小小的画框,给林微言的画当装饰。

刻刀划过木头,发出“沙沙”的轻响,木屑簌簌落下。沈砚之的动作很慢,手指却很稳,他在画框边缘刻上缠枝纹,拐角处留了朵小小的紫菀,和林微言画里的模样一模一样。

“你刻这个干什么?买个现成的多省事。”林微言趴在桌边看他,鼻尖快碰到木板了。

“自己刻的才有意义。”沈砚之吹了吹木屑,“就像你画画,一笔一笔都是心思,这框子也得带着心思,才配得上你的画。”

林微言的心跳漏了一拍,伸手戳了戳他刻好的紫菀:“刻得真好,比我画的还像。”

“是你画得好,我照着学的。”沈砚之侧过脸,鼻尖差点碰到她的额头,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像被春风吹过的薄荷草,悄悄往后退了退,脸上却都泛着热。

社区画展设在巷口的老槐树下,几张长桌拼在一起,铺着红布,街坊邻居的画都往上摆——有张大爷画的花鸟画,有李婶绣的十字绣,还有孩子们涂的蜡笔画,五颜六色,热热闹闹。

林微言的两幅画挂在最中间,沈砚之刻的梨木画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格外显眼。

“这画里的桥真好看!”路过的阿姨停下来看《听荷桥》,“是小沈说过的苏州吧?”

“这雪人戴的帽子,不是小沈家的旧棉帽吗?”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缝,“你们俩啊,连画画都穿一条裤子。”

林微言的脸红了,沈砚之站在她身边,手里攥着刚买的糖葫芦,递给她一串:“甜的。”

正说着,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停在了巷口。周明轩从车上下来,看到这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看被街坊围住的林微言,眉头皱了皱,却没像上次那样摆脸色。

他走到画前,看了很久,特别是那幅《青瓦巷雪霁》,目光在雪人旁边的木牌上停了停。

“这画……有点意思。”他忽然说,语气比上次缓和了些,“比我在画廊看到的那些,多了点人气。”

林微言和沈砚之都有些惊讶。

周明轩从公文包里拿出张名片,递给沈砚之:“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古籍修复师的联系方式,他最近在找助手,你手艺好,或许可以聊聊。”他顿了顿,又对林微言说,“社区画展结束后,把你的画送我两幅,我挂在办公室——不是因为你是我表妹,是真的觉得好看。”

说完,他没多待,转身上了车。车开远时,林微言看到他摇下车窗,回头看了眼老槐树下的画展,嘴角似乎还带着点笑意。

“他好像……变了?”林微言小声说。

“或许是青瓦巷的风,吹软了点什么。”沈砚之捏着那张名片,阳光落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光,“就像这刻刀,看着硬,其实也能刻出软的花纹。”

傍晚收画时,张奶奶塞给林微言一个红布包:“街坊们凑的,给你当颜料钱。”打开一看,里面是些零钱,还有张纸条,上面写着“再接再厉,画出更多青瓦巷的故事”。

林微言捏着红布包,看着沈砚之小心翼翼地把画框卸下来,忽然觉得,成功从来都不止一种样子。就像此刻,晚风里的槐花香,手里的糖葫芦甜,身边人的温度,还有画里藏着的岁月,都是最好的证明。

上一章 画室初成与意外的访客 青瓦巷的晚风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旧物里的新故事